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经济形式的变化促使医院内部审计的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审计所面临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清楚的认识风险和寻找正确的应对方法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结合了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对审计所面临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医院的内部审计,其主要的形式是对医院的内部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监督,为了实现医院的运营目标,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是及其必要的,审计主要是对其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市场经济形式急剧的变化,医院运营的市场压力日趋增大以及医疗体系模式的不断更新,使得医院的经营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同时要求审计工作要更全面、更规范、更有效。因此审计工作的风险也不断上升。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医院的重要议程,从根本上认识审计风险的来源,做好预防、控制风险的规划,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医院科学解决审计风险问题的关键。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医院内部审计涉及范围广
医院管理阶层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领导,指导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执行财政的监督和评议工作。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经济使用以及财务收支上,现今的医院内部审计则包括完善工程建设、基本项目投资、药材及医用原料采购、医疗设备进购使用、医疗服务条款履行状况、预算、管理阶层任期经济责任、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等,其涉及范围可及经济使用的各个环节。但是审计广泛性的提高必然给医院的审计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并且使风险点增多。
(二)医院内部审计所处环境复杂
首先应该考虑到医院内部的人际关系,审计人员和内部工作人员互为同事,在工作上可能存在竞争或者合作的情况,人员之间感情以及关系多样,在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时,会使其公平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其次,医院的自我管理是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实现的,对于外部企业的相关信息难以进行考证。基于上述两点因素,内部审计人员所要承担的风险将会只增不减。
(三)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必然性
在审计的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由单位内部的结构和局限性决定,所以风险只能尽可能降低而不会降到零。并且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完成监督和评议工作后还要协助领导人员对审计的结果进行整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就加大了审计的工作量,增加了审计负担,同时增加了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点分析
(一)管理人员忽视了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医院的中心工作是医疗服务,为此医院一直都有重医疗轻职能、重技术轻管理的普遍现象,内部审计又是不被重视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明白内部审计的真正意义,将内部审计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没有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医院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监督、管理、控制的责任。
(二)不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在我国,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没有发挥出其主要的作用,原因是这些医院设立审计部门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命令和法规的要求,有些医院甚至没有设立完整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是把监督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进行分支从而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同时破坏了其独立性,不利于内审工作的有效进行。一些管理者没有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予重视,使得医院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内审部门也没有切实履行起监管、评价的义务,以上所述情况均会不同程度的增加内审的风险。
(三)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现如今,医院的内部审计范围越来越广,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的技能和素质,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审计任务。应该对内部审计人员设立适当的入职要求,要对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进行审核,主要是对会计、法律、审计、定量分析、工程、电子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审核,同时还要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保证人员的基本能力能够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当前的现状是我国医院的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内审工作的要求,使得内审工作无法向更全面、更彻底的方向开展。内审人员的总体素质无法达到广泛审计的要求时,便加深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
(四)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市场形势的变更以及医院运营制度的更新在不断地加速,然而我国法律法规的出台并不能完全跟得上形势变化的速度,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时一旦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便会很难处理。遇到这种情况时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相似问题的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内审工作的主观性增强,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三、对于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点的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现有的内部审计规范,不论是政府还是医院内部,其所拥有的数量都十分有限,有些地区甚至没有任何的内部审计规范,这就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政府部门作为国家最高领导阶层应该带头鼓励并重视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保证医院正常的运转,发挥服务社会、体现国家医疗水平的作用。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快法律法规完善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得以规范,消除因法律法规不完善带来的不必要风险。
(二)管理阶层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
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必须限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即只从事其所负责的审查工作而不干涉或参与有关管理部门的其他工作。一方面,医院相关负责人应该带领其所负责的审计部门进行独立的工作,对医院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查、评价,并且将审计结果及时、准确的向领导汇报。另一方面,医院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带领相关人员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提高医院内部审计队伍的总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医院内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能力。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基于审计队伍强大的专业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包括传统的管理、会计、数据处理能力,还包括对新知识、新规则、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所以医院必须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进行合理的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针对医院审计的风险点对内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要求其以严谨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履行自身的职责,最大限度的预防、控制风险。最后,对内审人员进行分工,要求其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认真负责。同时,审计部门还要充分结合被审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审查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审查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分工明确、分工负责。
(四)对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加强管控
医院的内部审计要针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凭证、审计总结报告实行三级复核体制,即先审、再审、最终审,其所对应的审查人员分别为其他人员、审计组长、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另外,要实行内部审计会议制度,会议目的为讨论审计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内容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针对没有遇到的审计情况更要进行必要的会议讨论,以规避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
(五)优化医院内部的审计策略和设计步骤
一方面,要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还要做好预防风险的准备工作,包括风险的预测、防范,并且拟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执行计划、任命称职的工作人员等。另一方面,审计所涉及的凭证要真实、可靠,并且满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凭证条件,以发挥凭证的真正效益,使风险降低至可控的范围内。最后,工作底稿由领导人委派专门的人员进行编辑,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四、结语
本文从医院内部审计范围、所处的复杂环境、风险发生的必然性等方面分析了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给出了医院内审通常会面临的风险点,包括管理人员对于内部审计的不重视、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内审人员素质的有待提高、内审法律法规的有待提高等,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内审工作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内审部门的管控、优化设计策略和步骤等方面进行阐述,根据以上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的降低内审工作的风险,并且切实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孟飞.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19:54-56.
[2]袁杰.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08:637-639.
[3]陈慧敏.浅谈现代医院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