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集团公司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部审计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研究论文1
摘要:企业要想发展,除了进行外部的市场扩展之外,企业内部也要进行控制,也就是要抓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让企业实力增强,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甚至还没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制度,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企业出发,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定义以及建立的程序和方法作了说明,并且指出了目前我国存在的在审计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供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建立的过程进行一些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能力,其中加强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指的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对企业的大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方面,企业业绩的实现等目标,整体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是由从公司决策者,到管理者具体到每个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的一种企业自我风险管理系统。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一般是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之外的,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由企业的总负责人直接进行管理,这个企业内部控制部门是由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审计人员组成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下,按照法定的审计程序,对财务的每项开支以及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发生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准确的审计,并且形成一个独立的报告,这一整个过程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指的是企业自己内部的审计程序,是企业对自身各项情况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各个部门进行内部监督的有效方式。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对各个部门的监督、审计,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项投资的风险控制,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是一项对企业非常有益处的措施。所以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经营安全,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都是比较差的,所以本文对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程序和方法
1.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监控企业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够让企业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为了避免因为失误而造成的公司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就起到了作用,通过对企业目前的资产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投资战略的全方位分析,从而可以判断出企业是否能够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因此,从对企业的各个环节的监督,就可以对企业的潜在战略风险进行接触。并且准确的公司内部信息审计,可以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和进一步的管理提供了有用的建议,使企业能够长足的发展下去。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控制,能够让企业避免更多的风险,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着很多风险,只有进行从经营到管理的整个过程的控制,才可以发现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让企业能够规避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在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时是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评审的方式进行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只有进行内部的风险评估,才可以对企业提出合理的意见,降低企业风险损失。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实施时,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人员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对公司内部的人员进行整体的了解,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企业筛选人才,并且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择,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大批优秀人才。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能够让企业更快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主要是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估,比财务部门更加重视资产和交易的流向,因此对企业的增值减值有更多地判断因素。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不管是在事前对于项目的监控工作,还是在事中对于项目的了解和发现问题,还是对项目结束后进行的总结以及分析,都能提出比较准确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能够做到规范企业的经营流程,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节约企业资源。
2.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1)审计准备阶段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比较重要的,关系到整个审计过程的合理进行,因此在进行审计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首先,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时,要先对企业的所有项目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每个项目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所以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对将要审计的项目制定一个审计计划,并且进行报备,设计好将要审计的项目调查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在合理的审计方案下对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的准备工作应该齐备,才能在审计中尽可能的对项目做充分了解。(2)审计实施阶段在具体的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对即将审计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计划,按照审计计划按步骤进行,有利于审计计划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对于整个项目的合理审计,这就需要实施人员制定具体的审计时间表,并且各个人员都要合理分配,确定需要审计的重点,如果审计方案不适合当下的项目,及时进行修改,其余的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审计完成之后,要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确定审计的准确性,并且审计要符合一定的法律法规。(3)审计报告阶段在进行了充分的审计之后,就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阶段,审计报告是根据之前的审计调查表,对审计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出具严格的审计报告书,交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并且对审计结果负责。3.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实施最重要的就是审计方法要使用得当,目前对企业进行审计时,采用的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几种方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观察法、现场访谈法、资料检查法、穿行测试法。这几种方法通常都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将这几种方法相结合,并且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使用不同的组合方法。
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最近几年才启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进行内部审计,所以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就算建立了的企业,也相当于没有,没有起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企业应有的作用,而且企业也不知该如何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很多企业的审计人员只是按照一些经验进行操作,非常容易造成舞弊的现象发生,而且也不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出现审计上面的问题,因此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方面的误判。
2.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日前因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制度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疏忽。因为企业内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建立的非常仓促,所以还不能完全具有独立性,因此对企业的很多内部问题无法进行审计,也就无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且其他部门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支持,领导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一些比较专业的审计人员,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对企业的监控作用。
3.企业没有转变思想,内部审计更加重视事后
内部审计的部门往往只是起到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的监控作用,而没有起到参与管理或者是对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监督的作用,并且往往是企业进行了一些决策之后,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对已经进行的决策进行事后监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算事后发现一些违规的行为,也不可能进行及时的制止,所以总体上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任何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增加竞争力就必须对企业内部的决策和部门进行监控,保证企业进行合理的决策和管理活动,从而能够进行管理经营活动。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世界虽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但是也应当注重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而制定更为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强化经营管理意识对维护企业审计良好氛围、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科学准确的积极作用。就目前状态而言,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消极态度并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4.企业内部审计权威性的缺乏
现在企业中内部审计之所以会出现权威性缺乏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第一是在大部分的企业里领导并不太重视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位置和其他部门的位置是平等的,有的甚至出现了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位置隶属于别的部门;而有些小规模企业更是压根就没有内部控制审计这个部门。从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看出,在大多数的企业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受到了管理体制以及人际关系和各种利益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真实、客观、独立和公正的展开工作,这必然会导致内部审计权威性的缺乏;第二则是因为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判断,而且这样的行为缺乏法律作为依据,从而导致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的降低。
5.企业内部进行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和素质不高
现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已经不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检查了,更多的是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并且对企业的一些经营策略提出建议和意见,但是现在的很多审计人员并没有任何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知识,只是凭借一些经验,甚至有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知识不专业,也没有系统的审计知识,所以不能很好地进行审计智能的工作。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提出合理的建议,无法对企业的项目进行合格的审计工作,而且现在在计算机领域,也没有出现相应的审计方面的软件,这就使得所有的审计工作都只能靠手动输入,也就增加了审计的困难,人员素质缺乏,但是目前没有任何机构可以进行人员的培养,所以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就成为企业内部一个比较缺乏的部门。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三、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一些审计方面的问题,要向企业能够增强实力,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就需要进行一些决策。针对对策的制定应当遵循客观高效的原则。具体表现在首先应当针对企业自身内部的控制审计情况作出整体的把握,明确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选择专业性人员进行分析,作出科学的考量和准确的判断。其次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际,以实际条件和情况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基础。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机制,从而确保内部审计的规范性。要注重从业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扮演的工作角色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不断深化内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良好氛围的形成。要努力发挥企业管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向智能审计方向的发展。智能审计的应用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中数据的准确性。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领导人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于企业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在公司内部的权威性,并赋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利,可以对企业的所有项目进行审计,并且可以进行参与决策,这样就防止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只是一个空壳,而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将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进行详细的说明,列出计划表,按照计划进行,并且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审计的法律规定。制定符合企业进行审计的法律规范,明确审计部门每个人员的职责,并且按照每个人的具体职责进行工作,严格的按照审计程序,对所有的审计项目负责,继续公正的审计,并且及时的对公司的运营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
2.领导要引起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重视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想顺利工作,企业领导的态度很重要,只有领导真正的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才能够真正的让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建立董事会领导型或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坚决的进行独立,并且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在整个公司中的作用,对审计人员要进行工作奖励制度,促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能够严格按照公司的制度来进行审计。定期的对公司所有项目进行审计,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公司的制度缺陷进行及时的指正。
3.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现代审计观念指的是审计不仅仅是针对财务的审计,也不仅仅是制定了决策之后对于事后的审计,而更多地是进行提前控制,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很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但是因为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所以都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失效。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应当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事后发现问题,而是要对项目整体的从决策开始就行提前的审计,对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对决策起到合理化的建议,为增加企业价值和实现经营目标出谋献策,真正成为管理层的得力助手。
4.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改善内部控制审计的治理效能
内部控制审计可以解决风险和控制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改善治理的有利方法,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推动公司的治理结构向着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而且治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值也能够得到改善,它可以改变内部审计的将来。在实际操作中,内部控制审计可以采用传递风险和控制信息的方法来协调董事会、外部审计师、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管理层之间的有效沟通,最终达到改善治理效果的目的。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的都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首席执行官的职能工作向董事会报告,而行政工作是由高级的管理层监管负责,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种组织模式中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比较少,地位和一般的部门相比较为特殊,这样比较利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自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更多的公司意识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对于内部审计机构极为的重视,为了加强其独立性不管是从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置以及报告权限等等方面都有所调整,最大限度的保障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有效的运行。企业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相关的法律和配套的方法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同时应该以书面或者电子存档等方式来保存好企业的内部控制从建立到实施的整个过程的相关资料和相关记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内部控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是具有权威性和可验证性的。公司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体系,不仅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在此基础上整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给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素质
企业要想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就需要引入专门的审计人才,建立一支具有高度审计素质的审计队伍,才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成立的关键,因此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企业审计知识的学习,让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并且加强学习,提高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充足的审计知识,从而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够胜任。此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还应该引进高素质人才,也就是一些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这些人才既懂得会计的法律知识,又懂得经营管理,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能够对企业的审计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企业应该逐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部门,培养出属于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以适应现代的企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需要。再就是要及时的引进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一些审计方面的软件都要及时的安装,加强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应当考虑到网络的利弊性,应当定时对在审计工作中使用的软件进行杀毒,确定数据的安全性,保护好企业内部资产信息。充分利用好计算机技术,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监控企业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项投资的风险控制,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是一项对企业非常有益处的措施。所以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经营安全,因此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于企业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谢晓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3]闫梦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张海霞.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5]刘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6]招燕.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广西大学,2015.
[7]薛琦彦.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J].财务与金融,2013,01:41-43+52.
[8]张蒙.内部控制审计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内部审计研究论文2
[摘要]完善的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审计。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论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建立一套制度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广义的公司治理是通过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最终维护各方面的利益。虽然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管理层能以股东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直是永恒的主题。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强化内部控制、改进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越发强烈,而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的局限性更加明显。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
一、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
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规模的日益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同时,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新旧定义比较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IIA在1990年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它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建议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责任。
IIA于1999年通过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并于2001年写入《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该定义首次将“增加价值”列入了公司治理领域中内部审计的定义,把审计的职能提升到组织的整体水平上,使其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使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治理过程联系到一起,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
2002年7月,IIA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将内部审计连同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一同列为有效的公司治理赖以生存的四大基石。2002年8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会正式决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这不仅为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表明内部审计将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投资者和管理者面对着一个存在着交易费用的企业。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和管理者从企业获得的收益,进而对他们的决策产生影响。企业的交易费用反映了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的优劣。投资者和管理者希望通过内部审计来控制企业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费用,增加企业价值。具体来讲,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有如下作用。
1.减少信息不对称
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安排,而内部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之一。内部审计通过审计手段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供真实信息。内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相对独立的审计,可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力和充分披露进行约束,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是投资者的剩余控制权的体现。内部审计使得投资者的剩余控制权在企业的管理监督中落到实处,提高了投资者直接监督管理者的能力。另外,内部审计可以在管理控制过程的事前策划、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中发挥作用,弥补了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限于事后监督的不足。
3.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通过努力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当内部审计成本小于损失的减少时,公司价值增加。同时,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组织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使其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从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4.实现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在内部实施连续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并确定和调查那些可能预示虚假财务报表迹象的最好选择。世通公司将高额的费用列为资本支出,就是内部审计师所发现的。内部审计师在组织中所拥有的独特位置,熟知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及对企业经营管理条件的熟悉的这些因素,使其有能力确定和估计虚假财务信息。
三、内部审计的现状
1.内部审计定位不合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立审计机构。这种行政命令下的内部审计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要代表国有资产出资者对企业实行监督,另一方面又要代表高层管理者监督其下级。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时主要还是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的,还没上升到治理的层面。内部审计的治理职能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职能已发生根本转变。既然已将自主经营的权力还给了企业,那么也就不应该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督,这是对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不适当定位,不符合内部审计的特点,这种强加给内部审计的双重身份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2.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职业胜任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收购等,而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新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变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IIA全球审计信息网络调查结果表明,未来的内部审计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多面手:拥有大局观,对整个组织的价值具有前瞻性考虑。(2)置身其中:要参与和了解公司的各项业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3)精通技术:应用专业技术知识来预防和减少公司的风险,改进治理过程和提高效率。(4)顾问:提供保证、培训和咨询服务。(5)领导人:在风险控制和改进组织的效果方面发挥领导作用。IIA在其2004年颁布的新标准中,除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对舞弊的识别与发现、应有的职业谨慎等作了相应的要求外,针对业务素质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熟练地应用与特定审计工作有关的主要信息技术,熟悉相关的风险和控制方法;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其他数据的新技术。
我国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会计岗位,有的来自统计岗位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再加上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与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领域基本上是相匹配的,但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掌握不足,说明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与新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
3.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所处的环境要求。机构的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发表意见的制度保证。IIA在其《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多次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如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执行主管在机构内应向能使内部审计活动实现其职责的阶层报告等。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进入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这一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如果内部审计只在较低层级的受托责任关系中发挥作用,那么就不属于公司治理的范围,内部审计也无法在治理中发挥作用。如果是向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审计委员会或CEO负责并向其报告,内部审计就可以在治理中发挥作用。
四、保证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措施
1.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和定位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是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其他组成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控制系统的内部审计,应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以体现自身特色为主。内部审计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应逐步由社会审计代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咨询与监督并重的角色转变。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和技术水平
与IIA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相比,我国对内部审计人员现代管理知识、实际技能并没有要求,应为内部审计人员设计职业能力框架,如职业技能体系、职业道德体系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会计与财务、行为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规、定量分析法、计算机基本操作等,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公司可以通过开展业多样化的后续教育方式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加强考核。还可以从内部或外部招聘合适的人选加入到内部审计的队伍中。
同时应该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手段,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三个转变,即从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在审计的技术方法上也应向以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主的方向转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目前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有四种:一是隶属于主管财务的的副总经理;二是隶属于总经理;三是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四是隶属于监事会。从理论上讲第三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审计委员会作为审计活动的领导机构,必须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不受限制地与董事会、管理层及监事会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向其报告工作结果;同时应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获取其所需的资料、财力等。西方许多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采取了一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地位明显增强,权威性增加。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内部审计也采取了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工作,行政上接受总经理领导的双向负责制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体现了较强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内部审计机构还是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其监督职能的发挥有坚实的保障,而且总经理不再是内部审计的唯一控制人。审计委员会必要时授权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他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内部审计也可以为总经理做好内部管理咨询、评价和建议,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尹维: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李春富:内部审计与内部治理的协调发展[J].审计月刊,2006,(1):30~32
[3]张洁: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结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1):86~87
[4]王镇蒙黄砚农:企业控制权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1):56~60
[5]贺颖奇陈佳俊: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与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J].审计研究,2006,(4):87~90
[6]肖章大张孝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理性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6,(5):104~106
内部审计研究论文3
【摘要】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在认识和实际运作中的误区,并就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约束机制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与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约束机制由外部审计约束和内部审计约束两方面的内容组成。外部审计约束是指由民间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约束,而内部审计约束是指由公司内部设立的独立审计机构所实施的审计约束,内部审计约束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它提供了对一个实体的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合理保证,良好的内部审计约束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此,本文着重研究公司内部审计约束。
一、有关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理解误区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机制体制等问题,还存在很多认识和实际运作的误区,主要体现在:
(一)割裂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二)重外部监管,轻内部控制
对于上市公司筹资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失衡,信息披露的缺陷等等问题,人们往往过多地关注外部监管,即将监督的重心放在董事会和社会审计部门,却忽视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但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外部监管“越位”与“缺位”大量存在,加之滞后性特点,上市公司外部监管质量不高;同时,上市公司缺失有效的内部控制、尤其是忽视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监管效果,众多案件的发生都证明了这个事实。
(三)混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功能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王光远、宋常等多数国内学者展开了研究且普遍认为,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并且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程新生、杨有红、缪艳娟等)。正如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又反过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参与到治理有效性的审计之中。由此,基于公司治理而产生了诸如治理审计、战略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新型的内部审计业务(李维安、时现、刘实、张伟等)。IIA因此强调:“在许多方面,内部审计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活动—监督风险和确保控制有效的一线行动者(frontline-player),是公司治理中审计委员会的‘耳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监督、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与各项控制;复核并证实信息可靠并符合相关政策、程序与法律。协助管理者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执行管理机构提供风险防范以及治理有效的保证。以及,对于有助于组织改善的任何方面提供建议以完善过程、政策与程序。”
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看,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后安然时代,各公司董事会更加重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关系。
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约束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组织框架。在英、美等股权非常分散的国家普遍实行以审计委员会为核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只设有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不设监视会,审计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在董事会下设立的完全由外部独立董事组成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来行使。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员既是董事会成员,有权参加董事会会议并享有议案表决权,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监督和约束;在德日等股权非常集中的国家,公司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而不再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约束职能主要通过在股东大会下设立的监事会来行使。在监事会制度下,监事会虽然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监控权力,能够更好地代表股东利益,但董事会所代表的法人所有权对经理层的制衡机制却未通过设置审计委员会来更好地加以维护,与外部监督形式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比较集中,公司组织结构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三足鼎立,2002年1月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正式提出要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上市公司的一个内部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上市公司有关财务信息披露和内外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过程等的规范和监督,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审计委员会对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完善公司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公司治理审计约束机制就在原先监事会模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审计委员会模式,形成“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模式。四、完善与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方略:基于公司治理的思考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强化内部控制、改进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越发强烈,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也越发凸显。因此,正确认识并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改进和发展内部审计,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与定位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努力的方向,而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与客观评价。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各种风险增多、公司治理加强及内部组织重整,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由此也赋予了内部审计人员更重、更多的职责和使命。这正如美国著名的内部控制专家迈克尔.海默教授(MichaelHammer)所指出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一种资源。在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师的使命将从简单的‘我们实施审计’向‘我们帮助创建一些程序,以期达到组织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还在于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并督促管理当局建立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使其成员能自觉地把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共同致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制定并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职责说明》(2001年)中认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是目前较为权威的关于内部审计的界定,也是未来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方向。
(二)变革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
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力屏障。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及职权必须符合上市公司的结构要求,以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有两种比较合理的选择:一是由监事会领导。二是隶属于董事会。从理论上讲,监事会有更大的权利行使所有者赋予的监督权,董事会则有更大的权利行使决策权。作为保护所有者权益的内部审计,行使监督权应归于监事会的领导,以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系统。这种机构设置的前提是公司监事会有充分的权力与能力行使所有者的监督权。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存在监督权的行使缺乏力度,一股独大使监视会“形同虚设”等问题,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可以采取另一种模式,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内部审计成果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汇报;负责针对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及时地与管理者进行沟通,避免管理者与内部审计师的正面冲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保证其有足够的权威对治理过程本身做出评价。此外,在公司治理框架下,由审计委员会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与独立审计师沟通,包括商定合理的审计费用,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审计方和管理当局之间的合谋可能,有助于促成规范的业务委托关系,使外部审计以外部治理的身份对管理者层面的监督起到比较好的约束作用,达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联合治理的最佳效果。而审计委员会主席可以通过定期约见外部与内部审计人员,并在委员会开会时请他们参加,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
(三)强化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运行机制来保证公司进行有效的内外部审计活动,提高内外部审计活动和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审计委员会通过参与董事会的相关活动,保证公司董事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审计委员会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的主要目的在于,审计委员会是从一种公正客观的角度行使其职责,能够站在一种独立的立场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受公司内部董事长期形成的内部习惯性思维的局限。独立董事的身份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创造了条件,在审计委员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强化其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国证监会颁发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1/3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的董事大多是由具有财会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士担任,他们的专业知识弥补了原董事会成员知识结构的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识别公司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对公司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将会日趋减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角色向以评价、咨询与监督并重的角色转变,突出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五)改变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方式
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内部审计工作将不局限于事后监督,还应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应用水平的提高,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在审计的技术方法上也将向以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主的方向转变。通过全过程的审查、监督与评价(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经济计量模型等量化分析评价方法),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强化经营管理,更好地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的实施也应从单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为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应从单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转变为寻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的合作协调关系,如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相互交流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在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等等。这既有利于缓解内部审计人员少而任务重的矛盾,又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反馈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只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结合起来,并互动地发挥作用,才能保障整体企业契约机制的有效运行。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七)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业管理
由于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均未统一,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加快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尽快设立和完善地方性或区域性内部审计协会,建立健全中国内部审计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行政型的法规强制管理、分散管理,向社团型的行业自律管理、集中管理转变。
(八)完善内部审计的工作规制主要参考文献:[2]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审计研究》2003.4
[3]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审计研究》2003.6
[4]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4
[5]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会计研究》2004.10
[6]缪艳娟美国公司治理改革法案对我国的启示—兼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6
[7]刘实论企业管理变革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审计研究》2004.2
[8]张伟基于治理层层次的内部审计: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审计研究》2004.4
[9]王光远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财会月刊》2003
内部审计研究论文4
摘要:内部审计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集团公司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还对各项管理活动作出有效评价,促使企业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公司治理活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企业生存、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集团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升经济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完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集团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创维集团自2000年以来,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运用有效的运作模式,为公司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查出集团公司员工违反公司章程等行为多达200余起,并将这些案例信息反馈给了集团法律部,最终移交国家司法机关处理10余人。在“世通”案件中,内部审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特点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了分析。CynthiaHarrington(2004)指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方法帮助企业实现增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能够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公司治理过程进行评价并敦促其加以完善和改进,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质是一种客观、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Sherer,Michael和DavidKent(2006)从公司治理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和特点,分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受托管理责任的职能。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证实、评价与指引三项职能。陈艳利、刘英明(2004)认为集团公司因具有多层次并存、多纽带联结、多元化经营等特点,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一。综上所述,多名学者一致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具有重要性,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具有由多个经营实体组成、多层次并存、多元化经营、地理分离等特点,导致其必然面对各个实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多业经营等问题,同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较一般企业方式更复杂、内容更繁杂、障碍更多。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各位学者各抒己见。耿云江(2006)认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确、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尚未职业化等方面。吕欣航(2006)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原则缺乏实质性的保障,查账式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向管理审计转型,传统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与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各位学者众说纷纭。郑海航、戚幸东(2003)指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司领导内部审计意识不强、审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人员少、职业素质不高;内部审计过分外部化、审计效果局限性大等。张玉(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审计目标单一、范围狭窄;审计的取证方式落后等。杨远(2009)认为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有:内部审计职能在实际操作中模糊不清;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单一;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若干误区等。由此可以,学者们分别从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及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等方面对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尚不完善,仍存在内部审计模式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学术界提出很多完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Laughlin,R.(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应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通过审计评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剔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企业集团创造更多的价值。郑海航、戚幸东(2003)认为可以从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完善内部审计程序、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等方面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吕欣航(2006)认为,改进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需要,推进审计内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化;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及事前转移,防范风险;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实现审计电算化;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是针对我国集团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为主,并没有系统的针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综上所述,国内外的部分文献已经明确了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问题;一些重点的权威文献分析了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尤其是郑海航、戚幸东(2003)、吕欣航(2006)和杨远(2009)的论文在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治理对策方面阐述得较为详细,值得借鉴。但是,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内部审计理论发展严重滞后于实践。大多数国外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层面,并没有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开展系统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觉的理论思考[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曹廷求.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三大挑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3]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4]耿云江.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J].审计监督,2006(2).
[5]吕欣航.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2006(10).
[6]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4).
[7]汪国银,林钟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5(2).
[8]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9]杨远.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10]郑海航,戚幸东.集团公司的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
[11]朱荣恩.内部控制理论概述[J].中国审计,2001(8).
[12]CynthiaHarrington.InternalAuditNewRole[J].JournalofAccountancy,2004(9).
[13]Laughlin,R.C.AModelofFinancialAccountabili-tyandtheChurchofEngland[J].FinancialAccountabilityandManagement,2005(7).
[14]Sherer,Michael,DavidKent.AuditingandAc-countability[J].EuropeanBusinessView,2006(6).
[内部审计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
2.内部审计研究的历程
3.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4.网络银行内部审计研究
5.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研究
6.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研究(1)
7.《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成果综述
8.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9.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10.我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