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0-09-18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经历了创立、起步、和完善四个阶段。

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方向和思路,要立足于推动***和法制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视,实现维护***,关注政府效率等目标。

在国家审计的定位上,要从微观着手,对宏观经济作出独立判定。

重新构建我国的经济监视体系,审计部分的职能不应当体现在“综合性”,而应当体现在“高层次上”。

关键词:审计、法制、建设

一、我国审计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1982年,我国审计监视制度正式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我国审计监视制度的基础,从此,我国审计监视制度进进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时期。与审计监视制度建设同步,我国审计法制建设也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创立阶段:从1982年宪法到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的发布是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创立阶段。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审计工作法规——暂行规定,贯彻宪法关于实行审计监视制度,是保障国家审计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的一个具体法规,为我国今后的审计立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起步阶段:从1985年到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的发布,为审计法制建设的起步阶段。条例将宪法关于审计监视的原则、规定进一步具体化,对审计机关的任务、职权、领导体制、审计工作程序、内部审计、审计,以及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工作职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并确立了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这是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审计行政法规,初步构筑了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阶段:从1988年到1994年八届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这一阶段为审计法制建设的发展阶段。审计法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了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以来的经验,鉴戒国外审计立法的有益成果,明确规定实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从而,确立了审计机关较高层次的法律地位,也确立了我国审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完善阶段。从1994年至今为审计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阶段。这一期间,国务院于1995年7月颁布了《中心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视暂行办法》、1997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1996年审计署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38项审计规范,审计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提速,审计工作开始走上了规范化轨道。1999年5月中心两办颁布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职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赋予审计机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使命。2000年以来,审计署先后以1、2、3号令颁布了17个审计准则。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结合当地实际,就经济责任审计、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内部审计等,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颁布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我国已基本上建立了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审计法及实在施条例为核心,以审计准则等规章为执行标准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审计工作基本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化的轨道,审计法律制度不断趋于完善。

二、当前,我国审计法制建设中的不足

无可否认,自1982年宪法确立我国实行审计监视制度以来,审计监视制度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审计监视在法律规定的领域全面展开,审计机关履行职责逐步到位,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推进***和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审计监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这个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因此,审计理念和审计法律制度,诸如审计的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审计职责权限、管辖范围的划分等等,无不打上这一时期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