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项业务的发展,电子信息化系统已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企业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作为审计监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框架结构在现阶段逐渐完善的企业制度中得到重新构建,促使内部审计中业务范围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从而重新将内部审计的研究作为重点。在企业法人制度及产权制度的构件中,企业内部审核的加强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次还应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得到保证,进一步将产权所有者及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需要得到维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应将自身参谋、鉴证及监督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企业制度;内部审计;实施
内部审计的定义这是在对各类组织中的业务及控制进行单独评价,对其与公认的方针及程序是否遵循、是否满足相关规定及标准、对资源的使用是否处于经济且有效的状态,对组织目标是否在真正实现等方面进行确认。《中国内部审计规范》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更加简明扼要。内部审计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具有独立、客观的监督及评价的方式,为了使单位目标得到实现,运用评审及评价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及合法性进行实现。对内部审计的深度、广度做了进一步的规范、阐述。笔者就内部审计的不许之处、意义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强化等措施进行了论述。
一、内部审计的意义及作用
《中国内部审计规范》的制度实施,推进了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个具体准则以及两个实务指南的颁布,已经初步形成了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趋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对各单位、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发挥了规范、提高和促进作用。实施组织好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1.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实施的客观要求则是内部审计。通过企业的迅速发展,场所也得到了不断增加,促使经营方式及品种的类型逐渐扩大,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从而使企业管理的要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于管理者受到能力及精力方面的制约,导致无法对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及管理,在客观上促使内部审计的要求得到提升,要求企业在对自身职责进行履行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目标政策进行落实,不仅应使经济得到发展,而且还应对瞬时浪费、贪污腐败及违法乱纪等不良经营活动进行揭露,要求经济关系及具体经济责任中监督、考核及评价制度得到进一步明确。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核的地位及作用受到其自身管理职能、监督及评价等方面因素的决定。
2.内部审计的实施,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促进企业加强合规内控管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健全内部监督制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建立起适当的内部监督机制。一是审查内控制度及流程的有效性。审查企业内部的各项内控制度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规,流程的可操作性是否全面,执行是否有效等。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纠错作用。针对业务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督促整改并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等。三是审计经营结果的真实性。核实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揭露企业内部经济行为的不规范之处,促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高管人员的责任审计,可以促使各层级领导廉洁自律。开展高管人员责任审计是对其在职期间业绩的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内部审计可以约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造就一支优秀纯洁的干部队伍。
4.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审计,使其参谋作用得到积极发挥。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进行落实,将企业的发展重点进行围绕,促使企业经营决策中能够对有效的信息进行提供,使其领导的参谋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企业效益造成影响的区域、领导最为关注的问题以及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应进一步将国家政策及企业内部状况的熟知性进行运用,促使内部审计的参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内部审计通过对世界性、先进性的技术资料及经济信息的提供,发挥客观且公正的作用为领导进行决策服务的提升。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
在80年代初期,我国现代内部审计开始运用,多年来,企业经济发展中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却存在发展速度慢的缺点,一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及管理工作受到制约。
1.内部审计工作重视性不够。在企业中,一些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存在与否无较大作用,因此对内部评审机构中的人员等方面进行随意撤并及精简,从而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促使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未能使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较差的独立性。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类型主要分为以下集中:首先,在财会部门及纪委监察部门进行附属,从而被所属部门进行领导。其次,与财会等部门相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当仍被本单位经营负责人所领导。内部审计具有较差的独立性,对其审核结论的客观性及公正性造成影响。
3.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一是审计人员基本专业素质较低,理论水平和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大多数审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二是对新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欠缺,以至于无法掌握现代审计的手段,例如电算化审计等;三是个别审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也有所欠缺,审计行为不合理,以上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内部审计约束力缺乏。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较短,随着《中国内部审计规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颁布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指导,但对内部审计发挥基本职能审查、揭露的违规、违纪等问题的定性定量,到目前为止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指导,难以准确的计量,进一步造成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
三、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既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必要的权威,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又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够进行公正、客观的审计。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业务量、下属机构的地理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编制。由于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人员的配置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备具有专业技术业务能力、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
2.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传统的内部审计是以财务审计作为基本内容的,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变化,内部审计工作已逐步趋向管理审计,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转变。内部审计工作要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部门的审计,还应积极地开展业务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审计。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业务经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其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审计、任期目标审计和离任审计等,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建立规范的非现场电子化审计系统,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随着各项业务的发展,电子信息化系统已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企业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现场审计、手工审计已远远不能适应审计的需求。建立规范的非现场电子化审计系统,已成为内部审计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借助电子化信息的非现场审计工具,实现与企业信息系统的完整、安全和高效,使系统自身具备可审计性,为开展内部网络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评审人员素质的提升。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以及知识面宽等特点,因此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存在。所以,应对现阶段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的加强。其次,在审计机构的人员构成方面应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应对企业内部各项相关业务所精通的专门人才进行配备,在内部审核队伍中,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及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进行落实。从而实现内部审计队伍中完善的知识结构、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等目的。
四、结语
审计中内容及质量、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被审单位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对内部审计中职能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促使内部审计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翠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5(07).
[2]王光远.关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若干问题(上)[J].财会月刊,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