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背景及意义1、绩效审计已成为当今世界审计的主流。国际绩效审计方兴未艾,无论在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而言,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主要,有的甚至占其总工作量的90%以上。如美国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德国的性审计中横向审计的运用等,都是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到一定阶段,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毋庸置疑,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当今政府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2、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高层次发展方向。审计不仅要实行真实性正当性审计,更应当实行绩效审计,以便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可以说,审计本来就应该包括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方面,绩效审计之所以出现很晚,只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社会和的进步程度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的发展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而已。正如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200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的: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3、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绩效审计试点。在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我国审计界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一些探索,没有深进开展。2002年,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也夸大指出:“‘绩效审计’是世界发达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捉住机遇,积极在效益审计方面进行探索”。我国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开展效益审计,并且要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17年,投进效益审计气力占整个审计气力的一半左右。4、绩效审计兴起将推动我国政府审计发展。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正当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公道性和有效性,还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且,随着绩效审计的广泛实践,在审计制度建设上,绩效审计将由随意性向强制性发展,由零散的、粗略的、弹性较大的审计实践向同一组织、具有一定规模和的审计活动发展。并通过立法修规建立健全有关审计制度,规范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行为,从制度上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绩效审计的不断发展将大力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从而丰富我国审计理论的宝库,进步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水平。同时,科学规范的审计理论反过来又将指导我国的绩效审计实践,促进进步我国的审计实践水平。总之,开展绩效审计,是在科学审计观指导下的一种科学审计理念,是在新形势下进步审计能力、强化审计监视的一个必然选择,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政府审计经过20年的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仍然处于低级阶段,尚未形成适合国情的绩效审计制度。因此,研究探索政府绩效审计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二、当前绩效审计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审计界已经普遍熟悉到了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掀起了绩效审计研究的***。在我国,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题目需要研究,当前绩效审计研究的重点不是探讨是否开展绩效审计,也不是简单地先容国外绩效审计的做法,而是要着眼于指导我国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实践,解决操纵层面的题目,一方面,研究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规范化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把一些实践中开展绩效审计的好办法、好经验进行系统和概括,推动我国绩效审计实践的发展。当前,绩效审计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题目有,绩效审计项目选择的原则和程序;绩效审计审前调查的步骤、方法;绩效审计目标的确定和标准的选择;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绩效审计的报告框架、结果沟通与后续跟踪等。针对研究重点,当前绩效审计研究的方法应该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留意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题目,防止从理论到理论,或者堆砌国外绩效审计的资料,从而脱离实际,难以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如何鉴戒国外绩效审计的经验,从理论上对绩效审计进行探讨,从实践上对绩效审计“如何往做”的题目进行研究是当前绩效审计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正是以解决实践题目为出发点,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困难和题目,在鉴戒国外审计的一些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效益审计的定位,探讨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体系。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