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内容摘要:本文从开展医院基建工程经济效益审计的角度,根据医院基本建设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分析了其必要性;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其可行性,最后提出开展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条件和方法。
关键词:医院基建效益审计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格局的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病人,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在硬件设施的改善方面,基本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如何加强基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专项审计,对提高投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决策意义。基本建设经济效益审计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审计监督职能弱化,缺乏对基建工程项目全程的经济效益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的作用?笔者结合实际,从医院内部审计的角度探讨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审计。
一、开展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首先,从医院基本建设投资存在的问题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一)基本建设投资大,投资控制难度也大
1、近年来,医院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由于医疗机构的领导者急于扩大医疗业务的发展,一心想把“蛋糕”做大,抢占医疗市场份额,很少顾忌医疗机构自身的经济实力。
2、在基本建设投资前,缺少必要的医疗市场预测,经济方面的投资回报预测几乎没有,或流于形式,缺乏科学决策机制。
3、市场变化大,医院稀缺基本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项目的知识不熟悉,因而很难做好基本建设的投资控制。
4、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经济体制改革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基本建设领域不正之风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预算立项时,为了骗取上级批准,有意压低造价,少列必备的配套项目,一旦投资上马,不断追加投资,形成“钓鱼工程项目”;二是建设单位缺乏有效管理,施工单位随意突破预算,故意巧立名目,高估冒算,抬高造价,具体管理人员不作为。
(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
1、建设单位领导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从项目的预算开始就没有做好科学合理的论证,放任下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很难保证基本建设的投资控制。
2、基本建设项目支出是单位的重大支出,关系到经济运行的高效性,长期来,医院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没有形成程序化、规范化,项目的论证报告没有很好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与长期规划不配套。
(三)基本建设规划随意调整,造成重复投资
1、基本建设规划随意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单位主要领导管理缺乏前瞻性和宏观经济意识,有些领导在做长期规划时,不够慎重,造成规划形成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方面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不得不调整规划,使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2、基本建设规划随意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二,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根据干部队伍现代化、科学化、年轻化的需要,单位主要领导更替越来越快,有些领导追求短期效益,考虑在职期间政绩多,长期规划考虑得少,一任“朝代”做一任事。
3、基本建设规划随意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三,是外部因素上级部门与本单位的规划有明显的差异,反映在事先未做好沟通,各自为政现象严重,甚至有上级部门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统一,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造成基本建设的重复投资。
其次,从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看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有利于控制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把握基本建设规模的大小,使投资最大限度的符合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宏观经济上讲,本单位的基本建设要与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相配套,要考虑到自己服务半径的业务需求,其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不能落后,也不能太超前;微观经济上讲,单位的基本建设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能盲目追求“一步到位”,脱离实际的大规模、超现代化程度建设的思想。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