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论文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以下是一篇关于县级财政审计论文,欢迎阅读!
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即所谓的同级审,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依据为县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需要本级政府行政长官的指示,具体负责本级政府管辖区域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对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审计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度以及相关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性。
一、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
自《审计法》发布以来,在县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和要求下,各县级审计机关开展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财税等预算执行部门积极贯彻国家的各项财税政策,严格执行财经法纪,不断加强财政税务内部管理,取得了很好成效,在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有效保证县级审计机关法定职责的履行
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相关政策条文规定,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保证本级审计机关法定职责的有效贯彻实施,赋予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依法性和对法律尊严的高度尊重,遵循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及时就财政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如实的公布,同时对财税部门如何进行处置给予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以及优化改良的措施。
2、有效摸清县财政预算执行的真实家底
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均可通过县级财政运行是否顺畅进行如实反映和真实体现,故需要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机关高度关注本级财政的真实家底,既要审核财政收入结构化比例也就是所谓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各自所占的比重,又要审核财政支出预算情况以及相之匹配的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表的反映的情况;另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机关还需要审核县级财政真实地可利用的具体财力资源收支平衡情况,通过分析财政收入数据表来开展审计报表的审核工作以方便审阅年底挂账情况的真实性。
3、有利于发挥县级审计监督和服务作用
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向本级县委县政府提出有关政府投建资源的采购、财力资源的建设、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和财政预算约束的执行等具体的对策措施,与之对应的本级县党委领导和财税部门赋予高度的重视和审计意见的审核采纳,最大限度地发挥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服务作用,提升本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的工作效率。县级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可以借鉴和参考相邻兄弟县市的先进的富有成效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县具体的资源整合程度制定相关文件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实施,可以为政府采购管理提供政策保障,保证各单位工作的透明合理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过量的资源采购,如此形成的“管采分离”运行机制可以保证政府采购的高效率,有利于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发挥其监督作用。
4、有利于确认县级财税部门的工作有效性
县级财税部门隶属于本级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认真积极安排组织各种财政税务收入,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科学地调配资金、合理安排预算支出,首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确保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造款项,肯定其为强化财政管理工作所做的工作努力和工作成果,同时也能有效增进税务部门对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为同级财政预算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性环境,并将这种认识统一到财政管理工作的强化,以达到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富县强民的县域管理指导思想上来。
二、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执法不顺畅
财政审计工作中,县级财政预算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失完整性,市县的金融、国税和央企等单位的审计工作由于上下级之间的授权范围限制而出现审计真空的状态,上级审计机关无暇顾及,本级审计机关无权监管。财政预算体制方面,在县级财政预算收入中占重要地位的是收缴的增值税,此税种是由国税部门负责,县级审计无权对其进行审计和监管。而在预算支出方面,财政部门以及税务管理部门所提交的收入清单是掌握各个乡镇税收情况的主要来源,执行按月调整安排费用额度,年终以收入为基数进行调整分配,最后要进行清零处理。然而县级财政预算审计部门不可能进行逐一细致财政预算情况的审计,容易造成审计工作的缺位和监控的缺失。
2、部门之间的协调不顺畅,联动机制受阻
县级财政预算审计工作的运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度较低,难以实现相关信息的有效传播与交流,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具体而言,一方面上下级之间不能形成联动效应,审计工作一般都是本部门自行组织,即使存在统一的规则部署也仅仅局限在很小的环节上,况且由于必要的上下级联动机制的缺失,各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内容的安排、审计报告的呈现以及公示工作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另一方面,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未形成,在同一县域的各个部门与单位之间没有搭建一个沟通交流顺畅的财务信息通报平台,导致彼此之间的工作出现单独作战的趋势,大大影响了审计效果。
3、审计结构的纰漏机制不完善,收益程度不明显
县级财政预算审计工作取得有效的环节步骤就是强有力的审计执法度,然而各个部门由于利益的驱使而出现审计结果纰漏不真实,如审计机关为保护地方名誉而选择“善意”调整审计报告,财税部门则是通过隐瞒截留的方式以任意比例调整财政预算收支的额度。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财物,这些完全受制于财政部门,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重重阻碍;另外,财政预算审计机关作为县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反过来就要审计政府预算收支,这种安排本身就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和审计的不规范性,因而造成预算审计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政策建议
县级财政预算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需要长期贯彻实施并且必须年年履行的法律职责,县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审时度势,要从高层次角度正确认识当前开展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调整审计管辖范围,整合审计体系
县级财政审计机关要完善审计管理体系,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项审计工作的管辖范围,并有机结合审计署、市级审计机关与县域审计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确定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年度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资金审计、基建投资审计等纳入到其可执行的范围中,专业审计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审计执行的内容。如此一来,县级各单位部门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审计信息的沟通,重复性审查工作量大大减少,有利于审计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
2、调整审计工作思路,整合审计队伍
县级政府要准确定位同级财政预算审计在全国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从思想层面确定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尽力改善审计工作的硬件条件,强化审计工程建设和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软件的利用程度;制定系统化的培训体制,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吸收引进专业素质水平优秀、专业层级高以及技术精湛的审计人员来提升本区域审计团队的总体审计水平。
3、明确审计内容,确定审计工作目标
县级财政预算审计需要全面推行审计工作以提高审计的覆盖面,加大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宽度,强化审计的力度。审计目标和内容需要跟随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而逐渐发生各种改变,以适应其形势发展需要,明确资金的利用效益是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审计目标。审计理念需要随之发生改变,由审计的真实合法性逐渐转变为审计的效益性,并且审计的效益性已成为审计结果评估的重要标志。
4、优化整合审计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审计环境
县级财政预算审计具有较高层级的监督作用,需要对大量的工作内容和对象进行严格的审计,必须提供相对宽松的外部审计环境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工作需要全局眼光,多请示、多汇报,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真实的审计结果以积极争取上级审计部门的支持和信任。另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标准流程、具体规章制度和方式方法均需要以财政制度的变动而时时创新,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将同级预算审计的作用以最大限度的彰显出来。
四、结语
县级财政预算审计工作作为基层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需要从基层审计机关自身出发,将发挥其审计功能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主要任务,找到审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努力构建符合区域公共财政发展方向的财政审计大格局模式,审计具体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重点探讨。
一方面财政资金审计工作的全方位铺开。政府财政收支的全部资金规划均是审计机关工作审查的关注对象,而基层审计机关需要严格执行公共财政部门的财政框架来开展并拓展财政部门的审计空间,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从而实现审计内容的全方位覆盖的目标。
另一方面审计目标的确定需要站在宏观角度。基层财政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工作虽然需要严格按照公共财政部门的财政框架展开但需要适当跳出财政审计的固定模式,结合基层审计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站在更高的角度和从更广阔的视角作为出发的根本点,以达到财政审计工作目标的准确定位。基层财政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努力做到从宏观层面进行把控,微观层面进行措施的实施。
总之,基层审计在紧扣探讨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基调的基础上,正视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选择理性的态度进行工作纠结的完善,真正打响审计改革之战,实现审计工作的跨越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