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比较

时间:2020-09-24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审计是一种行为,作为新兴的、注重对公营部分治理的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的政府绩效审计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绩效审计的兴起与其所处的审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所谓审计环境是指与审计有关的各种环境、经济环境、环境、技术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它们构成了审计产生、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审计环境与审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当审计能够适应其环境需要时,就能起到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相反,则会起到阻碍作用,并失往自身存在的条件。因此,绩效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对绩效审计产生、存在与发展起作用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中印两国同是发展家的大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大致处于相同阶段。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中国,然而,印度在诸如、,尤其机、信息技术等方面有优于我国的地方,在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上也成熟于我国。加拿大前审计长埃尼斯M.戴伊。FCA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化国家的绩效审计》一文中,把中国排在有限绩效审计经验的国家,而把印度排在具有广泛绩效审计经验的国家。因此,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通过对中印政府绩效审计环境的比较,有利于我们了解在印度这样一个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发展中大国事在怎样的环境中发展绩效审计,并形成了它一套行之有效的准则、制度,从而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和鉴戒。一、政治环境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主要基于下述两个原因:第一,是政府公共支出的日益增加和公营的不断涌现,使得人们对政府部分的支出的效益越来越关注;第二,是***意识的增强。因此,政治环境是政府绩效审计行为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政治环境的核心是政治制度。我国实行的是***领导下的***合作的政治制度,各个***党派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我国的各级政府代表国家执行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视。的现状是,人大代表大多是由各级行政官员或曾经在行政机关任职的职员组成的,各级人大的监视力度不强,未能真正发挥权力制约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家审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也只能是以财务审计和正当性审计为主。从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打击经济犯罪,有利于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但因此也迟缓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绩效审计,只是在原有传统审计的基础上的拓展,是审计目标与范围根据社会环境作出的自我调整。印度是东方殖民地国家中出现议会***制度最早的国家。印度实际的最高行政机关是由总理和内阁部长组成的内阁。内阁成员也尽大部分是资产阶级和地主的代表。无疑,印度政府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办事机关。印度的***是少数人的***,在印度占尽大多数的穷人根本不可能选举代表自己利益的议员。从这点看,印度的政治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相似,均代表少数阶级的利益。印度实行的联邦制体制和议会***制的政治体制对缓解资产阶级各政党、各团体之间的矛盾,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无疑起了重要作用。各党派在决策中是以“经济人”的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在政治上就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选。执政党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特别是多数富人选民从经济上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对于集国家大部分财产于一身的少数人而言,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支出是否得到回报,从这方面来看,印度绩效审计较早产生并发展较快是有其社会需求的,即财富的所有者希看通过绩效审计对政府治理产生影响。因此,印度的绩效审计既有其内在的需求,又有政府外部的支持,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必然使其从兴起就能得到快速发展。二、经济环境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与政府资金和行为有关的经济要素方面,如公共资金治理、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治理、国有企业和业的状况等,以下主要从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方面进行比较。印度实行以公营企业为主导的公私企业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公营经济主要集中于投资较大、周转期较长、收益较少的基础产业、重产业、运输业、军火产业、公共设施、重要的金融机构等,它们对整个国家经济生活起着统治和支配的作用。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与中国审计职业界所面临的社会经济题目,有很多相近之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由生产力水平不高所决定的社会经济不发达,并由此所导致的财务活动中违纪违规、经济犯罪等现象处于高发阶段;二是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差,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效益水平。鉴于上述国情,在印度,财务审计仍为基本审计形态;但同时国家审计机关积极向绩效审计发展,在几乎所有政府审计领域内(涉及教育、就业、健康、营养、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实施了绩效审计。根据1971年的印度主计审计长法,主计审计长有权对国家控股51%以上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包括经营治理、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每年会有选择地对某些国有企业(一般每年对5至6个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综合的绩效评价,检查和评价的有: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实施与治理、生产情况、设备能力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物料治理、内控制度和本钱控制度、价格和财务状况等。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绩效审计,不仅有具体要求,而且规定有审计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程序。与印度相似,我国的国有经济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或部分,但与印度相比,我国绩效审计还是相当薄弱的。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仍基本以真实性、正当性为目标和内容,只是在按照财务审计的要求和程序完成审计以后,多做了一些关于经济性、效益性等方面的评价,罗列了几个比较性的数字,真正的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和审计程序等要素均未体现明显。因此,印度处理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关系方面的做法和实际工作中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经验,值得我国鉴戒。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