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审计模式论文

时间:2020-08-02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的工程审计是外部审计的重点,给企业内审内控工作带来很大挑战。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内审决策支持作用越发明显,传统审计模式正逐渐向实时审计模式转变。实时审计模式可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

关键词:ERP环境;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实时审计模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传统内审模式面临挑战

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审计所包含的审计控制要点,多样而复杂、覆盖面广,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传统的输变电基建项目审计受限于审计资源的不足,往往仅对结算、决算环节审计内容,委托第三方开展事后审计。因而审计介入时间滞后,不能有效开展全过程项目审计,无法及时杜绝项目管理风险,促进管理提升,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实时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数据已实现在线处理,经营数据与管理记录的电子化发展,推动了企业内部审计方式向实时、在线方向演进。企业可以通过在线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与各信息系统建立数据接口,从各信息系统中采集审计所需的数据及相关审计证据,并通过在系统中预设的监控及例外报告模式,自动生成发现报告,提请审计人员关注。由此,传统审计模式逐渐实现向实时审计模式转变。实时审计模式,是指通过ERP审计信息系统,集中获取财务和经营数据后,审计人员利用该系统数据处理能力强、分析功能强大、网络在线运行等特点,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在线审计监督,即通过对定期获取的财务资产、计划、生产统计等生产经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审计疑点和问题线索。在此基础上,有目标、有重点地进驻现场进行审计查证与核实,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日常的经营监控审计,可以使审计过程变得更快、更简单、更有效,缩短了审计周期,以提供更有时效的风险和控制风险保证;无需扩展资源基础,就可获取更好的审计范围;可指导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周期的审计;审计的范围是全部审计数据,而不只是审计样本;可对比或重新计算全部审计数据;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三)推行实时审计模式的可行性

为了提高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效率,利用ERP大数据基础构建实时审计模式,是一项有效且可行的解决路径。一是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审计要求规范比较明确完善,其对基建项目工程审计的目标、定义、审计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审计内容已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是随着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ERP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业务财务数据信息,能够支撑实时审计需要。在ERP系统中,基建工程的预算、成本等相关数据是工程审计的重点内容,能够充分体现工程全过程的预算控制和费用执行等情况。建立应用实时审计模式既能提高审计效果,也能弥补审计资源不足,充分运用信息化审计手段,按照“提前介入、预防为主”的思路,坚持建设资金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加强对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投资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是一项富有价值的审计方式的管理创新实践。

二、基于ERP环境的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实时审计模式主要内容

(一)总体思路

基于ERP环境,借鉴数学建模思维,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结构化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审计模型、审计工具和应用机制”三位一体的实时审计模式(见图1),明确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旨在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实现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实时审计,提前预警、促进整改,以降低审计风险,推动内审工作转型。审计模型重点梳理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控制要点,根据重要性和可量化原则,筛选出审计控制内容,明确审计逻辑和评价标准;审计工具,主要是根据审计逻辑评价特征,开发出可批量自动化审计的简易操作工具,提高审计作业效率;应用机制,主要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和要求,设计审计模式的具体应用方式。

(二)审计模型内容

1.审计逻辑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查和评价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并与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执行情况的检查相结合,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和内部审计资源状况,采取全过程审计或者重点管理环节审计。围绕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立项阶段、设计及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全过程各环节的审计控制要点,基于重要性和可量化原则,结合公司内部审计资源和实际情况,从时间、资金、数量、内容4个维度,筛选控制要点和控制内容,从准确性、规范性角度定义审计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所需的资料和项目审计各环节的审计目标设计不同的审计逻辑,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其中,时间维度主要审计时间控制点先后顺序是否符合逻辑;资金或数量维度主要审计绝对值与相对值是否符合预设目标;内容维度主要审计是否符合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内控规范。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审计应遵循技术经济审查、项目过程管理审查与财务审计相结合的原则,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各专业管理部门密切协调、合作参与的原则。根据现有ERP系统数据库情况,设计了适用与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两类不同应用方式的审计逻辑,并针对每个项目不同类型的合同(如施工合同、勘察设计合同、监理合同)设计了不同的审计逻辑。审计模型共构建了43条审计逻辑,覆盖设计及实施准备、实施、竣工投产和决算3个阶段,包含11条事中预警、32条事后审计异常事项提示(见图2),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全面审计,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分析为主的方式,对工程建设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情况,以及质量、进度和投资等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评价。(1)设计及实施准备阶段包含8条审计逻辑,从时间逻辑顺序上,重点检查工程开工手续是否合法合规;从内容符合性上,检查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招标要求。(2)实施阶段包括25条审计逻辑,重点检查合同签订与招标情况的相符性、项目付款进度的合理性、项目付款与合同的相符性、质保金的合规性,以及是否及时对工程物资办理清理和退库手续。(3)竣工投产和决算阶段包括10条审计逻辑,重点检查是否在规定时间完成暂估转固手续、竣工结(决)算审核、工程实际投资额与批准概算差异的原因分析。2.评价标准根据审计类型和审计结果状态,设计了3种评价标准,即正常、异常、预警。其中,异常标准,是指事后执行结果不符合审计规范,用来督促整改;预警标准,是指事中执行结果偏离管理规定,用来预警提醒。评价标准全部用数理逻辑公式进行检验。3.数据来源应用集中采集和随需采集数据的方法,基于目前ERP信息系统现有的数据字段,采取线上数据与线下数据结合的方式进行取数,以ERP信息系统数据为主,以线下资料如初设批复文件、中标通知书、合同等纸质审计资料作为线上数据的补充验证,综合评价审计结果。本模型采用线上数据69条、线下数据40条。随着实时审计模式的推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ERP系统所能提供的数据信息数量将随之增加,逐步向备份采集和直联采集转变,审计模型所需全部的数据信息将全部可以从ERP系统中直接获取,最终实现全面在线实时审计。

(三)审计工具介绍

应用excel工具,对涉及的审计逻辑和评价标准开发的自动评价审计工具,主要由审计输入信息表和审计结果输出表构成。审计工作人员只要在审计输入信息表中导入项目审计字段信息,通过内嵌自动检验公式计算,就能在审计结果输出表中看到对应项目审计逻辑的审计结果状态。1.审计输入信息表以工程项目为纵向维度,以审计信息为横向维度。审计信息源根据评价标准检验公式所需的信息按照单个字段输入。合计包含109条固定的数据字段,包括审计对象的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初设批复日期、开工日期、合同签订日期等内容,不同类型合同的数据分别记录于不同的数据字段中,数据字段可随合同类型、数量的增加而增加。2.审计结果输出表以工程项目为纵向维度,审计逻辑评价结果为横向维度。对应每条审计逻辑评价结果用Excel函数工具,在对应单元格中自动计算审计结果,共包含43条审计逻辑结果。校验结果以“红灯”、“黄灯”“、绿灯”的形式自动展示(“红灯”表示异常、“黄灯”表示预警、“绿灯”表示正常)。审计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应用审计工具,对“红灯”“、黄灯”的识别,迅速发现审计异常点。

(四)应用机制

实时审计模式的审计模型及审计工具,是针对电压等级220千伏以上电网基建项目审计而设计的,指导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周期,对输电工程项目开展日常监控和内部审计。在项目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审计模型和审计工具,对输电工程项目进行过程检查,识别异常事项和预警事项并及时进行整改,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在工程项目完结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模型和审计工具对项目进行全面审计,督促对异常项目进行整改,弥补管理漏洞,防范外部审计风险。

三、结论与展望

(一)实时审计模式能提高效率,推动内审工作转型

实时审计模式缩短了审计周期,可将原在工程竣工后才进行的审计,转变成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周期的过程审计,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并为实现审计资源整合,拓宽审计范围奠定基础。一方面增强了内部审计对工程项目的审计参与深度,另一方面改善了基层单位审计人员不足的状况。实时审计模式,实现了对公司生产经营各类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有效防范,帮助公司加强内控、改善管理,使审计结果的反馈更及时,降低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和外部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和管理服务的职能,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用和管理决策的价值。

(二)实时审计模式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实时审计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对审计逻辑和审计工具进行适应性调整,可推广应用至其他电压等级和类型的电力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工作中。此外,实时审计模式的研究思路,也可推广应用至其他内部审计项目上,通过分析工程审价、物资管理、招投标管理、各类费用管理的审计要求,可设计出相应的审计逻辑、审计标准,开发出相应的审计工具。

(三)实时审计模式现阶段的局限性与展望

现阶段ERP系统数据信息数量和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实时审计模型所需的部分数据信息仍需要人工查找与录入,另一方面审计模型涉及的审计逻辑还没有全覆盖。随着进一步改善并提高ERP系统字段信息质量和数量,使ERP系统能更有效、更准确地提供更多关键字段信息,可以使审计模型和审计工具更大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审计人员服务。今后可通过增加审计模型中的审计逻辑,更好地满足内部审计和工程管理的需要。具备条件后,可开发出嵌入ERP系统的在线审计工具,实现在线自动审计实时计算、输出校验结果。

参考文献:

[1]于洪波.ERP环境下在线审计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12(25):83-88.

[2]刘萍.持续审计———信息时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周运香.ERP环境下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古月.基于风险导向的工程各阶段审计思路与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赵洪辉.实时审计在现代内部审计中应用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1(13):150-15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