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际应用

时间:2020-09-03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从琼民源、黎明股份、银广夏等造假案,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存在三方面严重的:一是不求实质理解和执行独立审计准则,一味地生搬硬套独立审计准则中死的条款,机械地“走程序——收集证据”了事,从表面看,独立审计准则中规定的程序都执行了,但实质上执行的程序与审计目标不相关,即审计的效率,也影响审计的效果。二是执行程序时,CPA不能主动地控制审计程序的实施,要么被外界条件或被审计单位牵着鼻子走,要么只走程序,不进行专业判定。三是对于一些重要事项、异常事项不关注,不执行公认的审计程序。针对现实中CPA执业中存在的以上题目,CPA在执业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时,应留意:1、重视了解测试,做到心中有数审计告诉我们,了解测试应贯串于CPA审计的全过程,但现实中,注册会计师很少将这项工作看成是搜集审计证据的有机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测试,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经营风险、治理风险、财务风险整体评价,在此基础上,决定审计的风险所在,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程序。具体讲:(1)了解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如形势、行业情况以及客户所面临的风险;(2)正确评价客户的控制环境,尤其要对最高治理职员的品行、经营思想及经营作风给予适当评价;(3)了解客户的组织结构、产品、制造过程及设备情况等;(4)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5)询问内部审计职员、治理当局及其知情的第三者,如律师、前任注册会计师等。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实施了解测试,必须关注以下环境对会计系统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l)治理当局缺乏老实、正直的品德;②财务报表存在舞弊;(3)企业快速成长而忽视必要的控制;(4)缺乏良好的控制制度;(5)公司夸大人治,某人可以控制整个交易过程;(6)公司的经营权和控制权把握在少数人手中等等。2、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地把提审计质量由于分析性测试结果不易直接作为审计证据,其客观性、可靠性轻易令人怀疑,因而注册会计师在应用中的积极性不高,审计工作底稿中很少见到分析的应用及其结果。实质上,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也应贯串于审计的全过程,在审计计划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帮助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和确认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及意外波动,以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不仅仅是其他实质性测试的一种补充,它也可能是审计中获取有关账户余额和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审计证据的有效方法。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被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公道性做最后的复核。实务中,有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也做了分析性复核,但对于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的异常或意外的事项,不相应追加细节测试,同样也会招致审计失败。因此,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时,必须留意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应被其他程序取得证据加以佐证或解释,否则,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将没有任何意义。3、围绕审计目标,有效地选择和控制审计程序的实施(1)审计程序的实施应由CPA主动控制,不能被外部条件或被审计单位牵着鼻子走。如函证的寄发和收取,应由审计职员亲身进行,不能借助被审计单位的手;审计职员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车间,应根据审计需要选择路线和观察的,不能听任被审计单位的安排等等。假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被审计单位提供什么,注册会计师就审计什么,该实施的审计程序没有实施,该取得的审计证据没有收集,一些重要审计程序被被审计单位控制,一些重要的审计证据根据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注册会计师就会落进被审计单位会计造假的“陷阱”之中,成为会计造假的“帮凶”。(2)CPA应保持应有的执业关注,及时对异常事项或不熟悉的情况做出积极反应。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师在执业中应保持应有的执业关注,随时了解异常事项、非常规事项,经过初次评估控制风险——再次评估控制风险——终极评估控制风险,不断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异常事项的出现,修改审计程序,补充取得审计证据,直到足以支持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为止。假如注册会计师对例外事项和异常现象没有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解释,可能会导致审计失败。(3)取得审计证据不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审计职员不能僵化地“比葫芦画瓢”,为取得审计证据而取得证据,必须对取得的证据进行审慎,判定其来源是否可靠、证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证实力,是否能够支持审计结论。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