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mpa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xxxx
论文题目:我国基层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指导教师:刘军
工作单位:周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政府绩效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潮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都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种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提高政府的绩效管理质量。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管理体系的末梢,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执行载体之一,其绩效管理的质量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乡镇政府绩效管理的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乡镇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试图从静态的角度,通过对我国乡镇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国外政府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我国乡镇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价值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政府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数量的增减、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宏观理论问题。就相对有限的政府绩效管理成果来看,也多局限于中央、省、市等较高层次的政府,而对乡镇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更是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从乡镇政府的层面研究绩效管理制度,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术界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成果,而且文章的研究视角和观点也是对相关成果的重要补充。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1.2.2现实意义
当前,由于乡镇政府工作的错综复杂性,其绩效管理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缺乏规范的制度保障。即使某些地方出台了一些绩效管理办法,也存在定位不够准确,操作困难等问题。但总的来看,乡镇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不
完善,是当前我国乡镇政府绩效管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我国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人权意识、民生需求等都以更直接更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与乡镇政府效能不高、公共服务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问题亟待需要强化政府的绩效管理制度加以解决,现有的研究往往存在着理论上的早熟与现实主体缺乏的错误,研究对象比较模糊,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导致乡镇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诸多问题无法得到理论的正确指导。本文作者基于较长的基层工作经验,通过对乡镇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问题和成因进行探讨,以此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优化乡镇政府的绩效管理,提供一些决策参考。因此,本文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研究现状述评
2.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西方学术界对于政府绩效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包括:克拉伦斯·里德利和赫伯特·西蒙在1938年合著的《市场活动的评价》,针对市级政府繁文缛节、政绩不彰的现象,提出用绩效评估的方法来改进政府绩效,西蒙在《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中也对如何改善政府的行政效率,如何运用绩效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
随着20世纪80年代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绩效管理成为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于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的著作大量涌现,包括战略管理、标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预算等方面。其中,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西方学者就促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路径,提出了如下观点和思路:
(1)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相关学者认为,不同的制度有各自不同的优势,集权便于统一指挥调控,对下级的控制力强,而分权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简单地选择其中一种制度形式来提供某种特定服务并不能带来高绩效,只有在充分弄清两种制度的不同优势,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实现集权与分权的平衡,才能最终实现公共部门的高绩效。学者迈克尔·麦克尼斯
提倡一种混合的制度安排,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集权或分权的制度设计,对不同的公共服务或者统一服务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制度设计,从而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
(2)通过明确目标提高公共部门绩效。戴维·奥斯本和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认为,凡是取得了绩效改进的机构都是那些高度重视组织使命、组织目标及绩效目标等问题的组织。①组织可以通过优先选择审查、日落法则、绩效和项目评估等方法制定组织战略目标,并根据各个组织要达成目标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职能,而那些对核心目标实现无用的职能则转移给其他组织,同时要注意目标的不断改进,在改进过程中要将掌舵能力、获得政党的支持、寻求立法部门的参与等各个因素考虑在内,通过使用战略开发、绩效的短期与长期预算和应用会计等工具不断改进目标。
(3)用激励手段提高公共部门绩效。许多学者对此都有研究,这也是组织提高绩效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史蒂文·科恩和威廉·埃米克认为,绩效激励的关键在于“匹配”,让员工通过做自己喜欢并且可以胜任的工作,来得到自己期望的奖励,以此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在每一层次的激励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该层次人员的偏好、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该层次工作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重要性。通过组织与员工的双赢激励,达到高收益、低成本。②而学者戴维·奥斯本和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认为对个人进行激励应通过财政激励与心理激励并用的方式。其中,财政激励必须以客观的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而心理激励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期望。此外,为扩大激励的影响力应在对个
人激励的同时实行团体激励。
(4)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来改善绩效管理。公众参与能够增加绩效评估的可信度,让公共服务更适应群众的需要,从而达到改善政府提供服务的程度和水平。托马斯在《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中指出,增加公共经理所制定公共政策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公众参与。
(5)运用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绩效。学者史蒂文·科恩和罗纳德·布①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1.
②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在变革的政府中追求成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4-61.
兰德主张提高公共部门绩效应使用全面质量管理(TQM)。①他们把公共部门的各项工作看做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工人们从供应商处取得供应物,通过追加价值使它能够适应顾客需求”,同时形成由本单位工人、供应商和顾客三类主体组成的供应链,同时要考虑与供应商协作、持续不断地对员工工作进行分析和与客户协作这三个要素,从而使这一过程达到更高的绩效。而学者E.S.萨瓦斯认为合同承包能给公众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这种自由选择能够推动竞争,竞争又能带来更高绩效的公共服务。他用大量确凿的证据,证明合同承包是最有效率的。②此外,美国帕制里夏·基利在《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中分析了政府实施标杆管理所具有的条件及对政府变革会产生的影响,系统阐述了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对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还有学者从其他方面也对绩效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如史蒂文·科恩和威廉·埃米克认为信息的准确性影响到组织的各个方面,可以通过信息需求矩阵来找到组织需要的信息并过滤冗余的信息。通过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和机制,控制并改善信息的流动,从而有助于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2.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近年来,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绩效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
国内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多。学者颜如春认为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还处在一个自发、半自发状态,评估缺乏统一的做法,没有专门的立法和评估机构,当务之急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法律政策,增强其权威性和规范性,使政府绩效评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指出,当前地方政府在绩效评估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技术准备不足和信息不畅等问题。③范柏乃教授在《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中以政府绩效评估为核心,通过对英、美等西方①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2:17-35.
②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司部门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321-339.转引自:叶庆平.地方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4.
③颜如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探索,2005(2):51-54.
mpa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姓
(专业)公共管理(MPA)
公共管理学院
提交日期二○○七年月
金、人才、产品和市场等先天之利,培植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在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是通过,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将这种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或者说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只有引入到生产实际中的发现和发明,并能对原有的生产体系和生产
????????
2.2技术创新理论的三个流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增长使经济学家对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形成了技术创新理论的三个流派:
以经济学家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新古典学派
运用新古典生产函数原理和数学技巧,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
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创新。由于资本和劳
????????
1
1
3.学位论文的基本框架
1导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论文的基本框架
2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2.1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
2.1.1自主创新通过改变增长的驱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1.2自主创新通过改变生产的可能性空间,改善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政府行为模式分析3.1自主创新相关要素分析
3.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4.学位论文的重点、难点
4.1重点
从自主创新面临的诸多问题和现行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失灵”的原因来看,其深层原因是各级地方政府存在着严重的越位、错位现象所造成的。因此,本文本文以创新理论和政府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政府行为
????????
4.2难点
????????
5.参考文献目录
[1]Bae,K.H.,J.K.Kang&J.M.Kim.Tunnelingorvalueaddition?Evidencefrommergers
2695-2740;[2]??
[3]Berle,A.&Means,G..TheModernCorporationandPrivateProperty[M],Macmillom,NewYork,1932
[4]Berglof,E.Reformingcorporategovernance:RedirectingtheEuropeanagenda
[5]??[6]
??Claessens,S.,S.Djankov&L.H.P.Lang.WhocontrolsEastAsiancorporations?[R],WorldBankPolicyResearch,1999,WorkingPaper,No.2054.
[7]陈宗胜,马军海和许颖悟.我国沿海地区的剃度发展趋势及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潜力探讨[J].管理世界,2005,(2):36-39[8]??[9]??????
[35]张文忠.经济区位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0-11??
mpa论文开题报告篇三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作者:XXX
年级:XXXX级专业方向:社会保障与管理指导教师:XXX教授论文类型:专题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目的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吉林省的具体评估研究,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所取得的初步经验,发现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为中国政府继续推广、完善和发展新型合作医疗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针对新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现状,立足于中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从试点到推广这一宏观背景,发现政策制定环节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便为调整政策、完善改革提供信息。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的顺利推行。
2、选题意义
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第一次以法规形式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的公共责任。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涉及政府干预机制、市场运作机制与社会参与机制的有机整合,涉及合作医疗供求双方的利益均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自2003年7月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各地区逐渐推行,农民参合率达75.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改变了广大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现状。吉林省地区的试点结果表明: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管理和运行机制开始形成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二,农民的就医负担开始减轻,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增强;三,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条件有所改善,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如果这个制度能够以理想的状态发展下去,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将在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根据近期的研究以及各地区的试点经验可以发现,现实与我们所期望的还存在一定距离,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在筹资、组织、管理、服务提供、费用控制等环节暴漏出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有必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吉林省的实施现状,分析吉林省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为改进和完善现行制度提供信息,为即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提供经验。
二、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个人的创新点
1、国外研究现状
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是该国的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而不仅仅是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阿马蒂亚.森,2000)。国外的医疗保障模式虽然对研究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照搬过来,而是应该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起适合自己的“中国模式”。
目前,有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研究,他们运用信息经济学、医疗保险学等规范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客观的局部分析,得出中国农村卫生医疗保障方面的观点和主张,主要包括:
1993年开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直资助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卫生保健筹资和提供的应用研究。这个项目由中国卫生经济培训与研究网络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承担,展开了对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和研究,并发表了系列成果(萧庆伦等,2004)。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研究员GeraldBloom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ShenglanTang发表《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中的角色与作用》阐述了中国政府应在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中起到一个不可缺少的作用。认为只有将重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看成是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和职能等多项改革的一部分,其发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TimMartineau等人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缩小,以及迅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已经导致农村人口对这些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大大下降。因此,主张政府要提高医疗准入和限制非医疗人员进入农村医疗机构。另外,也要认真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需求,如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HengjinDong,LennartBogg等人认为国家财政给医疗机构拨款和医疗保障改变了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而导致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AdamWagstaff认为中国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干预不足及某些不恰当的干预导致了医疗服务领域出现混乱:农村医疗保障覆盖面小,医疗费用高且不断上涨,对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供给过剩。而作为核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却供给不足,获取卫生服务也不够公平。他强调要探索不同政策之间的联系,如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医疗保障与安全网的联系,公共卫生医疗设施与个人保健服务之间的联系,公共支出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联系。另外,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政策,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兴趣,还要注意避免制度安排的频繁更替。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ChristineWong认为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占GDP的比重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偏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方式也是没有效率的。
Tufts大学的KarenEggleston认为,中国目前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存在低质量、低效率、医疗服务配置不均衡、不公平等问题,迫切需要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中国农村卫生挑战——世界银行与卫生部第四次部门研究第一次研讨会,2004)。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中国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0多年来,国内大量专家学者从社会学、政策学、经济学、公共卫生管理等多学科角度,围绕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已有不少有价值、有影响并富有开拓性的研究和探索,对指导中国农村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变迁
分析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解体以及难以恢复与重建的根源——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不仅自身客观存在着一定的产权关系或制度界定,而且与农村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村改革破除了合作医疗赖以生存的集体经济体制,导致农村合作医疗特别是村以下合作医疗迅速解体(李卫平等,2003)。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与发展是与农村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变迁,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变迁,进而共同影响或决定了医疗保障体制的选择与变迁(李和森,2005)。
(2)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术界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必要性方面没有过多争议。合作医疗制度虽然一度解体,但是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现象的重新出现使农民有恢复合作医疗或获得一定程度保障的迫切需求,恢复合作医疗顺应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能低层次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缓解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紧张情况,对缩短城乡差距也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以前的合作医疗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医疗保障的需要,急需创新制度。在可行性问题的争议中,尽管也有对目前急于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会拖垮整个国家财政的担忧,但“合作医疗可行说”仍然占优。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选择
主要集中在风险型、福利型以及福利风险型等三种合作医疗制度的选择方面。
(4)新型农村合作制度试点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对策
具体包括: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以及由于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率低下而导致的消极社会、经济后果(国务院研究机构对中国医疗改革的评价与建议,2005)。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管理和支付的角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尤其是在筹集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导致筹资困难问题(董忠波,2004)。基层工作粗放,农民参合顾虑多,县级财政的压力大,部分规定不合理,基金管理潜存危险,经办、卫生等机构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成岐,2005)。新型农村医疗中强调农民自愿参加原则的合理性及逆选择等问题(李和森,2005)。
(5)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责任和角色问题
政府的介入,既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性又能提高整个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政府应当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担当重要角色,从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实施干预、支持和调控(王延中,2002)。卫生保健的不公平是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干预加以遏制的,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遏制两极分化的趋势(王绍光,2005)。
3、评述
当然,由于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国外学者很难全面了解中国的国情,因此,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多属于评价性的结论,没有也不可能详细地研究具体的问题,更缺少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均衡研究和深入系统分析。
4、创新点
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中从农村合作医疗需求方面进行研究的较多,从医疗合作医疗供给方面研究的较少;从制度管理层面研究的较多,从经济运行,可持续发展层面研究的较少;对经济发达地区研究的较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的较少。作者拟从制度理念、风险应对、发展方向等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吉林省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等实际情况,对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公共政策,政府责任,行政管理、资金保障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提出完善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研究方法
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