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公立医院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文章分析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为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职能定位;强化建议;内部审计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职能定位不确切、规章制度不完善、审计范围狭窄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立医院有必要对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医院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内部审计工作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关键,做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能够为公立医院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职能是对医院财务预算、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等情况进行审查,也是医院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能够对医院内部控制及财务控制进行再监督。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收入审计及支出审计两项。
(2)资产负债审计
资产负债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资产负债审计是要针对医院资产管理要求,对医院内部各类资产进行分析,梳理业务及制度流程,把握各类资产的关键控制点,对医院内部资产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审查,避免资产管理无效性,提高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能力。在资产负债审计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坏账审计,包括往来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基数、坏账处理程序等。二是负债审计,包括负债形成原因、用途、期限及使用效率等,能够对医院负债进行合理引导,促进医院负债控制能力。
(3)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再监督机制,通过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内部审计能够收集资产使用、公共服务、财务、预防舞弊等方面的信息,在对这些信息做出分析后,对医院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判。同时,内部审计还能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医院提出建议,及时上报管理层,从而达到降低医院运营风险、提供医院运作效率的目的,也是现代医院管理要求的体现。
二、关于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本文通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建立、内部审计职能延伸、内部审计模式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
(1)内部审计的建立
监督、辅助管理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监督检查是否有效、信息反馈是否及时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目标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在公立医院的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对医院内部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实际操作中,公立医院可以构建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内部审计模式;也可以通过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在制度中明确内部审计职能权限,规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及信息反馈形式等,实现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提高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能的效能。
(2)内部审计职能延伸
公立医院的经营目标首先是满足人民的医疗保健需要,公益属性远远大于经济属性。因此,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宗旨,不仅在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效率,还在于提高医院社会效益。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还不够广泛,必须使内部审计职能向公益、服务延伸,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延伸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公立医院要按照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开展经营决策审计。“十二五”规划中鼓励市场机制进入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将面临民营医院与市场的双重挑战,盈利对于公立医院的重要性明显增强。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公立医院必须逐步强化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包括资金筹措、股权变动等。因此,这一时期的公立医院必须向企业一样,将内部审计职能向经济决策延伸,开展经济决策审计,对医院发展数据进行分析,要对医院运行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为医院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医院决策科学性,促使医院公益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二,要推动绩效审计深入发展。新医改的目的是改善人民医疗供应状况,要不断降低人民医疗成本,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因此,公立医院应提高对于绩效审计的重视,确保医院内部盈利性与公益性并重的绩效考核管理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对财政拨款、自主筹资等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对改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社会效益审计等,实现公立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营业收入,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收。
第三,要强化后续跟踪审计,保障医院制度的执行效果。内部审计的职能就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改善内部经营活动的监控性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公立医院有必要强化后续跟踪审计,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意见的跟踪,对为落实建议进行调查沟通,及时向医院管理层上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后期工作提供借鉴。
(3)内部审计模式转变
新医改将市场机制全面引入医疗卫生体制之中,公立医院物价政策及支付方式将会发生改变,“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会逐渐消失。医疗市场本身有限,引入市场机制后,这一市场将会涌入私营、合资、外资等经营主体,会极大地提升医疗市场的竞争,为公立医院带来极强的竞争压力。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及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医疗成本会不断上升,引入市场机制后,来自财政的补助会逐渐减少,造成一定程度的收入减少。因此,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除了要关注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之外,还应该提高对内外部风险的重视,要逐步实现账项审计、制度审计到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医院可以按照从上至下的思路,首先强化对发展战略及内外部经营条件的了解,将内部审计资源向高风险领域集中分配,确立审计关键点,在审计过程中实现风险修正及风险评估修正。同时,公立医院应当开展内部控制测试,在转变过程中评估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以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等为关键点,确定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水平,发现管理漏洞,在保障审计质量的同时,按照风险重要性程度适当增减内部审计资源分配,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