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独木难支,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上的问题,自身发展和服务“三农”都存在许多问题。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焦点。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路径分析开题报告,更多毕业论文范文欢迎访问sxsky毕业论文网。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样,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由商业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三部分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现有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仍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独木难支,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上的问题,自身发展和服务“三农”都存在许多问题。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焦点。
2008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讨论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作为面向广大农村、农民的主要金融机构,对于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自身的提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意义
为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国政府决定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开始部署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农信社改革的序幕。目前主要有三种改革模式,县联社“一级法人”体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三种模式,三种改革模式在试点地区已经改革成功。然而,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各地信用社在资产负债、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要求、自身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导致不同地区的改革模式也不尽相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各项经济指标都优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对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或趋势的研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整体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的作用,对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本文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过程进行分析,从中得到启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同选择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通过对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路径的详细探讨,对不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社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在改革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产权制度模式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是未来农信社改革的基本原则。给农村信用社以最大的选择自由,让它们有权利选择合适于本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组织架构和产权结构。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外研究概况
就国外学者对于合作金融的研究而言,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信用合作社的定义。美国农业部农村商业和合作社发展服务中心把合作社表述为“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和用户受益的公司型企业”。199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100周年代表大会上,又给合作社确定了一个定义:“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第二,从组织的业务特征和运行机理角度来界定合作金融。合作金融是“多数人自愿结合起来聚集其储蓄,以期排除银行业或放债人之盈利目的,而其盈余则平均分配于借款人或存款人”的这样一种金融组织(S.NNICHSEN,1919)。
第三,把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的组成部分之一,把合作金融置于整个农村经济体系之中。
第四,关于农村金融组织的资本结构创新。国外很多学者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在组织机构和资本结构层面突破合作制原则,以商业银行的形式在金融市场上运作。其资本结构创新的方式包括发行B股、债券和组合证券,融资渠道按照信用合作社社员、机构市场、股票市场的顺序进行。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合作金融组织的飞速发展,合作性金融组织的商业性功能逐渐增强,传统型理论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窄。因此,很多学者把合作金融理论归纳成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和整合型合作金融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合作金融体系的社会性质逐步淡化,整合型对于合作金融业发展的说服力明显不足,而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更具有当代经济的特征,成为目前合作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
2、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应该走何种产权制度改革路径的研究归纳起来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农村信用社是否坚持合作制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50年来就不存在合作制生存的条件,在当前制度背景下,现有农村信用社体制确实不具备向真正合作制过渡的可能性(谢平,2001)。另一种认为,农村存在着广大弱势群体、存在着高利借贷泛滥的情况,必须发展合作金融、合作经济,必须要坚定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郑良芳,2002)。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关键在于应当按照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秦汉锋等,2002)。为满足农村弱势群体融资需求,农村信用社应建立规范的合作制,使农民可以通过团体合作、资金联合的方式实现互助(汲长虹、刘仲生、田国强,2003)。
第二,农村信用社如何改革的论述。大部分的学者认为农村信用社现阶段出现各种问题是因为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在我国农村没有得到真正确立。加大产权改革力度,是解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阎庆民、向恒,2001)。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心在于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产权制度改革必须破除合作制产权的制度性功能障碍,借鉴国外相关的金融政策和解决方案,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周剑波,2003)。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从产权改革入手,对产权制度进行重新的安排(何问陶、蒋海,2000)。
第三,关于改革路径的研究。一种观点主张以股份制为原则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不符合合作制原则,农村信用社应改造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谢平,2001)。以产权为纽带组成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地市级农村商业银行(王新安,2002)。不管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农村信用社只能改革成为农村商业银行(陈晓红,2003)。将商业化经营程度高的农村信用社改造为股份化的农村商业银行应当是一种合理的选择(郭田勇,2003)。第二种观点是主张以多元化模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采取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模式;而对贫困地区,按合作制原则重新发展新的信用合作社(马忠富,2001)。在农户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制改革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在非农产业发达的农村地区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陈雪飞,2003)。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经济发展形势,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银行。特别是西部地区,农信社资产规模较小,但质量一般较好,完善合作制能更好满足农民需求(张功平,2003)。第三种观点主张以合作制为原则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恢复合作金融的属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顺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按照合作制的原则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不应走农村合作银行的道路(何光,1998)。由于中西部农业生产区商品化程度低,资金需求周期和农副产品生产周期相一致,农村合作金融有其生存的经济基础,应继续保留合作金融组织形式(王群琳,2006)。
综上所述,对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改革实践突出的问题,己有较深刻的分析。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尚未形成,合作金融的发展趋势研究不深入;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在理论上研究得很透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忽视经济发达地区信用社产权制度变革的客观需求,提出的改革设计或方案,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而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解决,对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及改革的成效至关重要。
附:参考文献目录
[1].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1.1
[2].郑良芳.信用社改革应坚持合作制方向——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争议的看法与建议.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
[3].秦汉锋,阮红新.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冲突、制度绩效和制度演进方向.当代财经.2002.8
[4].阎庆民,向恒.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研究.金融研究.2001.7
[5].周剑波.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南金融.2003.3
[6].何问陶,蒋海.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组织制度选择.金融研究.2000.11
[7].王新安.农信社深化改革的思考.信合网.2003.9
[8].郭田勇.试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信合网.2003.10.02
[9].陈雪飞.合作制与股份制:不同经济背景下农村信用社的制度选择.金融研究.2003.6
[10].张功平.信用社改革在整个农村金融改革中先行一步.信合网.2003.09.24
[11].范静.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
[12].王群琳.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缺陷及改革模式探讨.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13].马忠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金融研究.2001.4
[14].陈小玲.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南京农业大学.2004
[15].王家传等.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1.8
[16].周慧兰.从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看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浙江工商大学.2006
[17].凌涛.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新思路.金融研究.2001.7
[18].范静,李秀茹.对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取向的思考.中国金融.2005.4
[19].何广文等.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模式评价.中国农村经济.2003.10
[20].褚保金等.中国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07.1
[21].陈剑波.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11
[22].谈俊琦.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剖析与思考.苏州大学.2006
[23].冯晓琦,徐大公.制度环境约束下的金融创新——以郸州农村合作银行为例.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4
[24].侯福宁.试论农村商业银行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上海金融.2006.11
[25].褚保金,陈涤非.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3:4
[26].陈执和.江阴市农村商业银行运营情况探析.上海金融.2002.12
[27].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74一100
[28].何广文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l一3
[29].邓毅等.合作银行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
[30].王学敏.我国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南大学.2006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手段
(1)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部分,概述合作制的内涵、合作金融的定义、特点以及组织形式。
第三部分,概述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我国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必要性结论。
第四部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县(市)联社统一法人模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和农村合作银行模式三种产权改革路径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在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模式,但在选择具体改革模式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关键是选择最适合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改革路径。
第五部分,通过分析发现在发达地区采用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模式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进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这两种改革路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研究方法与手段
①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分析三种路径改革的绩效,经归纳总结,探索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路径。
②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比较不同时期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措施。
③规范分析方法。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提出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路径设计。
(3)拟创新之处
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改革路径的改制过程、改革绩效,得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两条路径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可行性结论。但是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应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情况,寻求适合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路径,并进一步提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路径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3.进度安排
(1)2008-10-12至2008-10-24:调查、收集资料,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
(2)2008-10-26至2008-11-08:完成并上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2008-11-09至2008-11-15:进一步收集、研究资料,并提交毕业论文提纲
(4)2008-11-16至2008-12-12:撰写并提交论文初稿
(5)2008-12-14至2008-12-31:提交第二稿
(6)2009-01-04至2009-03-06:提交第三稿
(7)2009-03-09至2009-03-20:论文定稿及打印装订
4.指导教师意见:
作者的选题《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路径分析》是一个有社会现实的选题,由于农村信用社特有发展历史,其自身产权不清的问题,已经是制约农信社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在不同区域,按其自身的特点,从下至上的解决农信社产权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作者在前期文献整理和综述中,对该论题逐步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开题报告几易其稿,反映出其认真的态度,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已经掌握,目前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题报告符合规范格式,进度安排合理,准予开题。
指导教师: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