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片面追求GDP而忽视对自然资源资产的评估,没有把自然资源资产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导致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主要抓经济责任方面,而忽视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从而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并重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要健全这方面的制度与管理体制,必须明确产权主体,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在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中,不仅抓好经济责任审计,还要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如何更好地运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洋、矿产资源、农用地、建设用地等等,都属于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把它们统称为土地。
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利用,否则,审计将流于形式。从目前情况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不重视,影响审计结果运用。有少数干部群众对审计结果运用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审计是查领导干部经济问题,就是要查明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职责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而忽视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认为所谓的审计结果运用就是拿审计的结论处理干部。二是认为审计很大程度上是走过场,特别是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审计结果对干部的提拔调整没有多大作用,尤其目前在自然资源资产方面的审计还没有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三是认为只要GDP搞上去,城市建设搞得漂亮,就是称职的干部,片面强调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效益,忽略自然资源资产的社会效益,其结果就是虽然经济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却造成对资源的破坏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过去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基本没有自然资源核算的概念,领导干部离任,对自然资源欠账没有任何说法,更谈不上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的运用。
(二)制度不健全,审计结果未利用。审计结果运用作为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需要一套制度来保障,但目前缺乏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使得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运用陷于困境。由于审计结果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紧密相连,与领导干部个人的政治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的运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审计部门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同时,纪检、组织等部门也无法运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最终导致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未利用。
(三)时效性不强,审计结果滞后。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的前提和条件,审计对象大多是党政主要领导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从目前的情况看,普遍存在领导干部先离后审的现象,领导干部到新领导岗位上工作后,才对其过去的情况进行审计,失去了审计的应有意义。由此可见,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客观存在的先离后审,与领导干部交流任用所要求的先审后离的做法相违背,这也是当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运用的时效不强问题。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运用的建议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作为监督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程度的重要手段,能否产生良好的作用和效果,最后还是看审计结果能否得到充分运用。因此,把审计结果最大限度运用好,才是问题的根本。
(一)提高认识,促进结果运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尽职尽责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审计结果的运用是一项涉及部门多、影响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领域廉洁自律,推进反腐倡廉,加强干部管理、任用和监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协调安排,这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得以高质量贯彻落实并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只有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落到实处,才能及时发现党政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方面履行职责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才能为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准确的导向保证,促进领导干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思考规划和部署经济工作,实施科学发展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避免各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发生。
(二)健全制度,保障结果利用。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产,既有一定的经济属性,又有一定的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就决定了制定一个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同时,这样的法律也应对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做出整体性的安排。
1.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的科学运用,必须设置可操作的审计结果运用标准,使审计结果运用有规可依,便于执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运用标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核算体系。要将自然资源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合理评估自然资源产权与国民收入的核算结合起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绩效的重要指标。将自然资源资产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价值化,并统一登记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领导干部任职前和任职后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量化,以求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率。其次与领导干部的奖惩相挂钩,作为领导干部提拔重用的参考依据之一。对审计结果反映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正数且运行正常等情形的,要在年度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予以表彰奖励,优先提拔重用。对虽不够违纪但环境破坏严重,搞“形象工程”等问题比较突出的,不能参与各类先进的评选,情节严重的,要予以组织调整、降职、免职或责令辞职,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应及时移交纪检、司法机关进行立案查处。最后与领导干部的谈话诫勉相挂钩。针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按问题性质区别对待。对历史遗留性问题未及时处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不规范等情形的,由纪检、组织部门派人进行谈话提醒,督促改进,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始出现负数时,要限期进行整改。
2.是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套可行的保障机制。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一方面,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要求纪检、组织等部门从审计进点到审计结果反馈最后到整改督查落实全程参与,确保审计结果运用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加强审计力量的配备,要加强审计人员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业务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果,保证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以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
3.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是保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得以运用的根本举措。一要建立审计质量负责制。按照“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的质量负有责任,因审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审计结果不真实、责任评价不客观造成审计结果运用出现失误的,要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二要建立审计结果运用责任制。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任免没有运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只有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才能保障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
(三)广造舆论,监督结果利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护的社会制衡机制,让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要健全社会舆论所反映问题的查处机制。对于社会舆论反映自然资源资产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或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向监督主体反馈。二要加强对非主流舆论的关注。非主流舆论对民众的思想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非主流舆论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第一手资料,要充分发掘和利用非主流舆论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积极因素,监督好审计结果运用。
[浅析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的运用相关论文2500字]相关文章:
1.浅议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的运用论文
2.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系的构建
3.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
4.试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5.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管理及运用问题(1)
6.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研究(1)
7.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治理及运用题目
8.浅析审计结果的处理处罚
9.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10.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