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如何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用现在看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出发,阐述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程序和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对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建议
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加快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的内部审计模式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以企业的风险评估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关注风险,根据风险度选择项目,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审计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为降低审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是不同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
二、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传统审计模式采用账项基础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差错纠弊和检查监督,这样的内部审计模式审计效率较低、审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
而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审计的审计模式,关注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全面地评估风险后,提出应对的意见,能够使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在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程序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首先要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并识别风险,制定审计计划;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开展审前调查,进行控制测试,确定风险水平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实质性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后,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后续审计。
(一)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了解企业,关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企业风险与审计计划相融合,使内部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企业高风险的领域。
审计人员需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审计的对象、分析可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审计先后次序。
(二)开展具体审计项目
1、审前准备阶段
在正式实施审计项目以前,要开展审前调查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前调查工作应侧重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点进行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重大错报风险。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针对风险较高的项目要重点审计,细化审计步骤,提高审计效率。
2、审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执行审计程序来完成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包的主要内容有:执行实质性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及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开展实质性程序,围绕审计目标广泛收集审计证据;同时,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必要时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修正审前调查中的错误估计和判断,降低审计风险。
3、编制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
在审计过程终结的阶段,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出具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后续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审计整改建议得到落实,既定的风险及其他内控缺陷得以适当的处理。
四、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相关制度支持
现阶段,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企业应用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成熟的理论指导,国家尚未制定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且无相关规章制度指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因此,国有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体准则和操作指南。
(二)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还不是很强,企业从管理层到各级员工,虽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风险意识,但基本停留在概念上,还没有落实到工作中。企业风险意识的缺乏或表面化运行,导致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这使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乏必要的平台。
(三)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战略眼光,能够将防范风险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并通过对风险控制机型有效性的评价、协同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生产、技改、经营、销售等所有经营环节的全过程监控。但当前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以财务、审计专业为主,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难以全面理解及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无法提出针对性强的管理建议,也无法对将要进行的控制过程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
五、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只有内部审计实现了以风险为导向为新的审计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尤其是监督和服务功能,这样也会适应企业发展及审计方式变革。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所面临的困难,本文对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取得核心管理层支持,提高公司风险意识
内审部门要完成审计模式的主动调整,现代内部审计应不局限于监督财务与资产安全,更应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执行效率进行监督;不局限于发现风险,而是要参与防范风险、分析风险、化解风险;不局限于提出问题,而是要将发现的问题归纳总结,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
审计模式的调整要取得核心管理层的支持,由管理层推动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为内审部门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执行
开展流程再造,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体系。风险管理部门可针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指导建立风险相应措施,对重点风险进行监控。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有效利用风险部门的工作成果,并结合自身经验和职业判断,构建适合企业特点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三)建设专业型内部审计团队
为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一方面,可以开展业务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行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通过积极参与内部审计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培训、参加同行业人员交流,丰富和提高审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实施轮岗交流,使审计人员对企业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审计人员通过参与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可以更快更有效的识别和评估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现有内部审计模式结合使用,逐步实现审计模式的转变
部分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一味追求创新,只采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完全摒弃了账项基础和制度基础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做法割裂了不同审计模式之间的联系,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效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中依然会用到账项基础审计中的查账技巧,制度基础审计中的诸多审计方法在风险导向审计中也仍然使用。此外,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摸索阶段,不够成熟,采用单一风险导向模式如果达不到预期审计效果将大大影响审计工作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制度导向内部审计结合使用,逐步实现审计模式的转变,待条件成熟时实现审计模式的完全转变,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六、结语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开拓思路,不能等条件都成熟了再开展工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是企業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积极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瑕.基于注册会计师视角的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2]戴娇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