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在工业运作中常常可以看见。
桥式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设计开题报告篇一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
2
注:开题报告用A4纸打印装订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学生可根据开题报告的长度加页。开题是否通过请指导教室在□内打“√”。
3
叉车工作装置设计开题报告篇二
ZG2型交流电动叉车工作装置设计
车辆工程赵鹏程091237003
在当今电动叉车领域,交流电气驱动系统的发展十分迅速。相对直流驱动系统,交流电气驱动系统凭借其高效率、免维护、长寿命等优势,吸引了众多厂商和用户的注意,并得到成功的应用。
一、交流电动叉车优点
1、维修方便、结构紧凑
交流电机无需换向接触器、碳刷、换向器,电机的体积更加轻便小巧,运转速度更高,而且彻底摆脱了定期检测和更换碳刷的麻烦。叉车电机几乎终生不需要维护,极大地增强了叉车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叉车设计时不用考虑预留电机维修空间,使叉车结构设计更加紧凑。
2、能量再生、降低磨损
驾驶者通过踩刹车踏板刹车,或转换行驶方向刹车,电动机均会处于发电机状态,其电磁转矩将成为制动性质的转矩。这意味着刹车片的磨损降至最低。而机械磨损大大下降,使运行成本更低。同时,交流电动机在行驶与制动上的效率都更高。刹车或换向时,会有再生能量产生。交流驱动系统的蓄能装置则会在刹车或换向时自动启动,将能量回送给蓄电池,使电池工作时间延长,寿命也更长。而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交流电机均会产生能量再生,并且持续作用直至叉车完全静止,显然比直流电机的能量再生效率更高。
3、动力强劲、提高效率
交流电机最高转速比直流电机提高很多,动力更强劲。而且,交流电机可以将获得的再生能量回馈给蓄电池,既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又可以将这些能量用于提高叉车的整体性能。其结果是叉车在行驶中启动更快,加速/减速性能大大提高,缩短了达到最高速度的时间与行走距离。
4、操作稳定、设计灵活
交流驱动系统在提高叉车驾驶员操作舒适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与众不同。由于交流电机比直流电机小巧轻便,这使得叉车的设计相对更灵活。交流驱动采用速度力矩控制,控制的灵敏度提高,可以提高叉车操作效率;采用加速踏板释放制动功能(即叉车行走时油门稍一松,再生制动就会起作用),前进过程中换向为倒车时可以平稳过渡,提高了叉车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模块化结构,系统拓展容易,可实现功能特性的无缝添加或修改;实现了总线接口标准化,使系统集成更简单,单元设计更灵活。
二、交流电动叉车的结构
1、车体
车体是叉车的主体结构,一般都是由5mm以上钢板制成,其特点是无大梁,车体强度高,可承受重载。就电瓶在叉车车体上的放置位置而言,有两种不同的制造技术,即电瓶安置于前后桥之间或后桥之上。这两种技术代表了叉车设计的两种最优选择,且各有优缺点,稳定性好,但是车体内的可利用空间较小,因此限制了电瓶的容量,这对于载重量不超过3t的叉车并不突出,但对于那些运动情况复杂,8h工作时间内电瓶容量要求高的大吨位叉车就变得严重了。采用大容量电瓶,以延长电动叉车的持续工作时间,从而扩大电动叉车的使用范围,这是各叉车制造商共同追求的目标。第二种情况,当电瓶布置在叉车后桥上时,叉车的重心提高了,整机稳定性受到影响,由于叉车的高度增加,司机的座位提高,因而司机在操作时视野更开阔,特别是搬运体积大的货物时就更适用了。当电瓶安置在后桥上,电机和液压泵的维修更方便,因为拆走电瓶和脚踏板后,电机和液压泵便一目了然。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电动叉车,大多采用的是第二种技术,而国外企业则两种情况都有。
2、门架
目前,国内外电动叉车大部分已经采用宽视野门架,起升液压缸由中间放置改为两侧放置。液压缸的放置位置有两种:一种是液压缸位于门架后面;另一种是液压缸位于门架外测。门架一般分为标准型、两节型或三节型。国内叉车的起升高度一般在2~5m之间,且以3m及3m以下的居多,而国外电动叉车的起升高度一般在2~6m之间,由于仓库的立体化程度高,因此起升高度3m以上,电动叉车的需求量比国内高得多。
3、驾驶室由于多数电动叉车用于室内搬运,因此一般没有封闭的驾驶室,只安装起防护作用的护顶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电动叉车,按先进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开发研制,采用舒适的液压减振悬挂式座椅,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身高和体重进行调整。双踏板加速系统在叉车改变行驶方向时无需转向,方向盘立柱的倾角可根据驾驶员的要求进行调节。中心液压操纵杆集门架的升降和前后于一体。所以这些新设计都大大地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4、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是电动叉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各种叉车在驱动系统的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有单电机布置形式上也存在差别。由于是双电机驱动,加速和爬坡性能好,牵引力大,采用了电子整速系统,替代原来的机械差速系统,使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液压系统
电动叉车一般都采用单独的电机,带动齿轮泵,从而为其门架工作系统的提升和倾斜提供液压动力。目前国产叉车,由于没有实现液压电机的调速,液压电机在启动后,只
能高速转动,不会随着功能和压力的改变而自动调节,多余的流量只能通过溢流阀流回油箱,造成能量浪费。国外新型叉车,如LINDE的E20电动叉车,采用了先进的液压脉冲控制技术,液压泵脉冲控制器能够根据液压回路的反应,自动平衡电机速度与用油量,从而节约电能,这种控制的优点是电源利用率高,无电压峰值,液压系统的噪声低,液压元件的磨损也低,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整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三、交流电动叉车的工作装置
工作装置是叉车进行装卸作业的直接工作机构,它由下列部6分组成:
(1)取物工具。它是以货叉为代表的多种工作属具,用以叉取、夹取、铲取货物。
(2)起重货架。用来安装货叉或其他工作属具,并拖动货物一起升降。
(3)门架。它是工作装置的骨架,工作装置的大部分零部安装在门架上。两节式门架由外门架和可沿外门架上、下升降的内门架组成;三节式门架由内、中、外3个门架组成。
(4)门架倾斜机构。实现门架的前后倾斜,主要由倾斜油缸组成。
(5)起升机构。拖动货物上、下升降的动力装置和牵引装置。主要由链轮、链条和带动货架升降的起升油缸组成。
(6)液压操纵系统。它是对货物的升降和门架的倾斜以及对其他由液压系统完成的动作,实现适时控制装置的总合。它由液压元件、管路和操纵机构等组成。
四、交流电动叉车工作装置分类根据常见门架形式分为两级门架和三级门架
(1)两级门架,由内门架和外门架组成,内外门架排列形式分重叠式、并列式和综合式悬挂在叉架上的货叉和叉架一起借助于叉架滚轮沿内门架上下移动,带动货物起升或下降。内门架靠起升油缸驱动升降,亦由滚轮导向。门架后方的两侧设有倾斜油缸,可使门架前倾或后仰(门架最大前倾角约3‘-6‘,后仰角约为10~~13~),以利叉取和堆放货物。只有两层轨道,第一层底部固定在驱动桥上,第二层的槽和第一层正好是插在一起的,可以上下伸缩,两边靠两根油缸支撑在第二层的顶部,货叉架安装在第二层轨道的槽里,靠链条连接在第一层轨道的顶端,在第二层门架两边安装有滑轮轴承,链条装在滑轮上,当油缸升起的时候,第二层门架就升高,由于连接于第一层门架的链条不会活动,所以另一边就会在滑轮带动链条的活动下提升货叉。
(2)三级门架,适用于采用具有加大的起升高度的二级门架仍不能满足所要求的起升高度的情况,在内架和外架这之间加了一个中间门架,起升油缸是两级的,各级行程与二级门架油缸行程相同。链轮装在外油缸体上端,与內架顶梁相连,链的两端固定在叉架上和中间缸体下端。起升开始时,第一级向上伸出,将内架顶起至中间门架上端,叉架则一直升到內架顶端,此后第二级油缸工作,将中间缸体连同中架內架和叉架一道
顶出,直到货叉达到最大起升高度为止。
五、交流电动叉车工作装置的安全要求
电动叉车工作装置以及安全要求说明,电动叉车工作装置的需要严格的安全要求,钰鑫机械生产的电动叉车目前拥有先进的部件加工中心、涂装线、总装流水线、整机性能检测线及电动叉车部件试验台,并配有全套计算机控制系统;产品可广泛的应用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的装卸及搬运作业,下面为大家介绍电动叉车工作装置的安全要求:
1.门架不得有变形和焊缝脱焊现象,内外门架的滚动间隙应调整合理,不得大于
1.5mm,滚轮转动应灵活,滚轮及轴应无裂纹、缺陷。轮槽磨损量不得大于原尺寸的10%。
2.两根起重链条张紧度应均匀,不得扭曲变形,端部联接牢靠,链条的节距不得超出原长度的4%,否则应更换链条。链轮转动应灵活。
3.货叉架不得有严重变形,焊缝脱焊现象。货叉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缝开焊现象。货叉根角不得大于93°,厚度不得低于原尺寸的90%。左、右货叉尖的高度差不得超过货叉水平段长度的3%。货叉定位应可靠,货叉挂钩的支承面、定位面不得有明显缺陷,货叉与货叉架的配合间隙不应过大,且移动平顺。
4.起升油缸与门架联接部位应牢靠,倾斜油缸与门架、车架的铰接应牢靠、灵活,配合间隙不得过大。油缸应密封良好,无裂纹,工作平稳。在额定载荷下,lOmin门架自沉量不大于20mm,倾角不大于0.5°。满载时起升速度不应低于标准值的一半.
5.护顶架、挡货架须齐全有效。
6.货叉上下严禁站人,不允许用单支货叉叉取高过载荷的货物。
7.配备有电动叉车驾驶证的电动叉车司机,避免一台电动叉车多个司机。
参考文献:
[1]《汽车构造》第五版,人民交通出版社,陈家瑞,2005.9
[2]《机械设计》第八版,西北工业出版社,纪名刚,2006.5[3]李刚.国内叉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1)
[4]顾云青.张立军.电动汽车电动轮驱动系统开发现状与趋势
[5]张洁.仓储叉车国内和出口销售情况分析.《中国储运》2012年06期
[6]孙靖圻.叉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叉车技术,2004,(04)
[7]李刚.国内叉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1)
[8]张润林.国内外电动叉车的结构特点分析.《工程机械》199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