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控路径研究论文

时间:2020-08-05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问题

1.审计质量标准制度缺乏,难以全面实施审计质量内部控制。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工作复核制度、审计质量考量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或责任主体不明确,或没有追究制度,导致审计行为不规范,责任无法落实下去。

2.民企内审法规层级偏低,审计手段方法受到诸多限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虽然参照有关准则规定,建立了内部审计程序和操作办法,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民营企业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相关法规层次不高,操作上缺乏权威性。有效审计手段不足,譬如对函证等审计方式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相当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查账的基础上,审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3.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较窄,不能满足与时俱进要求。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其目的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督促受托责任人履行受托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为控制内部审计质量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没有适时做出调整。

4.审计过程控制管理缺位,审计报告精确度备受质疑。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部分审计人员未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甚至出现“漏审”现象。现场审计信息反馈滞后,质量控制环节沟通不畅,不能及时准确把控现场审计。再者,不少审计项目系由1人完成,审计复核难以系统开展,多停留在问题定性和文句稽校上。

5.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内审工作需要。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盛行,部分审计人员不懂审计业务,有些审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手段掌握不多,难以胜任内审工作。掌握现代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偏少,应对复杂审计能力较弱。

(二)成因

1.审计职能定位影响内审质量提升。大多数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服务三大职能。内审工作的定位对内审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定位于传统的“财务监督型”,内审缺乏应有的广度;定位于“管理咨询型”,受内审资源制约,内审缺少应有的高度。

2.现有法规和管理环境制约内审质量水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内部机制,法规环境的变动将直接改变内审工作的根本依据和评价标准。内部审计管理环境发展相对滞后,内审机构缺少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3.审计技术方法择用改变审计证据力度。审计内容的广泛和复杂,要求内审人员在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时,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借助职业判断,才能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运用现代经济统计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审计证据效用。计算机审计和联网审计技术等的出现,有助提升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4.审计人员素质结构指引内部审计评价。内审人员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其业务素质直接影响职业敏感度和判断能力。内审队伍专业结构配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缺乏工程(如产品、基建)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精通现代审计技术、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审计高级专门人才。

5.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管控审计报告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一种有计划的审计内部控制监督活动。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否得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通过对内部审计实施全过程、多方位的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形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并及时加以控制、减弱和消除。

提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探究

1.合理选择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应考虑组织性质和规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较高独立性。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其内部审计工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但企业需配备内部审计主管。实行股份公司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通过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监督审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核职能执行部门的内控制度遵守情况和目标责任落实情况。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控制体系。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适应审计环境、具有可操作性、覆盖审计环节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要有工作机制做基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人员;明确落实岗位责任;要有监督机制做保障,包括审计业务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要有程序机制做规范,考虑内部审计授权情况、人员素质结构、业务范围特点、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审计全过程控制管理。

3.着力优化内部审计流程管理。一是做好审前准备工作。采集、整理、分析数据,突出重点、搜集关键线索;审计方案目标、范围、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二是规范现场作业程序。注意取证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规性;记录审计线索,形成审计思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问题明确、理由充分、手续完备;现场检查审计程序,核对取证数据,复核审计结论。三是把关审计报告质量。认真研究被审计部门意见,深入分析提炼审计结论;评价内容全面、依据充分;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4.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通过以审代训、参加资格考试、鼓励自修自学等途径通晓会计、税务、统计、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提高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通过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更新内部审计专业知识,培养和树立其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参加专题研讨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班,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鼓励内审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磋心得、深入思考和研讨问题。

5.探索应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全方位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等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充分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汇总、查询、判断和分析等要求;通过网络读取所需数据,实现远程实时审计,构建审计信息集约化管理的网络平台,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适应审计对象发展的新需求,灵活选用审计抽样技术,量化和控制抽样风险;以风险分析与控制为切入点,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防范审计风险。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