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方向,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的审计监督,将审计重点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企业效益审计转化。本文就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概念、特点以及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内容、方法做一探讨。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内容;审计方法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其优劣,提出建议,促进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其性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目标不仅对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目的、职能、对象、程序、审计时间、审计结论的效力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
1、审计目的: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包括:一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二是促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减少经营损失,三是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分析、发现和揭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帮助企业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审计职能。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由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依据往往缺乏强制性,其审计主体往往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加之经济效益审计往往偏向建设性,而不在于防护性,所以经济监督应该不是它的基本职能。根据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目的,它的基本职能应是经济评价。只有经过评价,才能做出有效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判断,才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出降低管理、经营、投资风险的建议,真正起到建设性作用。
3、审计对象。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对象包括经营过程审计和管理系统审计,他们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1)经营过程审计是以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为依据,从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出发,对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审查。目的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经营过程审计应包括战略审计、预算审计、计划审计、物资采购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投资项目审计等内容。(2)管理系统审计是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查,评价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促进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管理系统审计应包括计划系统审计、资金系统审计、设备系统审计、质量系统审计等内容。
4、审计程序。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程序应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和审计评价阶段。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5、审计时间。传统审计一般安排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而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可以是以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而且更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
6、审计结论。传统审计的审计结论以及决定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经济效益审计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对有关建议可以不执行。
三、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广、内容多,按审计时间可分为事前经济效益审计、事中经济效益审计和事后经济效益审计;按经济活动的层次性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审计和微观经济效益审计。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基本上是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就属于微观经济效益审计。它主要包括管理审计和业务经营审计,重点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组织管理、服务管理的效益性作为目标和内容。
(一)内部资金的效益审计
企业资金的效益审计主要针对投入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资金管理和效益评价是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作出一项决策,上马一个工程,实施一个项目,仅审查其决策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效益审计应从项目预算到具体支出各环节;从项目预期总目标到具体实施各阶段;从项目论证效益预测到实际完成取得效益进行全方位审核评价。这将有效督促企业管理部门在决策时充分科学地考查论证项目产出效益。资金的效益审计的特点是直接以货币价值形态为单位尺度来衡量评价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情况,运用的资料主要是财务资料,是效益审计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企业资产管理效益的审计
企业支出有很大一部分转成为资产形态,包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审计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资产往往成为闲置资产;有些资产如房屋、车辆等违反规定擅自购置;有些资产其使用效益也较为低下,资产的使用效益作为效益审计的另一个重点,可以从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收费情况、利用率、维护情况等方面进行效益评价。
(三)组织管理效益审计
一项制度贯彻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企业部门短视现象较为严重,造成制度执行效果的弱化。如管理部门在对企业管理费用的预算和使用上,只考虑自己的部门利益,使得管理费用的控制和使用存在薄弱环节。开展这方面的效益审计,可以通过对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组织管理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有效的检查,促进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益,强化制度执行的效果。
(四)服务质量效益审计
这类效益审计主要涉及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状况。其特点是不仅审计经济效益问题,而更关注的是服务效果问题。如对由职工培训部门负责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效益审计一方面要将培训成本与补贴收入比较,评价其经济性,而更重要的是分析工人通过职业培训,工作效率怎样;比较培训项目与职工技能岗位的相关程度。这类审计内容将越来越重要。
四、企业内部效益审计的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的类别之一,因此,审计方法的基本方法要素同样适用于经济效益审计,比如查阅、访谈、调查、现场走访、观察、对比等方法。但是,作为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具体技术方法,并不是审计所特有的方法,而是采用了相关学科的方法,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审查和评价。这些相关学科包括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管理会计、统计学等。因此,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技术方法包括(1)经济活动分析法。主要是采用对比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回归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货币时间价值、投入产出法等经济活动分析的技术方法,找出经济活动中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2)经济效益比较法。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对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经济效率指标进行验算,并与上年度、本单位历史最高水平及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目标和依据。(3)技术经济论证法。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技术方案和决策,以技术上先进和经济上合理为原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综合分析,促使企业选择最优技术方案和决策,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4)审计评价方法。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采用的方法通常分为定性的评价方法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定性的评价方法有专家打分法等;定量的评价方法有差额评价法、对比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除了上面讲的方法外,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1)重视审前培训。审计人员对真实、合法性审计较为熟悉,已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但对效益审计的目标和方法还在摸索阶段,对有关的专业知识也缺乏了解。因此,审前应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每个成员都对项目能有足够的认识,尤其对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应有足够的认识,必要时可请专家培训。只有让每个审计组成员了解项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具效率,更富成果。(2)抓好审前调查。效益审计的要求高,专业性强,要将财务情况与业务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项目业务活动的基本情况如果不了解,就不会有多大成果。因此效益审计的审前调查要用较多的时间,掌握被审计项目的有关法规,业务管理的程序、流程,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其内部的考核制度和目标,内部审计的有关文件资料。另外,还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特别要注重沟通技巧,争取最大限度地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3)企业内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形式,聘请专家提高审计质量。效益审计是高层次的审计,其目标是对项目效益作出评价,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要远远超过真实性审计和合法性审计,工作量大,涉及专业知识多,必须有效借助技术专家工作,弥补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4)坚持效益审计与真实合法性审计有机结合。真实、合法、效益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真实合法是基础,效益是核心。效益审计离不开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尤其在我国目前虚假信息资料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必须把效益审计同真实合法性审计有机结合起来。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通过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保证效益审计在真实信息资料基础上分析评价。(5)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注重运用先进的审计模式方法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包括审计流程再造、IT审计、数据库、电子表格等数据采集转化方法及重要性确定、内控制度测试评价、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不断提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改变以详细检查财务资料为主的账目导向审计,积极稳妥地采取先进审计等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许贺文《企业效益审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审计文摘,2008,(1).
[2]吴金森《政府性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审计文摘,2008,(1).
[3]李成艾《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审计文摘,2008,(2).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