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效益审计(1)

时间:2020-10-05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效益审计的概念世界各国对效益审计的定义差不多都是围绕着“3E”展开的。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第十二届国际会议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定义效益审计为:“对公营部门管理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作的评价与监督。”美国审计总署(GAO)1994年将效益审计定义为:关于政府组织、规划和活动的“3E”方面的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规划审计。效益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性是指最低的资源消耗,也就是节约的程度;而效率性主要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使产出最大;效果性是对经济活动的产出结果与预期目标的比较。经济性、效率性都应与效果性相一致。二、我国效益审计的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企业和政府的运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对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就已经包含了效益审计的内容。效益审计在多方面体现出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专项资金的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在这些审计中,审计的目标和范围超越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显现出来。《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达一半左右。”并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审计署2006~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全面推进效益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效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坚持两个并重,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每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但是从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来看,传统的财务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而效益审计还是比较薄弱,但是近几年比重有所提高。我国政府审计现状必然会改变,在搞好财务审计的同时,大力开展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军事支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研究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措施浅探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