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为此,物流系统设计也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各国政府和企业关心的课题。本文从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和评估等方面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体会
20世纪70年代,自动化物流系统已在先进工业国家的制造行业中广泛采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提出著名的JIT准时制生产方式,开创了现代制造管理的先河。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和CIMS)概念,并在机械制造业推广。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包括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制造业的应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现代制造技术体系的物质支撑。现代物流系统在此期间完成了质的飞跃。现代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为此,物流系统设计也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各国政府和企业关心的课题。物流系统设计是指经过系统分析,完成物流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体系的构想,形成物流系统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的过程。企业物流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就是根据企业物流的功能要求,以提高服务水平、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制定各要素的配置方案,最终建立起企业物流系统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即:快速响应、最低库存、集中运输、最小变异、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应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这些原则对规划设计的实施具有提纲揳领的作用。具体来说,这些原则包括:
1、市场原则:企业在开放性的市场中获得进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所需的资源。
2、网络集成原则:企业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将物流资源、物流业务、物流信息等要素进行统一规划,形成网络化管理,实现要素间的协调与配合,使所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功能。
3、灵活性原则: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可利用的资源,做出有效的应对。
在对企业进行物流系统设计规划之前,还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分析:
1、市场情况:随时跟踪物流市场总体状况,有助于掌握宏观,找准本企业的市场定位。
2、行业状况:掌握行业基本物流水平,进行同业对比,对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进行竞争力分析,从而合理规划企业物流,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自身情况:包括本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人员素质、客户信息、物流技术运用现状、成本费用等,绘出整个企业物流系统的相互关系图,为实现企业物流作业一体化、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奠定基础。
4、其它非物流因素:包括地区市场差异、经济发展状况、工业标准、政策法规等。这些方面都对物流的规划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对以上几点充分调研后,就可以分析出影响整个企业物流系统能力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下面以生产企业为例,来谈几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体会。
生产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采购物流为起点,经过运输、搬运、装卸、加工、包装、存储,以销售配送和回收物流为归宿,生产物流是其核心。也可以把其物流活动归为货物流和信息流两类。其中,货物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采购、制造支持和产品配送;而信息流则细分为计划/协调流和作业流。在规划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使企业内部物流和外部物流一体化、均衡化,消除生产物流中的瓶颈现象,以初步建立并完善内部物流准时化管理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系统为目标,达到合理、高效的目的。
根据上述原则和理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生产企业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1、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物流节点是指各种货运车站、港口码头、机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等设施。物流节点布局规划不仅包括确定物流节点的规模、功能、数量和地点,同时还要确定厂区及车间的平面布局,如仓储区、分拣区、生产区、内部通道等的布局等。根据物流节点的功能、作业流程和服务质量要求等,形成物流节点的网络化,该网络应融合信息和运输功能,包括了与订货处理、存货管理以及物料搬运等有关的具体工作。同时,在动态的市场竞争性环境中,物流节点网络也应该是动态的和灵活的,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物流节点网络进行修正。可以说,企业的物流节点网络结构将直接影响企业物流的效率和成本。
2、物流信息化:企业的物流系统设计越有效,它对信息的准确性就越敏感。信息流反映了一个物流系统的动态形态,物流信息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类是趋势预测信息;一类是有关订单处理的信息。这两类信息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物流的成本与效率。首先,预测是根据历史资料、当前的业务情况等预估未来的业务水平,由于大量的物流活动是根据未来需求发生的,不准确的判断或预测就会引起存货短缺或过剩;其次,不准确的订单会引发物流成本却可能无法完成最终销售。因此,物流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是物流运作的关键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企业使用IT的能力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形成正相关关系,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物料需求计划、生产情况、存货、仓储、订单、客户和供应商信息等物流信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企业内部物流和外部物流的均衡化,并形成高质量、低成本的良性循环。
3、运输方式的选择:在既定的节点设施网络结构和信息化能力下,运输就是从地理上给存货定位的一个物流功能领域。由于运输对可见成本有十分明显的影响,长期以来始终得到企业管理部门的普遍重视。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运输成本、运输时效性和可靠性最为重要。根据企业负担能力,可以选择自有车队的运输、合同运输或公共运输的方式来实现运输功能;根据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选择空运、海运、陆运或联合运输的方式。各种方式的运输各有优缺点,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选择运输方式,应考虑能把物流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但是成本最低的运输,不一定会将总成本降至最低,还必须同时考虑运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运输时效性和可靠性与成本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运输速度越快,收取的运费也会越高,同时在途存货越少,货物完成消费准备的时间就越短;二是运输的可靠性越高,货物损耗越少,如果可靠性低,就需要储备安全存货,以防不测。选择最理想的运输方式时,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权衡运输方式、时效性、可靠性与成本的关系。
4、库存和仓储管理:首先,在生产企业中,常常要求入厂物料既要及时又要保证最小库存,而缺货区是生产企业物流与外部物流的联结纽带,因此对库存的规定与管理,便成了企业物流是否顺畅的关键之一。良好的库存管理政策是基于减少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成本上的影响的目的,从采购供应计划管理、物资采购控制和信息沟通等方面加强采购管理,从而降低库存的资金占用,加速物料的周转,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为核心客户优先安排存货权,以赢得核心市场。其次,很多物流过程中的重要活动会出现在仓储这个环节上,比如货物分类、订单分拣、运输等,有时还包括产品的修改与装配。物料搬运是仓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搬运会产生货损,产品搬运的次数越少,产品受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仓库内的整体运作效率就越高。在货物进出过程中,一般要求做到装卸搬运集装化,以减少物料搬运次数,提高物料搬运活性指数,使储、运、包一体化,集装单元化,真正做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最后,在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物流规划设计方案后,应在实施阶段及时总结和发现问题,并结合下述内容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
1、通过物流节点的布局规划和运用设备、设施和工位器具等,是否使物料搬运量减至最低,使整个企业的生产情况相互适应,是否对增加生产能力、提高整个系统运转效率、节约能源等发挥积极作用。
2、是否通过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做到了生产过程流畅、按节奏组织管理生产、作业,使成本降到最低,增加企业灵活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2004)[美]大卫·辛奇-利维菲利普·卡明斯基伊迪斯·辛奇-利维著季建华邵晓峰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2007)张运昌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