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时间:2020-08-1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通过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强化集团内部风险控制和经营状况的实时评价和监督,无疑对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强化企业内部受托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降低和防范经营风险,为了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国家陆续出台有关政策,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尊重企业意愿和经济规律、资本有效益流动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企业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强化集团内部风险控制和经营状况的实时评价和监督,无疑对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提升企业集团风险控制能力、盈利水平,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企业集团风险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管理

集团公司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一般地,集团公司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作为联结纽带,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联合组成的稳定的、多层次的、产权网络化的法人联合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WTO框架下的重塑,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冲击是根本性的。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必须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改革现有企业制度。其中,加强集团内部财务监管,特别是加强集团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控制问题,亟待研究。为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构建一个规范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是有效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构建的存在问题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深化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但在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出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

从总体上看,—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必要的审计人员.但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任务不经常,业务不规范,因而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对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只要一精简或合并机构,内部审计机构便首当其冲。因此,从整体上看,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内在需求。(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

目前我国企业设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为数相对不多,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很不健全,还有少数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中,只有一半左右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其他的或是由副总主管,或是由财务总监主管,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独立性较弱,权威性不够,审计权限受约束,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三)内部审计受法律、法规的滞后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依据《审计法》中的第29条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来进行的,在法律上的层次上就明显偏低,而且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改革不和谐,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展现。而社会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政府审计有《审计法》。两者的法律依据都比内部审计的层次高。国家审计的执行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得到保证,内部审计的执行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及对审计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执行措施不力,使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前查后犯,甚至有的审计提出的问题被长期搁置起来,有的审计决定却长期得不到落实,“审计难,处理难,落实更难”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也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保证审计决定的执行,但也不排除某些有着共同利害关系的部门结成权力网的庇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若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审计结果的执行就会陷入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

(四)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权限受限制

在国家审计署规定的内部审计范围,内部审计是对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审计。到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仅限于财务领域,这就使内部审计也仅具备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使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清,重点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审计署颁布了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表明了内部审计的权限,如内部审计有参加有关会议的权限,但是现实中却很少通知审计部门参加企业集团公司本部或者下属公司的经营管理会议,有关的资料也很少送到内部审计机构来;内部审计的“权威”很难通过审计权利的执行来确立。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管理和约束的是那些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属于法定审计范围的各级政府及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上市公司等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以及怎么样开展则取决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五)提倡企业内部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

虽然从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看,内部审计领域从查错防弊扩大到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而来,但我国的内部审计还处在初始阶段,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需要。内部财务审计是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只有内部财务审计搞好了,才有可能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随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从长远看,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宗旨和最终目标。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分析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是站在委托人的角度减少其代理成本的。它降低剩余损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缓解集团内部信息不对称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加强总经理与各成员公司之间的信息对称性

总公司对成员公司是出于各种产权关系,将市场的分权控制方式集权化。内部审计有助于总公司控制各成员公司的外部性问题。根据成员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地位不同,企业集团总公司内部审计降低剩余损失的具体形式也有所不同。首先,核心企业是企业集团的主体部分,是集团总公司内部审计的重点,内部审计可以较好的确保产权代理责任的有效履行,降低总公司对核心企业的代理成本。其次,对紧密层企业的审计是建立在资本纽带上的产权和人事控制上的,所以这一类的企业集团总部的内部审计可以有效为总公司提供信息,降低与紧密层公司的代理成本。再次,根据半紧密层企业的特点,内部审计主要是基于较松散的资本纽带,内部审计可以反映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成本、利润及分配的真实性以及合同的履行情况,以降低总公司对半紧密层公司的代理成本。最后,松散层企业与核心企业只有互惠性的协作关系,彼此之间达成的契约或协议决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反映协作的事项和契约的履行状况来缓解总经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加强各成员公司内部各经营经理层之间的信息对称性

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公司内部系统并且具有专门的行业知识,通过提供有效的信息,抑制经理层的机会主义,有效减少内部经营层的剩余损失。其效益的主要形式有:反馈效益,内部审计是一种反馈机制,通过事后审计发现经理层努力不足的问题,并力求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将损失降到最低,弥补各种代理效率上的缺陷;参谋效益,内部审计还可充当参谋和顾问,通过各种合理化的建议,改变公司战略设想,优化组织行动方案,从而提升各经理层的工作效益,促使经理层更好地完成委托代理责任;威胁效益,集团公司经营内容复杂多样,内部审计要对整个经营全面审计的可能性不大,但内部审计机构的存在,使经理层拥有随时可能接受审计监督的约束意识。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构建的完善对策

(一)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机构相对于受托人的独立性程度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效果,企业设置内审组织机构,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机构对受托人的独立性程度直接受内部审计的效果,在得到上层委托人充分授权和不受受托者影响下,才能保证实质上的独立性。内审机构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在高级领导的授权下执行,还要考虑内部机构的关联性。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比较理想的三层次:第一集团公司的监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第二在设立各自的审计委员会下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第三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门,监督和控制各企业总结经理和各部门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组织机构上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应增强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审计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下,不宜于副总经理或财务总监领导。

(二)拓宽审计范围和提高审计地位

企业的发展壮大,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拓宽审计范围,把审计目标从过去的财务会计审计,转向企业管理控制的各个环节,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上,要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绩效审计、资金运行管理审计上。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总公司及所属各公司的财务部门及管理部门都应给于内部审计配合,与之合作,促进集团内部各委托责任的有效完成。领导人充分重视审计决定,不能姑息迁就,对审计中查出的违规违纪现象要有坚决查处的决心,使内部审计保持高度的权威性,也使集团内部各单位真正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步创造一个宽松的审计环境。

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现代企业中,内审机构应以下列两种方式设置:①在总公司层面,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的评价和监督,是处于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督系统。②在分支机构层面,根据业务规模和性质,同时考虑成本因素,设立总经理领导下的独立部门,行使执行系统的内部审计职责。为进一步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各分支公司的审计机构应由审计委员会垂直领导。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审计制度

1、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

《审计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何健全内部审计则“无法可依”。应该根据我国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合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4、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时内部审计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各类企业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仍然有赖于单位主要领导人或权力机构的认识、态度和行动,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能力与贡献。大量事实证明,只要领导重视并支持内审工作,内部审计就可做出很好的成绩来;而内部审计也只有做出显著成绩来,才会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在建立和运用内部审计制度方面,怎样变外部压力为内在动力,是很值得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部审计是单位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内部控制起再控制的作用。所以企业必须把内部审计作为廉政勤政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置于单位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中予以重视和考虑,抓好配套措施的落实,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内部运行环境,以切实避免架空内部审计。

5、控制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成本

节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成本的方式有:(1)搞好集团总内部审计前的调查安排工作。认真规划审计计划,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总公司派审计人员进入所属公司审计前,派少部分审计人员先行前往,与被审计所属公司沟通,布置调查表格,要求提供审计资料和安排食宿等问题。这样在总公司的审计人员正式进入开展审计时,就节省等待提供资料的时间,迅速进入工作状态;(2)集团内部审计要统领全局,加强集团管理系统的横向纵向上的联系,要求各成员公司的内部审计定期上报内部审计动态,汇报审计结果,系统地掌握情况,并将各组成公司内部审计的成功做法及时推广到其他组成公司。各审计部门之间相互借鉴,实行整个内部审计系统的信息共享,节约内部审计成本。在总公司资金紧张时还可实行免审和抽审制度,并可适当向被审子公司收取一部分审计费用;(3)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内部审计软件,研究出更有效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程序。审计各组成公司时尽量采用成本较低的送达审计方式和就地取证的方法,开展以内控制度测评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式抽样审计,合理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和重要性水平;(4)要营造审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良好的审计氛围。集团内部其他部门的不配合或者消极应对无疑将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费用。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者应其他部门的管理者充分沟通,争取他们支持和配合。及时沟通有争议的审计事项,听取各方的意见,进一步查清真相,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情况,从而降低由于不必要的摩擦带来的内部审计成本。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集团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发挥其降低剩余损失作用的同时,也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限制内部审计的监督成本,促使内部审计能更好地帮助企业集团建立起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①杨忠智,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改革与战略,2008(9)

②毛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

③董美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内涵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8)

④肖兵,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2008(6)

⑤何迎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08(8)

⑥陈冬梅,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0(6)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