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给现代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本文通过剖析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今后提升信息化审计工作水平提供决策参考和思路。[关键词]会计信息;审计;挑战;对策
我国企事业单位逐步实现由传统手工会计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会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状况则相对滞后,这给当前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软件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审计的要求
目前,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功能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对如何满足信息化审计要求的考虑还不够,如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这为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会计软件设计的数据库结构也存在不规范之处,不能满足双向查询的要求,更谈不上二维查询了。另外,信息化会计软件在保留审计痕迹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没有考虑为信息化审计预留测试通道,加大了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难度。
(二)信息化审计法规建设滞后
财政部从***年开始先后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有关法规,使我国信息化会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这些法规中虽然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的规定与要求,但因上述法规主要是针对信息化会计工作而发布的,远远不能够满足信息化审计的要求;同时,在审计界本身制定的法规方面,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审计署针对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准则,但这些法规和准则局限于概括性的规定,无法对具体的实施形成有效的指导。
(三)信息化审计研究与应用落后于信息化会计
信息化会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信息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会计软件的研究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横向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研究开发面向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网络财务软件;纵向是研究为企业高层管理服务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而信息化审计起步晚,相关的配套措施滞后,使得信息化审计的研究落后,理论指导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审计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要想实现质的飞跃,使这项工作得到普及,仍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审计内容发生变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五)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审计人员仅凭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的。因此,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令依据以及其他的审计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成为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对策
(一)尽快推动各种软件实现数据接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