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缺乏,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业务中较高的审计风险。本文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风险因素及其强化对策作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风险因素;对策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活动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做出客观的鉴定和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但是因为组织治理的方式不同,独立的程度亦各异,当我们强调内部审计独立性时,既要有对独立性的一般泛指,以宣传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引起各方的重视,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特指,做到有的放矢,以利于分类指导和引导职业的发展。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作为现代审计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内部审计是相对外部审计(政府审计、独立审计)而言的。独立是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的审计是缺乏客观公正的审计,内部审计也不例外。莫茨和夏拉夫(1990)指出,审计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事实上的独立;二是审计人员作为一种事业团体在外观上的独立性。根据2007年6月1日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
内部独立性的衡量尺度包括形式上独立和实质上独立。形式上独立指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相对于其他部门和人员而言,呈现出一种公正或专业怀疑不受影响的独立身份,即在内部其他部门看来是独立的。实质上独立指的是审计部门和人员必须公正执业,时刻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的内心状态。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风险因素
(一)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客观风险因素
根据《独立性与客观性:面向内部审计人员的框架》,把这些对内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的威胁因素分为以下八个类别:
1.自我检查。当审计人员检查自己以往所做的工作时就产生了自我检查威胁。例如,某审计人员可能再次审计曾经为之提供过咨询服务并在项目实施中采纳了他的改善经营建议项目时,审计人员极有可能对被审计事项的错误或缺陷不再挑剔和机警,在工作时,很难保证客观性。
2.社会压力。当审计人员面临或意识到来自相关群体的压力时,社会压力的威胁就可能产生。再比如,审计人员不愿意反对审计小组内多数人员的观点,但却拥有自己的明确观点时,也会产生一种压力。
3.经济利益。当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可能带来自身经济利益损害的影响时,会有压力冲突。例如审计人员或其亲属持有被审计单位的股票或债券时,一旦发现问题,其利益可能受损。再比如,当审计人员的个人就业机会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可能与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紧密相关时,威胁会产生。
4.私人关系。人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审计的客观性。关系密切程度不同,影响不同。比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经理私交甚好,此时可能会淡化或延迟不利的审计发现和报告。
5.熟悉程度。由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或者审计人员曾经在被审计单位工作过,都可能产生这种威胁。比如,因非常熟悉而在审计中产生同情心,对审计立场丧失。另外,因为非常熟悉,惯性的错误判断可能使审计人员对某些问题视而不见。
6.文化、种族与性别歧视。当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在文化意识方面认识不同,或审计人员本身存在种族歧视或者性别歧视时,可能会发生客观性威胁。比如,在跨地域多分部的企业中,本地的审计人员可能对外地的被审计人员产生某种偏见或歧视,这种歧视就有可能使审计人员不能做到客观。
7.认知偏差。当一个人根据自己在某种情形中的角色来解读信息时,就可能会出现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心理偏差。
8.混合因素。以上因素有可能是多样并存的,这种混合因素往往在审计中会破坏审计人员应有的客观立场,从而影响审计结论。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