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优秀论文

时间:2020-08-08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审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探索审计发展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社会学科。以下是审计学优秀论文,欢迎阅读。

审计学优秀论文1

[摘要]随着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内监督的深入开展,为有效利用单位现有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率,实现监督力量间的优势互补,本文对建立巡视巡察、内部审计、纪检办案有机结合的综合监督机制进行探讨,就构建海事系统“大监督”体系提出了具体操作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党内监督

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日趋严格。2016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审计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明确指出“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研究内部审计与党内监督的有效结合形式,对更好发挥巡视巡察、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提升单位内部管理规范性,预防和惩治腐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事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形式对单位经济活动开展督查,针对性强、专业性要求高,是海事系统内部监督的重要力量,起到排头兵的作用。但由于内部审计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和海事体制上的制约,当前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尤其是2015年直属海事系统独立审计部门撤销并入财务处之后,“内部人审计内部人”,内部审计易倾向于例行化、表面化,演变成财务处的业务检查指导,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敢动真碰硬的情况。二是内部审计的震慑力有限。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都是单位内的检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各职能部门易认为审计审的对象是财务处,事不关己;被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往往停留在被查出的个别问题,不能举一反三,整改力度不强。后续惩戒措施不足,相应的问责机制不完善或不执行。三是内部监督力量和手段有限,工作任务重、人手紧张,未能与单位其他监督资源有效整合,某些监督重复或无效,可利用的信息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四是事后监督为主,习惯于对以前年度财务情况开展审计,经济活动业已发生,整改较被动且难度大。

二、党内监督方式优势分析

巡视巡察作为党内监督的主要手段,作用日益显现。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发布,要求对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同年,交通运输部党组印发《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巡视工作实施办法》,将系统内的巡视巡察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海事系统积极推进巡视巡察工作,2017年起巡视巡察全面深入每个基层海事单位。巡视监督和审计监督均为单位内部监督不同形式,在工作的目的、实施的程序方法、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既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也存在差异。较内部审计,巡视巡察这个监督形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巡视巡察的规格高,是上级党委(组)派出的工作组,组长一般由上级党委(组)领导担任或指定,组员抽调系统内各部门业务骨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势监督,其权威性强、震慑力大。二是巡视巡察针对的主要是被巡视巡察单位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被巡视巡察单位的重视力度大,配合程度高。三是巡视巡察覆盖范围广、全局性强,重视宏观监督和决策监督,并不局限于具体业务,更有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源头上抓住要害。四是巡视巡察更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监督手段也更加灵活,易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好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党内监督的这些特点正与内部审计形成较好的互补。

三、建立综合监督机制的探索

为提高单位监督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重复监督,建议探索将巡视巡察与内部审计、纪检办案有机结合的综合监督机制。巡视巡察侧重于发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干部任免等方面问题,主要面向领导班子及成员,即“整个面”;内部审计侧重于对单位经济活动合规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围绕职能管理“一条线”;纪检办案则针对的具体案件,进行线索核实,是“一个点”上的突破。整合单位现有这三类监督资源,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将大大优化监督资源配置,提高监督效率,形成信息互享、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的内部监督体系,实现切实有效的内部监督。海事系统构建综合监督机制有以下几方面具体操作建议。

(一)建立综合监督联动机制

实现“三位一体”综合监督的关键,是建立职能分工基础上的联动机制,使各职能部门既独立又统一,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成立高级别的领导小组或将相关部门由同一领导分管,同谋划、同部署、同协作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可以借助巡视巡察的权威性,提高政治站位,尤其对党内监督重点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审计力度;巡视巡察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熟悉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的专业优势,减少对违反财经纪律的重复监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内部审计和巡视巡察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移交纪检部门,及时处理;纪检办案中涉及情况,能够举一反三,作为同时期系统内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实现内部监督闭环管理;各个环节要及时通报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链,实现信息共享。

(二)制定综合监督年度计划

除制度保障外,实现各监督力量同步联合行动,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年度实施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在内部审计和巡视巡察对象的选择、重点监督内容的确定等方面综合考量,提高内部审计与党内监督要求的契合度,加大“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党风廉政、经济责任审计等与党内监督对接领域的审计力度。在监督组成员的挑选、监督实施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系统内统一调配,避免被监督单位多次接受监督、监督人员间重复劳动等情况,提高监督效率。切实形成覆盖全面、分工明确、制约有力的大监督体系。

(三)完善问题整改督办机制

首先对审计报告应与巡视巡察报告一致,确定公示制度,加大透明力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建立“问题清单”整改督办机制,从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源头整改三个层面,对问题整改跟踪督查,提高整改落实率,杜绝问题屡审屡犯。督促被监督单位建立长效机制,与内部控制建设结合,查漏补缺,夯实规范管理基础,降低违法违纪风险。不仅被监督单位要举一反三,更要将发现问题在全系统内自查自纠。透过问题看本质,查找根源,治标治本,彻底解决。三是落实问题追责机制,与违纪案件查办结合,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监督惩处职能,及时查处相关人员,使“从严治党”压力层层传导,达到“问责一个,惊醒一片”警示效果。四是加大监督成果应用,坚持制度未完善不放过,责任未落实不放过,资金未追回不放过,整改未见效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监督结果与年度考核和干部选任等直接挂钩,违法违纪严重的情况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综合监督队伍建设

综合监督体系构建,需要转变工作思路,监督关口从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监督目的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监督内容从合规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从财务收支向管理审计转变。需要挖掘和培育单位内部监督人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内部监督“铁军”。监督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精神,尽职担当,敢抓敢管;应当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尤其对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应在精通财经知识的同时,了解党政方针,熟知党内监督的相关要求,要向纪检干部学习沟通、谈话等办案技巧;应当积极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掌握和运用好先进信息化手段,实现从现场检查向现场和远程结合的转变,同时保障“大监督”体系中的信息互享畅通。

参考文献

[1]郎付山.高效内部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有机结合[J].中国审计,2017(10):59-60.

[2]陶华.提高巡视与内审监督效率探析[J].青海金融,2012(1):57-59.

审计学优秀论文2

摘要:国内企业已向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审计随着企业的发展,也不断与时俱进。学习党的***精神,深入审计全覆盖,在新形势下,寻求审计的新重点,适应企业的新发展、新理念,提出审计的新任务、新方法、新要求,防微杜渐,为企业筑起一道防护墙。

关键词:加强;促进;审计;风险防范

一、内部审计的新任务、新发展、新要求

(一)新形势下内审工作新任务

深化审计全覆盖,充分落实审计监督职能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后的重要工作任务。在“新时代、新发展、新理念”的形势下,企业审计人员肩负内审工作的新使命,以创新审计方式,加大审计力度,实现审计工作新作为,完成企业的监督守护任务。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站点的整体性和宏观性是目前内审工作的当务之急。首先,拓展职责范围,对企业进行分类,强化审计管理,使着力点更加全面。其次,增强审计人员的大局观,从完善机制、体制和管理制度层面开展审计工作,提出审计建议,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支持,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发挥“参谋长”的作用。

(二)新发展下注重风险防范及加强内控

目前国内企业已向跨行业、跨地区发展,深入世界经济的脉搏,审计工作的范围已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经营业绩考核审计,而是深入企业的各个领域,注重对企业的风险防范,重大经营决策、对重大投资项目、对重大资金运作等进行审计等,之所以审计是为企业防控风险筑起一道墙,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三)新理念下对审计队伍建设新要求

保持审计队伍的活力,不仅要求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培训,也要不断地总结在新理念下应对各种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方法与途径。取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是保证开展内审工作的重要一环。从机制上进行创新,加强审计管理,确保审计质量;从资源上进行审计资源合理配置,整合队伍建设;从审计信息化上,推进审计效率的提升。只有审计队伍得到建设,才能使审计工作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理念下新发展。

二、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

(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企业领导依法履职

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加强对经济建设合规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建立企业领导干部的数据库,分层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轮审计划库,对企业领导进行任期内的轮审,对离任的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从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情况、重大经营决策情况、重大工程项目、资产质量和负债情况、内部控制和管理情况以及廉洁从业等多角度,反映企业领导的履职情况,对企业提供客观评价,满足上级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二)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企业提升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审通过检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揭露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从而督促企业加以整顿,把存在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护企业的资产和资源安全。

(三)加强业绩考核审计,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绩效审计,是指由上级单位对所属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审计。进行内审时,以该企业完成年度核定的经营目标为核心,开展审计活动,并对企业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评价。一般来说,其侧重点是企业的主营业务、重大设施设备建设、外包服务、资产处置等方面,揭示重大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决策是否存在失误、存在损失和腐败行为等。通过业绩评价,可以发现企业关键领域内的缺陷和风险,帮助企业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强化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促进企业提高整体效益。

(四)加强重点项目审计,促进重大事项规范运作

加大对基本建设项目过程的审计力度,是以规范建设行为、节约投资、提高投资绩效为目标,重点对建设项目进行标前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和决算审计。关注集团企业重大设施设备的建设管理情况,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审定、招投标、合同会签等工作环节的审查,促进重大设施设备的建设管理情况规范化。对重点项目审计,既可以依托社会专业审计机构,也可以通过企业自身审计力量进行。

(五)加强整改工作,促进实现审计整改闭环管理

只有进行审计整改工作,才能实现审计的目标。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依法查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从而防范风险,提高管理的水平。企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追根寻源,不能不了了之,需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要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充分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实现审计整改闭环管理。整改闭环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逐一销号,对未能完成整改的问题则按月向上级部门报送整改情况,直至整改落实全部完成。同时,通过审计整改,促使企业改进和完善制度、从根本上进行预防风险。

(六)加强审计工作流程管理,促进内审管理规范化

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报告机制。下级单位应定期向集团企业报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内部审计工作总结、各类内部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统计表等。通过内部审计报告制度,使各类信息交流通畅,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开展对内审人员和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工作,内容包括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及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各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方法。通过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带动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三是对社会中介审计业务进行质量监控。审计前对向社会中介委托审计项目提出目标要求,并对中介机构进行选择;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利益相关部门了解委托审计的情况;按照委托审计合同的约定,对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审计结束后对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续聘的重要依据。

三、内部审计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

(一)强化企业审计管理,建立审计管理新机制

大型企业一般会涉足多个行业,根据企业的业务性质,划分为若干个区域,以企业最上级审计部门为核心,向各区域派遣审计专员,建立高效规范的审计专员委派机制,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审计专员对区域内所属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加强审计监督检查,揭示风险,防范风险,实现审计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覆盖。

(二)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提高工作执行力度

实现上下联动机制,即上级审计部门与下级审计部门相呼应,上级审计部门制定总体计划,明确审计工作的总体任务和审计重点、内容,下级审计机构按照总体计划,分解审计工作,从而形成审计具体计划。上级审计总体计划,是下级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活动的依据,上级审计部门对下级审计部门负有指导责任,下级审计部门则负有汇报责任。通过上下联动机制,带动审计覆盖面以及工作效率。

(三)整合审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审计管理的核心就是整合审计资源,优化配置。审计部门要加强与纪委、财务和工程等部门的联系,借助各部门现有的数据、文件等资料,开展审计审查。成立审计项目组时,应打破专业的界限,合理配置审计人员,注重审计人员能力和结构的优势互补,使审计组成为一支紧凑的、高效能的工作小组。同时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发挥社会审计机构在专业上的优势,弥补企业内部审计在专业上的短板。

(四)加强审计项目的统筹安排,提供工作质量和效率

如何进行科学的审计计划安排,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石。因此,有重点、有计划地把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进行统筹,成为保证审计效率的前提条件。企业以近3至5年的审计工作目标为指导,结合审计项目的持续性和时间分配,制定审计部门中长期规划及近期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细化各项将要开展审计,编制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方案,然后进行部署、督促和指导。

(五)抓好审计队伍建设,打造清正廉洁审计队伍

对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始终把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发展方向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把鼓励创新、推动改革作为重大任务和工作主题,既要遵从法律、严肃审计、严格执法,又要尊重事实、与时俱进、客观处理,增强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大局观和时代感。首先,讲规矩、重次序,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学习***精神,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解读能力,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自觉纪律约束。工作上,规范工作流程,重程序、讲规矩,坚决杜绝审计权力的滥用,确保审计权力依法正确行使。其次,加强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和专项教育培训,扩充审计人员的认知,如企业以审计工作例会和审计组学习活动为模式建立审计交流平台,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认知;通过审计项目实践,促进审计人员审计胜任能力的提高;鼓励审计人员取得专业资格,为审计人员提供各个岗位学习的机会。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推动审计队伍建设,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

(六)开展信息化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效率质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除了财务用软件外,业务部门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仓库物资部门的物资管理软件等,这些都推动着审计向信息化发展。“大数据”的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更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方式的变化,审计人员以传统的审计方式,光依赖职业判断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新要求,因为企业的审计对象、线索和方法等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审计方式已经无法获得相关审计证据。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利用审计软件高效获取数据并进行精准分析,降低人工判断失误和人工采集数据花费时间长等问题,促进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发展。进行信息化建设,一要高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良好的装备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没有电脑等设备的配备也就无法进入信息化审计的基本领域。二要将信息化装备运用于审计领域,利用财务系统、物资采购平台等系统,进行在线审计,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与企业财务、工程等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三要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管理内容既要包括内外勤管理、项目计划、人员调整、经费安排,也要包括项目资料库、法律法规库、集团规章制度库的建立和人员培训等,通过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促进审计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玉,罗路,彭臻.高校内部审计履责的新任务与新路径.2017

[2]丘君.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措施.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