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我国的审计监视制度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主义市场体制的需要而建立和起来的。1982年的宪法,确立了我国审计监视制度的地位。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至今,我国的审计工作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程。18年来,广大审计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鉴戒国外审计的有益做法,不断发展和完善有特色的审计监视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根本、以审计法为核心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一支基本适应工作需要的审计队伍,审计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是我国迈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审计事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可以预见,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审计体制将日趋完善,逐步过渡到人大领导的立法型审计模式;审计不断扩展,效益审计将被国家审计广泛接受和采用;审计重点更加突出,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主导任务:“人、法、技”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为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一、审计体制日趋完善,终极将过渡到隶属于人大领导的立法型审计模式,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国家审计制度。从总体上讲,各国的国家审计体制主要分为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和行政型等四种模式。立法型审计模式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十分普遍,它代表当今世界审计体制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司法型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机关拥有一定的司法权限,显示了国家对法治的强化。独立型审计模式,从形式上看是独立于三权之外,实际上它更偏重服务于立法部分。行政型审计模式独立性比较差,目前只在瑞典、沙特等少数国家实行。最近,瑞典正在将国家审计署由政府领导过渡到议会领导。而且从发展趋势看,即使实行行政型审计模式,它也越来越多地在为立法部分服务。我国在审计机关筹建过程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权衡,决定实行行政型的审计模式。1981年,根据党中心、国务院领导同道关于建立审计机构的指示,财政部研究提出了建立审计机构的三种设想方案:一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下设立国家审计院或审计委员会;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设立国家审计部或审计总局;三是在财政部领导下设立审计总局。财政部以为,第一方案权威性大,独立性强,较为理想,但短期内难以实现。第二方案也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比较可行,但需要一个过程。第三方案监视面窄,权威性小,有一定局限性,但比较轻易实现。在1982年我国修改宪法时,终极确定了实行行政型审计模式,即在国务院和县级以上政府设立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视权。由此可见,我国在选择国家审计模式时,主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各方面条件来决定的。18年的审计实践也进一步证实,审计机关设在政府,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财经领域的违法乱纪和有法不依的情况还十分严重,弄虚作假和信息失真现象仍比较普遍,内部控制和财务治理不规范的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实行政府领导下的行政型审计模式,有利于审计部分贴近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更加直接、有效地实施审计监视,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种违法违纪,更好地发挥审计监视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审计模式究竟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视,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审计监视的客观公正性,甚至出现人为干预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如实揭露和严厉处理重大违纪题目的现象。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各方面条件的日趋成熟,改变我国目前的审计体制,将行政型审计模式过渡到人大领导的立法型审计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至于到底能否改革以及何时改革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主要取决于这几方面的因素:国家***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特别是从整体上实行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我国各级人大职能的加强,特别是人大监视政府职能的不断强化和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财政治理体制的完善,以及财政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程度等。随着这几方面条件的日趋成熟,改变我国现行审计体制就成为必然趋势。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