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课题:青海高校辅导员建设职业化路径的选择
学号06211*****
班级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班
专业辅修人力资源管理
申请者王铮
联系电话1389740****
Email:w*****5@163.com
指导教师田老师
申请日期2011-10-16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经济系(部)
研究课题名称青海高校辅导员建设职业化路径的选择起止年月2010年11月28日~2010年06月15日成果形式论文申请者姓名王铮性别男班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指导教师姓名田老师性别女职称副教授课题组成员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在本项目中的分工0621105407王铮男人力资源管理(1)资料采集,整理;问卷调查;撰写论文研究(设计)项目主要内容1.绪论
1.1研究的必要性
1.2研究目的
1.3研究问题
1.4研究方法
2.理论综述
2.1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理论
2.1.1高校辅导员职业界定
2.1.2高校辅导员宏观角色定位
2.2.3高校辅导员微观角色定位
2.2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目标要求
2.2.1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概念及内涵分析
2.2.2辅导员职业化目标要求
3.高校辅导员建设现状分析
3.1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现状研究
3.2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研究
3.2.1人员结构现状
3.2.2管理现状
3.3国内外现状对比
4.存在问题及障碍
4.1高校辅导员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4.2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制度不完善
4.3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乏
4.4薪酬标准和待遇水平不合理
研究(设计)项目主要内容5.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选择思路探讨
5.1建立严格的选聘机制
5.1.1成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构
5.1.2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
5.1.3建立严格准入制度
5.1.4合理规划人员结构
5.2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5.2.1岗前培训
5.2.2日常培训
5.2.3职业素质拓展
5.3建立严格考核制度
5.4建立有效激励制度1.拟采取的研究(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研究(设计)工作的总体安排、步骤和各时间段的工作任务等)
1.1本论文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范文之开题报告: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研究者将已经确定所要问的问题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但其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故是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两种研究方法分别偏重实际分析和理论研究,本文采取两种方法的结合具有合理、可信的特点。
1.2论文技术路线(包括总体安排、步骤)
1、确定论文选择题目,并着手开展研究。
2、利用互联网及青海大学电子图书馆资源,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文献资料。
了解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概况以及国外辅导员建设的发展趋势。
3、根据掌握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并交付指导老师修改,明确研究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
4、设计调查表格,并调查青海各高校辅导员的的现状。通过对青海各高校辅导员的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出近年来青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仍然存在的不足和青海高校在辅导导员建设方面区别于其他地方高校的方面。
5、运用描述性方法,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招聘,培训,考核及其职业化发展状况等的描述,分析国内高校辅导员发展现状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特点;
6、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采取国外高校辅导员与国内高校辅导员现状及角色定位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7、形成论文初稿,交付指导老师进行指导修改完善。
8、完成复稿以及最终成果,进行论文答辩
1.3各时间段的工作任务:时间内容要求或成果2009年11月28日--2009年12月28日确定论文选题,着手研究对论文选题有感性认识2010年1月1日---2010年2月28日收集资料,掌握辅导员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理论学习形成综述笔记2010年3月1日---2010年4月1日完成开题报告,请指导老师修改完成开题报告2010年4月1日---2010年4月30日辅导员现状调查设计调查表格,形成调查报告2010年5月1日---2010年5月10日根据调查的结果,归纳出青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一览表2010年5月11日---2010年5月15日撰写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路径选择论文形成论文初稿2010年5月16日---2010年6月1日请教指导老师,取得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最终完成论文进行毕业答辩。形成最终论文,进行毕业答辩最终成果描述:
通过对青海三所主要大学辅导员现状的问卷调查结合国内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分析出近年来青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然后探讨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的选择。最终形成大约20000字的毕业论文。2、本研究(设计)项目的背景、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设计)概况,发展趋势,立论依据,本项目的特色或创新之处,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研究(设计)条件以及主要的参考文献、软件等):
2.1辅导员建设项目的背景
2004年下发的中发[2004]16号文件,对加强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体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2005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年12月,总书记还就此做出了重要的批示,指示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同时,教育部党组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教育部的年度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议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于2006年7月颁布“教育部第24号令”。在此支持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已形成中央地方相互配合,共同支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2006年12月,青海“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大学召开标志着青海省高校也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逐步引向深入。
2.2意义:
2.2.1实际意义: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一是可以进一步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和凝聚力,进而稳定辅导员队伍。
二是职业化是是辅导员工作形成良好局面的长效机制和必然选择。
2.2.2理论意义: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他有自身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学生教育和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如果没有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辅导员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就无从谈起。
2.3应用前景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重要人力资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课题研究将促使辅导员队伍朝向“信念坚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育人自育”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保证辅导员流失率降低,职业满意度逐渐升高。
2.3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2.3.1国内概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各高校共同努力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与2006年底相比,增加了22610人,增长33%。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7;研究生专职辅导员3680人,与研究生的比例为1:323,另外还有本专科生兼职辅导员29329人,班主任212851人,与专职辅导员一起共同构成了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
其次,近几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2008年,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国家大事充分检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向祖国和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整体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除了固有的辅导员总体数量不足,师生比不协调;学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年龄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急需提高等问题之外,还需注意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才的要求;读懂新世纪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辅导的方式方法。
2.3.2国外概况
: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是独立界定的职业类别,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成为大学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来说,西方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宗旨趋向于通过服务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辅导,比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二是生活服务,比如宿舍提供与管理、饮食服务等;三是经济资助,比如补助金、奖学金管理和发放等;四是活动管理,比如维持纪律、协调学生组织及其活动等。
2.4特色创新之处:
本文在有关学者的大量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对青海地区的三所主要大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辅导员队伍的分析,了解近年来青海地区辅导员队伍取得的成绩,并明确依然存在的问题,探讨具有青海特色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路径选择。
2.5方案可行性分析
1.本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学校电子图书馆方便有效的了解辅导员队伍建设课题方面的论文及最新研究结果。
2.本人的辅导老师田老师任经济系副主任,多年从事管理及教学工作,了解辅导员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2008年曾带两名本科毕业生专门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及长效机制研究》和《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并担任青海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及长效机制课题》主持人。技术方面,指导老师可以给予明确而有效地指导。
3.经济方面,本文主要费用是制作调查问卷并打印费以及走访青海省三所主要大学的差旅费、餐费。但由于费用额较小,故可以自费解决。
2.6主要参考文件
[1]李剑文,.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传承,2009,(8)
[2]尹舲,.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3]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5]李晓歌,宋娟,.优势与障碍——浅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06,(5).
[6]蒋礼文,.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07(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8]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429)
[9]《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年1月13日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导教师意见(对本研究(设计)项目的意义、方案、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等签署具体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系(部)学术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盖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