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以下是sxsky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篇一: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主观幸福感研究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1.选题意义
幸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什么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幸福本来就是主观的,影响个体主观的因素很多,现代社会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个体主观幸福对人们身心状况,生活质量都有影响,甚至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方向从老年群体扩展到向全体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验。
(2)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测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3)本人创新
主观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应该扩大研究人群的范围,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农民工人都应有所研究。这样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定才会更加全面。从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当用一套适合于当前国内形式下测量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应注意无论是测验量表以及测量工具,还是测验方法等都应该与时俱进,适时改观。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1.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以及有关的理论,重点探索属于主观范畴的人格因素,以及属于客观范畴的生活事件(社会关系、收入、健康状况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积极有效心理干预领域来促进人们的幸福生活,研究如何提高幸福感。
2.写作大纲
1.主观幸福感概述
1.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1.1.2国内对主观幸福感含义的界定
1.1.3国外对主观幸福感含义的界定
1.2当前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
1.2.1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状况
1.2.2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状况
1.3主观幸福感的分类
1.3.1以外界标准界定的主观幸福感。
1.3.2以情绪体验界定的主观幸福感。
1.3.3个体自我评价的主观幸福感。
1.4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4.1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1.4.2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4.2.1社会关系
1.4.2.2经济状况
1.4.2.3健康状况
1.5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理论
1.5.1目标理论
1.5.2活动理论
1.5.3由下到上的理论和由上到下的理论
1.5.4判断理论
1.5.5动力平衡理论
1.6主观幸福感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语
(三)主要参考文献
①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41)
②叶亦乾《普通心理学》
③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④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
⑤严标宾郑雪邱林: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J].心理学探新,2003
⑥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
⑦朱琳:《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⑧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60~263.
⑨张钊.个人目标、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一项纵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⑩张羽.社会支持方式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
(四)研究方法、完成措施及写作进度计划
1.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以及综合分析法和教师的指导
2.完成措施:认真分析和搜集相关资料,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并且利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的相关资料,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3.写作计划:
(1)、xxxx年12月20日至xxxx年12月30日查阅文献、选题。
(2)、xxxx年1月1日至xxxx年1月11日完成开题报告,并交老师修改。
(3)、xxxx年1月12日至xxxx年1月22日修改开题报告,并完成论文初稿
(4)、xxxx年1月23日至xxxx年1月30日完成二搞,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5)、xxxx年1月31日至xxxx年2月15日完成论文。
篇二:开题报告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青少年时期是人个体走向成熟的黄金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暴风雨”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了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只为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着想的狭隘思想。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心理正常的学生同样需要,这里所提出的心里健康教育就是面向所有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教育。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识、情意和行动技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源地是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主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学校都设有心理卫生服务机构,为学校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疾病,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和研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快。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地提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我国第一次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
自1993年至今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有关著作、课题很多,但是基本上都停留在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而这些远远满足不了身心巨变中的中专学生的需要。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研究这项课题是针对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三大问题:1、价值观方面。由于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受到过多的溺爱,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表现在性格上就是自私、自大或自卑。2、意志方面。做为中专生基本上都是初中学习差的学生,他们普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对未来没有目标。表现在意志方面就是做事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遇到挫折就悲观失望,退缩,意志崩溃。3、青春期闭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一体。
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等于抓住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这比起等到学生已经有了严重心理疾病再来治疗有效得多、省事得多、解决问题彻底得多,也比较符合中专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学科教学,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自我完善能力作为研究中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
1、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实验,探讨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切实解决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为中专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供基本工作依据。
2、通过在学科中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
3、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各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学校心理教育积累经验,以供借鉴。
4、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适应、高效的学习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交融。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1、多为单一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经验总结,缺乏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共同模式研究。2、多为理论探讨,极少实证研究,难以科学检验学科渗透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有限。而我们正是探索一套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基本思路:对当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边探究、边分析、边改进,同时积极学习,并邀请相关学科教师、领导指导论证。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各位成员积极参与,联系自己所任的学科,设计心理教育目标,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整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经验总结法。各位教师就自己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认识,并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思想动态,检验试验效果,及时调整进度。
4、课堂观察法。通过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等课堂形式,观察学生的行为,为课题研究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5、案例研究法。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形成教学案例。
实施步骤:
(一)学习准备阶段(20xx年3月—9月)
1、组织学习心理教育知识,掌握心理教育理论。
2、对教材进行研究,对其中蕴含的心理教育资源进行甄别整理。
3、组织全课题组教师了解当今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教师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1、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实施。
2、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3、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组织组内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交流总结。
5、及时写出教后日志、教学心得,提出改进方案,定期交流,定期做纵向、横向比较。
(三)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9月)
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