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是有效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高层实施控制的有效手段,对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优化组织结构、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严格履行内部审计的各项程序和规定,创新审计技术,转变审计理念,提升审计水平,以此来适应持续多变的市场环境。文章分析了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效途径。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一、前言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振兴国民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长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企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规范管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经济实力大幅度上升。但与此同时,在与他国企业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不足,如内控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不实等不良现象,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来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审计计划不完善。审计计划指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它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调控、把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方向、充分利用审计资源的核心步骤。可以说,一份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对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资源利用率,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有着重大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在审计计划的制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审计计划目标不明确、管理模式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控制方法不科学等。正是由于审计计划的制定缺乏一定的协调性、科学性和宏观性,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缺少对审计对象的及时沟通与协调,致使各机构间配合不紧密,审计计划无法有效执行,进而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
2.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最终质量。但是,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存在许多不规范操作,如:审计记录表述不清,缺乏足够的审计证据等。通常,审计相关部门会对审计工作进行二次复核,以此来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避内部审计风险。但以上的不规范操作致使二级审核成了初审,给审计风险的评定带来了困难,潜在地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3.审计报告缺乏客观性。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的最终体现,是评议企业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稳定、正常运营的重要依据。当前,企业审计报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其客观性的缺乏,具体体现为:企业相关机构对审计对象缺乏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报告内容套话多,揭示问题时只提出审计底稿中反映的问题,而不去挖掘、分析问题的本质;将撰写审计报告当作应付差事,审计评价泛泛而谈,改进建议苍白无力,缺乏价值等。目前,我国的大多企业对于审计报告的利用在深度、广度层面还十分有限,审计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其潜在的利用空间。
4.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整体业务素质,有着良好的专业背景知识。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由于时间、精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待提高,如:业务面比较狭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在工作中往往难以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企业内部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以至于在审计工作中表现得底气不足、力不从心;缺乏专业、持续的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大多审计人员都只能在较长时期内固定地从事某项工作,缺乏工作交流和岗位交换,无法应对审计工作中的突发状况等。因此,目前大多企业的内审检查缺乏深度,难以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1.注重吸纳人才,加强专业培训,组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师队伍。面对企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风险,必须提高审计内部管理水平,所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增高。统一员工思想,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是保证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首要措施。首先,人力资源部在聘请内部审计人员时应充分考虑到该企业的组织人员知识结构搭配,对于复合型人才或者组织内部所欠缺的人才进行优先考虑。另外还需要明确:具有内部审计证书或内部审计技能的人员只是一个基本条件,不能据此一概而论,还要另外考察应聘者的从业经验及其他技能,如具备计算机、金融、统计学等方面知识的人才。其次,注重对员工的专业锻炼和培养。例如,可以利用轮岗制度打破专业分工的界限,让员工在不同的业务中熟练掌握各种审计业务技能,锻炼自身的审计能力;让员工从不同的业务中吸取经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注重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知识经济时代各种事物更新速率非常快,社会、市场环境也随之变化,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及时更新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就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和逐渐提升的工作难度。对此,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如:外聘专家授课,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组织审计人员外出学习等,以保证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
2.夯实基础工作,建立规范体系,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规章制度。审计工作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审计原则来执行,否则审计制度、规范等只能仅仅留在纸面上,很难给员工带来一定的约束力。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工作。对此,应按照最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提出的要求,以及企业内部审计行为应该遵循的技术性要求和条例,制定并完善内部审计的规范,具体包括:确定该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及具体计划、明确规定各个组织内部审计人员的具体职责和具备的权限、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撰写应遵循的原则及要求等。根据这些相关规定及准则,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各个审计机构和相应的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以此来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规范地展开。其中应该注意的是:一是内部审计人员需明确工作准则及审理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实现对内部审计全过程的控制;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针对审计工作全过程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审计的立项制度、审计人员的委派指数、外勤工作管理规定等,通过制定、传达制度,及时完善和修补制度上的漏洞,以制度约束来保证审计质量。
3.创新审计技术,引入先进方法,执行质量管理动态控制。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是有效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考核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效益和效率的重要尺度。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分析性复核技术、审计风险分析技术等,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降低审计的风险。在执行质量管理动态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并贯彻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理念,在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中实行动态化、标准化的管理。例如:编制审计实施计划的方案时,不仅需要理解编制计划的基本目标,将计划的指导思想和重点贯彻落实,针对审计目标采用高效的审计方法,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完全执行,还要针对审计依据、审计方式、审计程序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及时了解审计的执行进程、具体执行状况及相应结果,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各种问题及纰漏,做到规避风险、及时应对、不断完善。其次,要加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管理控制:审计证据的收集要广泛,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全面性;对相关的审计证据和材料,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参考价值。
4.掌握评价原则,发挥行业监管,建立检查和评价应对机制。检查和评价的方式不可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及相应的运行方式来考虑,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以审计组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自上而下的审核方式;由内部组成的审计部门而进行的审查方式。不同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部门发展规模、属性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审核。其审核的内容包括:(1)已经通过批准的、并给予了相应修改方案的审计项目;(2)在开展审计之前形成的各种调查资料;(3)审计人员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记录;(4)用于判断审计事项的依据。针对以上内容进行检查和评价时,还要注意各项记录是否详尽、完整、准确;审计底稿、报告是否与计划、方案相吻合;审计评价是否合理,审计建议是否可行等。除此之外,审计负责人还要在审计现场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梳理和解决现场发现的问题,控制现场审计的风险。最后,加强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积极推行分级复核控制,全面落实责任,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结语
当前,在多变的市场需求以及激烈的企业竞争背景下,企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由对外扩张型转化为内涵发展型,也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企业要更加注重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管控,从而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红兵,张松涛.试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方法与途径[J].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2,2013(8)
[2]孙青.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M].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5)
[3]许晓颖.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J].胜利油田专栏,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