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及其发展

时间:2020-08-15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内部审计的新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是在二十世纪40年代后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到经营审计逐步发展而来的.新的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集团化企业作为拥有多个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企业,内部审计是更重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企业规模扩大,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审计标准组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仍有许多缺陷。文章在探究我国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及意义后,对比分析了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及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三种内部审计模式利弊,从完善集团化企业监督机制、完成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及提高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控制能力三方面提出集团公司应采取的有力措施,探讨了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已经显示出活力,标准化的管理集团,已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健康发展。然而,与此同时,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不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以集团化企业以及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三种模式,研究探讨了当代背景下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及发展。

二、集团化企业概述

1.集团化企业定义及其特点。集团化企业是指拥有多个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企业。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的经营活动可以是同一行业的,也可以是不同行业的。其分布可以是同一地区,也可以是不同地区或国家,以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集团化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集团化企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集团化企业是由若干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所组成的企业群体。

1.2集团化企业是有组织、有计划经营的企业群体。

1.3集团化企业中各成员企业经营行为协调一致。

1.4集团化企业本身是具有多层次的组织机构。

1.5集团化企业内部最根本的纽带为经济利益关系。

2.建立集团化企业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建立集团企业监督机制,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审计监督机制。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竞争剧烈,向着知识经济推进,一个集团企业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增强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则应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设立能够运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评价的机构。因为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直接参与管理生产经营业务,地位比较独立,能反映客观事实,是集团企业领导层进行改革,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内在需要。

三、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1.内部审计定义。国内外业界对内部审计定义有多种不同表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效率。通过实施的标准和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组织,来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目标。

2.发展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特别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内部审计的职能由监督,控制,扩展到监督评价和服务等职能。审计方向从“监督导向型”到“风险和服务导向型”的变化,而审计方式也由事后审计转变为整个过程审计的方式。集团公司由于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分组程度不同,导致集团内部审计模式也存在多种类型。随着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如何选择集团内部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如何使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发挥不同的效果,这对于当前发展方向的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利弊分析

目前集团化企业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常见有董事会领导,监事会领导以及总经理领导的三种内部审计模式,通过对这三种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集团化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新模式。

1.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分析。董事会是股东大会依法选举一些人员作为企业董事组成,他们并代表公司行使决策经营其业务权力的常设机构。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是该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并将其作为董事会的一个分支机构。审计委员会的人员通常由具有财务,技术和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和非执行董事组成。它可以很好地作为董事会与内部和外部审计是的沟通桥梁。

1.1董事相关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工作,它也进行了部分分担。通过运营该种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内部审计地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也有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在这种内部审计组织运营下主要有两大优势的体现:一是从集团化企业的管理上看,由于母子公司常处于一种松散结构的状况,容易使集团的内部管理处于极度分权的情况,然而建立内部审计这种方式进行管理,通过在子公司内部设立审计部门并由子公司的总经理进行领导的制度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很好地为公司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提供计策。除此之外,各个子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他们所熟悉掌握各个子公司的运营情况,使提供的审计信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审计机构审计出企业集团的一些发展问题,并能就当前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可以作为企业集团运营和管理的好帮手。

1.2二是由于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不受母公司的决策管理的直接控制,这使各个子公司都有一定的日常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权。但各个子公司之间在沟通协调上比较差,从而容易造成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很难从整体集团的利益出发。然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总公司设立内部审计委员进行协调各个子公司的审计部门,并通过在董事会上作出相关决策来控制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使企业集团利益达到最大化。但该模式的运营下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隐患,审计部门下的审计人员的入岗编制是归于各所属子公司法人,作为各所属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其个人利益与各所属子公司的局部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在子公司的利益与集团整体利益处于短期的冲突时,审计人员仅是考虑以其所属子公司利益为先的话,这就很难做到审计的客观公正与独立,从而使集团利益受损。另外,在这种过分分权的管理下,也不容易使集团总部的一些发展计划策略、方针得以在各个子公司内贯彻实施。这要很好地掌握住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尺度,如果掌握不好,会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误。

2.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分析。监事会是由依法产生的监事组成,对董事和经理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的常设机关。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设立监事会行使监督的职能,它与管理层完全脱钩,不会受到行政干扰,能够使内审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客观性。其弊端是由于监事会是没有权利担任公司的管理工作或职务,与管理层完全脱了关系,这样也是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地提高。

3.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分析。在这种内部审计模式下,企业集权的内审工作集中在母公司,其下属的子公司不设立内审机构,而集团总经理责任履行情况委托外界社会审计进行监督,母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总部领导层报告工作。此种模式优点在于:

第一,对于业务比较单一的中小型企业而言采用总经领导下内审制度,由于内审可以更好地接近管理层,有利于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也有助于扩大企业集团的规模,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的经济效益。

第二,由于董事会会委托外界的社会审计来考核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很好地避免了总经理与内审人员之间的利益勾结想象,使总经理在面对经济责任上保持了高度地自觉性和独立性。

第三,在该种内审模式下由于高度集中在母公司,内审机构集中在一点的做法有利于精简机构,减少审计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它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集团企业。当然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也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直接控制子公司经营决策的总经理由于精力主要集中到了生产和经营上而忽视了资产安全,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设计工作难以落实,从而难以实现审计目标。其次,各个子公司对集团派出的内审人员容易带有敌意,消极配合,容易使审计工作无法进行;其次,由于审计工作过于集中,并且还要求审计人员要全面了解各个层面的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上要求过高,造成了审计人员工作过于繁重。

五、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选择,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则跟随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逐渐向成熟管理的更高层次转变。本章就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转型两个方面对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1.完善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审计监督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通过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发现可以就审计监督系统的专业性和高层次特性来更加明确地强化集团成员企业的受托经济责任,集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相互制衡关系进而可以得以维系。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集团化企业审计监督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问题。

1.1审计监督机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审计监督机制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的,而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收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的影响。依据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国际上的集团化的企业其审计监督机制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处于国际主流地位的“一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它是不设置监事会,而在董事会上,对控股、参股的公司派出董事在董事会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具有行驶监察、监督等职能,对其所属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督的权力。另一种模式是以大陆法系为代表的“二元模式”。

1.2在这种模式下,会在在股东大会上建立监事会,它与董事会独立形成的机构,它是由其控股、参股公司派出的监事组成的,其所属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由监事会进行监督。而针对目前企业化集团的监督管理特点,可以借鉴国际上这两种模式发展的可取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同时还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审计监督机制的建设。这种新模式的构想是,首先在集团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授权其对子公司的受托的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监控可以采取由全资子公司派出监事会形式进行,并向控股、参股的公司派出监事有责任地指导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集团监事会需在审计委员会相关业务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工作,审计委员会同时对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监控的结果。

1.3与此同时,这种监控机制一样要落实到集团以下的层面,它们同样设立审计监控机构,在业务上分别接受上一级机构的指导,并同时有权监控下一级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下一级的要接受上一级的业务上指导所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形成的工作机制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层层监控和报告相结合。大方向上,由集团委员会上进行组织协调各方关系,使集团审计监督机制的整体效应得以做大限度的发挥,并且集团乃至各层次的利益可以得以维护。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审计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必须得以保证,任何的架构的内部审计监督的机制里的监督主体必须要代表整个集团的意志和利益,使其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2.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当前集团化企业的审计部门主要审计的内容是从资本的增值保值的角度出发,主要是代表投资者的利益,主要监督有关成员公司的一些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活动、资金管理、资产计划以及监督其对集团的方针策略的贯彻执行情况,从而确保实现集团的总目标。但该职能过于单一,它主要是以“查错防弊”来发挥作用,通过直接对财务资料和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这样一般职能查出些问题,并不能很好地去消除一些潜在的错误的隐患,进而对整体集团的经济效益地取得,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就应该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前进,在当前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导下,加强对外部的制约,并就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趋势,使会计相关账面资料更加全面,入账数据更加精确。针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而言,内部审计的转型必须与现代审计理念相接轨,在现代审计理念的精髓指导下,建立适应当前企业集团发展的新制度并提出发展的质量要求,从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向下开展审计管理与效益管理,从而提高内审的地位及作用,大力退静内审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全面发展。

六、结语

本文阐述了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及其发展的问题。首先,对集团化企业的定义和特点进行阐述,同时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理解,并分析发展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然后,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三种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对比;最后,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型和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控制能力三个方面探讨更加适宜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