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不同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了不同方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加上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的过度集中,数据处理对计算机软、硬件过分依赖。可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以下简称电算化审计)开展,突现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本论文将在阐述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电算化审计的对策。【关键词】审计线索电算化审计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晌
1、改变了审计线索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通过改变与审计线索有关的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等关键因素,就会造成改变审计线索。具体表现如下: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上,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设备而不复存在;系统不会经常打印出原始记录,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提供打印报告;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除非依靠计算机和应用程序,否则无法阅读,可见,计算机记录的顺序和数据处理工作很难直接观察,审计人员难以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审计线索。
2、改变了审计方法,扩大了审计范围
在手工会计的条件下,审查方法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而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人机交互、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原始凭证的生成过程必须由人工识别、编码、录入后才能为计算机所识别和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既有人的操作过程,也有机器的处理过程;在检查审核过程中,既有人的审核,也有机器的自动检验、审核。因而决定了电算化条件下审计方法也必须是电算化方法与非电算化方法相结合。由此,电算系统审计的范围也扩大到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运行和处理流程等方面。
3、提出了新的审计标准和要求
会计电算化系统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多、更复杂,其技术性也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被篡改和毁坏;编程错误的话,则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会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存在着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大家知道,审计离不开审计线索。本来在手工会计条件下,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纸面信息,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获取审计线索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以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对于会计界、审计界的许多人来说,过去熟悉的、习惯的、得心应手的东西,变成了陌生的、不习惯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而设计会计电算化程序的软件设计人员,并不知道审计人员的需求,即使有关文件规定必须留有审计线索,实际上也是很难做到的。何况,审计工作与主要是处理结构化问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同,它主要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一些问题,从某些方面来说,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如: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
2、会计核算软件的多样性和保密性造成审计数据的难以取得
目前,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有几百家之多,再加上自行开发的专用软件,其数量更多。面对如此众多的程序和数据结构各不相同的软件,企图对它们分别编制通用数据转换程序,利用计算机将它们所生成的千差万别的数据库,自动转换成审计工作所需的数据文件,尽管设想很好,但实际上很难做到。何况,世界上没有哪一家软件公司会和盘托出其软件设计过程、程序文本和数据结构。相反,他们为了维护公司利益,保守其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只会采取愈来愈严格的防范与保密措施。于是客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审计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会计电算化运行中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愈透明愈好,另一方面,商品化会计软件供应商们则希望保密程度愈高愈好,即愈不透明愈好。这不能不说是计算机审计举步维艰的客观原因之一。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