篇一:幸福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张蓉
二OXX年六月
开题报告
一、为什么研究?
1、个人的学术兴趣
从1995年开始,我既从事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是从事经济管理领域的学习和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和企业管理学交叉领域的内容引发了我的兴趣。尤其是自2005年深入学习和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以来,我对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交叉领域越来越有兴趣,同时,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对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效果都非常有意义。
这些年,我的研究脉络是这样的:首先是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探索,在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我使用了战略分析工具——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在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职业院校战略实施和战略管理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是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也就是教职员工是关键;接下来,我进行了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我进行了职业院校教师满意度的研究,期间我承接了相关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并撰写、发表了9篇论文。在教师满意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迎来了绩效工资改革,职业院校教师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是,职业院校很多老师还是牢骚满腹,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兴趣,我发现,仅仅是工作满意并不能使教师乐于工作。
乐于工作的教师乐在哪里?苦于工作的教师苦在哪里?所以,我选择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在此期间,我还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信念”,因此,我同时还主持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规划课题“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职业信念的实证研究”,旨在这两项研究相辅相成、提升研究价值。
2、职业院校解决生存压力、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扬子晚报》刊登、“人民网”转载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从报名数据看,2012年江苏省高考生源持续减少,共有474229人报名参加高考,较2011年同期报考数499284人减少了25055人,减少5.0%”;“今年全省共录取417760人,录取率创历史新高,已经达到了83.6%,假设明年录取人数保持今年的水平,录取率将达到88%左右”。1江苏的高等教育已经真正走入了买方市场。
从能够上大学到要上好的大学的转变中,生源人数的下降,报考人数持续减少,生源不足,首当其冲受挤压的是以招收大专生为主的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因为实力雄厚、层次较高、品牌较硬,受挤压的程度较小;相反,高职院校主要是依靠学生人头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办学层次较低,规模、实力都相对较弱。2011年,江苏省首次在部分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试点,总的招生计划完成率达81.6%;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有11所,完成计划达50%至99%的有12所,有3所院校完成不到一半的计划。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未来的2至3年内,生存危机显而易见,并将进一步加深。
但是,即使在如此严峻的生存危机下,仍然有一部分院校不仅完成了招生计划,而且大大超额。可见,在职业院校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被淘汰的将是那些办学质量相对较弱的院校。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
影响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有社会价值、有职业品德、有职业能力的毕业生,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社会价值、职业品德、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课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一所职业院校凭什么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培养出的毕业生长期被学生自己认可、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
什么样的毕业生能长期被学生自己认可、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他的职业需要得到满足,他的潜能得到发挥,他能持续进步、成长。
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到增长叫什么?叫职业幸福感。也就是说,一所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是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
因此,持续培养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的职业院校更能被学生认可、被用人单12012年江苏高考人数下降2.5万文科生比例减少理科上升,被社会认可,最后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扎稳脚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因此,一所职业院校要培养出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进而解决生存压力、提高办学质量,就要拥有一群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
简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构成是什么,然后对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建议,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切实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做出贡献,让教师们真正在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中获取幸福感,让我们的职业院校真正强大起来。
二、研究什么?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了解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2、分析构成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要素有哪些;
3、实践探索提高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措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1、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特指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第一,本课题中的“职业院校”不是普通高校,也不是职业学校、技校,是招收三年制大专或五年制大专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第二,研究对象不是基础课教师,而是专业课教师,并且是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课教师,不包括来自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征如下:
(1)综合性教育素质特征
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至少都具有硕士学位,这就说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因为要适应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需要,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又非常关注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
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既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了较好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意识。在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已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
(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素质特征
由于自身复合型知识结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了专业课教师的一种思维习惯,进而也反映在了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中。他们能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理论分析,能举例实际现象来佐证理论分析;在侧重点的选择上,在概念的解释上,在案例的引用上,更注重结合专业实际来进行设计和实施。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专业课教师的这一教学特征至关重要。
(3)关注新技术与新知识发展的职业素质特征
长期的岗位工作实践,培养了专业课教师对职业的情感与信念,他们高度关注在自己特长应用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高度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根据最新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能够做到教学相长、与时俱进。
(4)适应学生知能发展规律的情感体验特征
职业知能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各项教学要素的制定必须符合学生知能发展规律。就目前职校招生对象而言,在校学生的智力水平尚处于发展之中,其推理以及对具体的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通过适当的手段和途径加以引导和提高。专业课教师大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职业训练和培养,能结合自身感受,合理设计教学,能够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2、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职业幸福感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也就是说,组织要想让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二是激发员工的潜能,三是让员工获得提高和成长。同时,要想让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组织采取的措施有长效机制,要意识到让员工有持续的快乐体验。这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加工资了,员工开心一阵子后又牢骚满腹。因为当员工适应了新的工资标准后,快乐体验逐渐减退,无法持续。因此,高明的组织会重视在员工进修、培训上进行投资,让员工通过进修、培训获得的提高和成长,这种提高和成长让员工终身受益,长效、持续地带来快乐体验。
(2)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这方面的研究无疑会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精力旺盛,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缺少磨难,处事幼稚。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2、主观幸福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2.1主观幸福感的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综述性文章较多,大多是对国外研究进行介绍。实证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主客观研究取向同时存在。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理论建构上看大都认同Diener等学者提出的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的内涵。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内容,认知成份由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组成,研究者多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较少文章对主观幸福感内涵结构展开深入理论探讨。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如何,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的关系怎样,具体领域满意感与总体满意感的关系怎样,如何组成一个量表同时测量这些内容,许多的研究者都没有答案。有部分研究者使用国外的量表进行简单的测量,得到描述性结果(张英辉杨碧春等,1995;王永香张建华,1996),他们在研究中没有涉及这些问题;有部分研究者立足于生活满意感的测量,研究的着眼点为构建具体满意感的几个关键领域,不需要考虑认知与情感的关系(陈世平乐国安,2001);另有部分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结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如(刘仁刚,龚耀先2000)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系列研究,(池丽萍,辛自强2002)对成年人幸福感的研究。他们都将主观幸福感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部分,分别使用不同的量表进行测量,在结果里也将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得分和情感成分得分分开来表述,没有幸福的总分。有心理学家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系列研究(丁新华王极盛2003)。其中使用的自编初中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由正性情感、学业满意感、家庭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教师满意感、自我满意感、生活条件满意感几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得分的总平均分作为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其文章多集中于实证研究,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进行直接探讨和对编制量表的思路及过程进行介绍的文章还未见到,尚不能得知其对主观幸福感的深层的内涵和结构的看法。近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进行深入讨论的文章已逐步出现。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较有影响力的构建来自程灶火的少儿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程灶火高北陵,1998)。他们在其中建构了一个多维度多水平的主观生活质量量表,也即主观幸福感量表,分为三个层次八个维度。郑雪,严标宾(2001)等使用国外的Diener的量表对幸福感结构进行深入涉及。邢占军则从全新的角度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定义,提出体验论幸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居民的幸福感结构(邢占军,加03)。对主观幸福感结构的研究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大家并没有统一的看法。
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集中于老年群体,涉及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幸福感同应激、抑郁等相关。姜晶梅,林玲(1998)通过询问老人“与其他老年人相比,您觉得自己幸福吗”对老年人幸福感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分析、Ridit分析及多元Ligist回归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刘仁刚,龚耀先(2000)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涵盖一般情况、个性、婚姻家庭、工作、退休、住房、健康、收入、兴趣与活动9个方面。周敏娟,姚立旗等(2002)探讨了道家思想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刘仁刚,龚耀先(2001)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进行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尤其是抑郁显著相关。徐兰,宁长富等(2002)曾对老年公寓中丧偶老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进行过测评。目前,对大学生、中学生、教师等其他群体研究也已逐步展开(郑雪严标宾等,2001;王极盛丁新华,2003;杨婉秋,2003),但总体看来研究较少。
从测量方法和工具上看大多采用自陈量表调查法,使用量表多为国外现成量表。如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王永香张建华,1996;周晓敏李金平,2002)大多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其他群体的研究也广泛采用国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量表。池丽萍,辛自强(2002)对成年人幸福感调查中,情感部分使用的是K别rn们Qalm和Flett的情感量表;杨宏飞(2002)研究的小学老师主观幸福感中使用了Andrews和诚they的人脸量表;Can叩ben幸福感指数量表被杨婉秋(2003)对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中使用。
从研究进程上看目前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研究涉及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及主客观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作用机制的解释理论在研究中有所提及。但基本使用国外量表,较少对主观幸福感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且研究结论间存在很大差异。总体看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扩展,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展开深入探讨。
2.2主观幸福感的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的研究阶段及研究取向。
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描述阶段,研究者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描述他们的平均水平。这类研究主要采用单项目测验。有些研究试图对导致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原因进行某些推断。第二个阶段是解释阶段。研究者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人格理论、适应理论、目标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在对影响因素调查的同时深入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在此阶段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很大进展,发展了对主观幸福感的多项目测验。描述阶段是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必经的发展阶段,只有在对群体准确描述,对现状了解的基础上,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解释。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在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分化成了两种研究取向,一是探讨影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着眼于如性别、年龄、婚姻、收入、教育程度等人口计学变量、情境及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另一个取向是研究影响福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人格特征,如外倾与神经质、乐观、自尊等。早期的主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于确定带来满意生活的外部条件。到1980年,就有550多研究对主观幸福感有关的各种人口统计方面的因素进行探讨。但研究逐渐发现,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影响。人口统计项目,如健康、收入、教育和婚姻状况只能解释SWB中较小的变异(杨秀君孔克勤,2003)o’后来很多研究开始转向主观幸福感稳定的内部影响因素的测量与探讨。
2.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状况
主观幸福感国外研究多建立在成年被试基础上,专门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并不多见。Diener等对大学生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进行测量。
国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段建华(1996a)曾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修订后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施测分析,目的是引入量表。因素分析得出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健康状况。修订后的量表信度效度良好。大学生被试的总体幸福感存在正态分布的趋势。男性的负性情绪显著少于女性。总体幸福感不存在差异。
景淑华,张积家(1997)同时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Katlunalm和Flett的情感量表测查大学生幸福感。这一时期大学生幸福感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模式比较相似,即使用现成的国外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处理,得出群体的幸福感总分;对不同特征群体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一般没有在分量表水平上的分析。这其中包括何瑛(2000)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调查。
李志,彭建国等(2000)曾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进行调查,使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幸福目标取向、幸福追求方式、幸福感评价、幸福预期、影响幸福因素等方面内容。还有研究者对进取型和知足型大学生幸福观进行比较(李志彭晓玲,2000)。但幸福感只是其幸福观研究中的一小部分,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入。
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Ed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己经开始对主观幸福感的成分结构等做深入的探讨。其统计分析与讨论也多考虑分量表上的不同。郑雪等2001年对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观进行调查,同时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五个自变量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三个,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联合解释变异量的0.493。说明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略高于中等水平,男女在各个维度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跨文化研究是主观幸福感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趋势,国外研究者较早考虑到文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比较少见。严标宾,郑雪等(2003a)对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发现在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上,三个地区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具体的维度上分析显示,大陆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感都比美国大学生低,而与香港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严标宾,郑雪等(2003b)对4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18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型的主观幸福感跨文化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积极情感分数都高于平均分,而消极情感、自我体验和外在准则的分数则低于平均分。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自我体验和外在准则都是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预测主观幸福感时积极情感最为重要,其次是生活满意感。再次验证了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认知和情感两方面预测的结果。
其它心理学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李靖,赵郁金(2000)曾把C别旧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提供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基本测试指标。唐洁,孟宪璋(2002)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明显高于大学生的结论(t=2.42,p<0.05)。咚月华(2003)使用schwarze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C创爪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调查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期望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整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张雯,郑日昌(2004)研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的关系,同样使用CaJ叮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统计显示,大学生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均有显著正相关,不良的归因倾向对主观幸福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中间组和内控组大学生幸福感指数较高。还有研究者对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陈静杨宏飞,2003)。
二、研究提纲
(一)研究假设
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大学生对象倾向于体验到幸福;性别、生源、文理专业等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相关;年级差异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睡眠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运动锻炼时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相关。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育才高等学校大学本科1-4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在保证研究对象中男女人数和城镇农村学生人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各200人;每个年级问卷数为100份。
二、研究方法
采用Campbell幸福感量表(IndexofWell-being,IndexofGeneralAffect,Campbelletal,1976),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仅有一项。每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总体情感指数与另一种幸福感测查的相关性为0.52。
三、问卷发放
问卷发放过程由研究者亲临学校发放,学生当场填写,现场收回。
(三)讨论与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搜集到的数据,由SPSS12.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试验结果。
三、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刘次林著.《幸福教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冯俊科著.《西方幸福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黄希庭、郑勇等著.《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王重鸣著.《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王玲等编著.《大学生心理手册》,曁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陈瑛主编.《人生幸福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7、杨宏飞、朱作仁著.《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王斌编著.《外国名人论幸福》,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论文类]
1、陈静、杨宏飞.杭州市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1期.
2、陈秀丽、冯维.西方心理学幸福感研究新进展,上海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3、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第3期.
4、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年第1期.67
5、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
6、胡洁、姬天舒、冯凤莲.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1期.
7、胡洁、闫克乐、何义芳.医科大学不同层次新生总体幸福感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5期.
8、景淑华、张积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青年研究1997年第1期.
9、贾成志.快乐和幸福感可以遗传,解放军健康2002年第2期.
10、EDDiener,EunkookSuh,ShigehiroOishiNewdirectioninSubjectiveWell-beingresearch.Indian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March,1997
11、Wilson,W.Correlatesofavowedhappiness。PsychologicalBulletin,1967
12、DienerESubjectiveWell-being.PsychologyBulletin.1984,95(2)
附录(调查问卷):
学生情况调查表编号——
同学你好!
首先感谢你能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次调查是我们所要开展的一项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研究项目。采用匿名填写方式,结果只作科研使用,因此你在回答问题时不必有任何顾虑。请你首先填写基本情况,然后仔细阅读下面问卷中的项目,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真实、独立地作出回答。不要遗漏任何项目。再次感谢你的参与!
个人基本情况
请你在相应的代码上打“√”即可,不要遗漏。
性别:(1)男(2)女
专业:(1)文科(2)理科(3)医科(4)工科(5)体育或艺术专业
生源:(1)城镇(2)农村
年级:(1)1(2)2(3)3(4)4
睡眠状况(1)很好(2)一般(3)较差(4)极差
平均每天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1)少于半小时(2)半小时-1小时(3)多于1小时
一、下列描述中哪一数值最接近你对生活的感受?
1、厌倦的1234567有趣的
2、快乐的1234567痛苦的
3、无用的1234567有价值的
4、朋友很多的1234567孤独的
5、充实的1234567空虚的
6、无望的1234567充满希望的
7、沮丧的1234567有奖励的
8、生活对我太好了1234567生活未给予我任何机会
二、你对生活总体的满意或不满意程度如何?哪一数值最接近你的满意度或不满意度?十分满意1234567十分不满意
[幸福感的研究报告及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
2.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
3.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
4.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是
5.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
6.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7.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
8.开题报告:区域课题开题报告
9.开题报告硕士开题报告
10.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