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12-0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选题依据

1.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选题来源

本论文由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华南二叠纪凉水洋流上涌与回落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基金号:40972024)和“放射虫和硅在华南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基金号:40839903)的支持!

选题目的

通过对贵州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野外露头的观测、岩石薄片的鉴定分析以及牙形石的发现,笔者主要探讨该地区的P-T界线之交的岩石薄片学特征、牙形石分带以及划分P-T界线。

选题意义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灭绝事件。研究表明:陆生生物中科级分类单元以上的约有70%消失,海洋生物至少95%的物种消失。因此,精确地划分出二叠纪与三叠纪的界线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该界线被定义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27c层的底部,即牙形石Hindeodusparvus首现层的底部。其“金钉子”的确定,为研究其它地区剖面提供了对比,在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出露连续沉积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发现了较为完整的牙形石,并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牙形石带,为扬子地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界线之交的研究提供对比的资料。

2.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P-T界线之交,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灭绝事件,对这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之后生物复苏的过程的研究已是当今地质学界的热点之一。

1932年,黄汲清系统的研究了中国南部的二叠纪,为中国南部的二叠纪建立了统一的划分方案。

1983年,盛金章等在地层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通过对煤山剖面的仔细研究,首次提出煤山剖面是理想的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

1984年,杨遵仪等对华南地区二叠纪地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1986年,李子舜等对四川广元上寺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检测到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以及C、O同位素的剧烈变动。表明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海洋退却、火山爆发、古气候变化及海生生物群大规模灭绝等地质事件。并提出传统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是一条全球灾变线。

1987年,张克信对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牙形石动物群的研究,将煤山剖面的牙形石分为三个带。并划分了P-T界线。

1988年,殷鸿福等在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划分的新方案》,首次提出,建议以H.parvus替代Otoceras,以H.parvus带之底作为三叠系之底。

1991年,杨遵仪,殷鸿福,吴顺宝等通过对华南多条剖面的研究,广泛收集了晚二叠世海平面的变化、火山事件、地球化学异常事件等方面的证据,系统研究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危机事件。

1998年,殷鸿福通过对煤山剖面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以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危机事件分为三个阶段,即有三条灭绝线。这三条灭绝线被定在煤山剖面的24D之顶、26层和28层之底。

2007年,I.Metcalfe,R.S.Nicoll在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上发表了《Conodontbiostratigraphiccontrolontransitionalmarinetonon-marinePermian–TriassicboundarysequencesinYunnan–Guizhou,China》的文章,他们对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通过岩石地层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将界线定在两层火山灰层中间。

2007年,H.W.Kozur在GlobalandPlanetaryChange杂志上发表了《BiostratigraphyandeventstratigraphyinIranaroundthePermian–TriassicBoundary(PTB):Implications

forthecausesofthePTBbioticcrisis》的文章,他对伊朗4条剖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牙形石,与煤山标准剖面进行对比。并对了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提出了相应的证据,否认外星碰撞和全球缺氧是造成生物灭绝的原因。

2009年,张克信等对煤山剖面再次进行了研究,并综合了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山剖面牙形石成果,将该剖面的牙形石分为13个带。提高了全球不同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牙形石对比精度。

存在问题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被定义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27c层的底部,即牙形石Hindeodusparvus首现层的底部。牙形石的分带也已建立。但是,在不同地区上,牙形石的分带不同,例如,在伊朗剖面上,H.W.Kozur建立了Clarkinahauschkei带,而在煤山剖面上却没有,这也导致在牙形石分带上有了分歧。而在安顺新民剖面上,建立了Clarkinazhangi带,Clarkinayini带,Clarkinahauschkei带和Clarkinameishanensis带,虽发现了较多牙形石,但重要的牙形石较少,不过,牙形石的处理还在进行中,之前一直未发现Hindeodus属的牙形石,但此次实验处理得到了较为重要的Hindeodus属的牙形石,包括Hindeodusparvus,而遵义剖面牙形石较为丰富,并很完整,具体的工作还在进行中,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有较大的突破。

三、选题研究方案

1.选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对贵州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野外露头的观测、岩石薄片的鉴定分析以及对牙形石的分带,主要研究该剖面的P-T界线之交的岩石学特征、牙形石分带以及划分P-T界线。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野外露头的观测及记录,岩石样品的采集,室内样品的处理,牙形石的挑选、照相及命名,显微镜下的薄片鉴定。以此来建立遵义剖面和新民剖面岩性柱状图及牙形石分带图。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确定P-T界线,并通过深水剖面(新民剖面)和台地剖面(遵义剖面)的对比,完善该地区的牙形石分带图。

2.拟采取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特约提供,提供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毕业论文,代写职称论文,论文发表,代写硕士论文相关核心搜索。

orthernSichuan,China,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252(2007):39–55

18MichaelJ.Orchard,2007.ConodontdiversityevolutionthroughthelatestPermianandEarlyTriassicupheavals,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252(2007):93–117

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从野外实测剖面出发,详细记录各层的岩性特征,逐层采样,处理样品,分离出牙形石,显微镜下的薄片鉴定。结合前人的工作,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遵义剖面和新民剖面岩性柱状图及牙形石分带图,并划定PT界线。

技术路线

本论文将以牙形石的分带和岩石薄片的鉴定为主线,收集文献资料,观测野外剖面,并建立新民剖面岩性柱状图及牙形石分带图。

实验方案

1对贵州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依次进行逐层采样,并记录各层岩性特征;

2室内处理样品,分离出牙形石,照相及鉴定牙形石种属,镜下薄片鉴定,精确地定出各层岩性。

3描述牙形石种属,并绘制遵义剖面和新民剖面岩性柱状图和牙形石分带图。

可行性分析

贵州遵义剖面属于台地环境,发育晚二叠世长兴组深灰、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生物屑泥晶灰岩夹黏土层和早三叠世大冶组生屑泥粒灰岩和叶片状泥岩互层,贵州安顺轿子山新民剖面是一较新的剖面,属于深水环境,发育晚二叠世大隆组层状硅质岩和早三叠世大冶组一套泥岩、泥质灰岩。并在硅质岩中发现了牙形石,为该剖面P-T界线的划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三次野外实习,详细记录各层岩性,采集大量岩石标本并磨制薄片。

室内处理样品,获得牙形石,并建立剖面牙形石带。

3.本选题的创新点

对贵州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PT界线之交牙形石的研究,发现较为完整的牙形石(首次在深水剖面(新民剖面)中发现牙形石并建立牙形石带),最终划定了PT界线,为扬子地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界线之交的研究提供对比的资料。

4.选题研究及论文工作计划

选题研究

本文研究地点是贵州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通过对剖面野外露头的观测、岩石薄片的鉴定分析以及牙形石生物群的分带,来建立新民剖面岩性柱状图及牙形石分带图,进而与煤山剖面进行对比。

论文工作计划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收集国内外有关二叠纪——三叠纪界线之交牙形石生物群研究的文献资料

2野外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2011年7月中旬)

对贵州遵义剖面和安顺新民剖面依次进行逐层采样,并记录各层岩性特征。

3室内整理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9月)

室内工作主要是处理样品,分离出牙形石,照相及鉴定牙形石种属,并绘制新民剖面岩性柱状图和牙形石分带图,参考前人资料,对各个牙形石种属进行描述。镜下薄片鉴定,精确地定出各层岩性。

4论文编写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

撰写论文,并修改定稿。

5.预期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相关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1篇

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6.附主要参考文献

1金玉玕,尚庆华,曹长群,2000.二叠纪地层研究述评,地层学杂志,24(2):99-108

2殷鸿福,鲁立强,2006.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全球层型剖面——回顾和进展,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13(6):257-267

3张克信,赖旭龙,丁梅华,吴顺宝,刘金华,1995.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牙形石序列及其全球对比,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6):669-676

4张克信,童金南,殷鸿福,吴顺宝,1996.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层序地层研究,地质学报,70(3):270-280

5彭元桥,童金南,1999.扬子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综合地层学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4(1):39-48

6李红敬,解习农,颜佳新,陈慧,简晓玲,2010.扬子地区典型剖面二叠系不同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科技情报,29(2):16-23

7张克信,赖旭龙,童金南,江海水,2009.全球界线层型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序列研究进展,古生物学报,48(3):474-486

8文海霞,石和,陈洪德,2010.黔南平塘晚二叠世大隆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初探,四川地质学报,30(3):275-277

9武桂春,姚建新,纪占胜,2002.江西乐平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牙形石动物群,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6):790-795

10罗根明,赖旭龙,冯庆来,江海水,PaulWignall,张克信,孙亚东,吴俊,2008.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浅水相与深水相的对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8(12):1553-1563

11张凡,冯庆来,何卫红,蒙有言,顾松竹,2007.广西东攀P—T界线深水相剖面与煤山剖面地层学对比,地质科技情报,26(1):41-45

12王成源,1995.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古生物学报,34(2):129-154

13王国庆,夏文臣,2004.鄂西地区上二叠统的牙形石及其分带意义,地质科技情报,23(4):30http://www.51lunwen.com/yanjiusengkait/2012/0422/lw201204221545544083-2.html-34

14傅英祺,叶鹏遥,杨季楷,等.古生物地史学简明教程[M].1981,211-212

15H.W.Kozur,2007.BiostratigraphyandeventstratigraphyinIranaroundthePermian–TriassicBoundary(PTB):ImplicationsforthecausesofthePTBbioticcrisis,GlobalandPlanetaryChange,55(2007):155–176

16I.Metcalfe,R.S.Nicoll,2007.Conodontbiostratigraphiccontrolontransitionalmarinetonon-marinePermian–TriassicboundarysequencesinYunnan–Guizhou,China,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252(2007):56–65

17ZhanshengJi,JianxinYao,YukioIsozaki,TetsuoMatsuda,GuichunWu,2007.ConodontbiostratigraphyacrossthePermian–TriassicboundaryatChaotian,in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