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审计基础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1)

时间:2020-10-1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动机与起因
我局审计处自1985年组建以来,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审计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作用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行业的学术研究兴起,实践工作中的内容也越采越丰富。同时,企业经营者观念的更新也使其对内部审计有了新的认识,而其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对我局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感觉到我局审计工作虽起步较早,但发展不快,这是由于诸多的内外部原因造成的。外部的原因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会逐渐好转,而内部的问题则需要我们自己来解决。除了大力宣传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促使人们对审计的认识尽快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模糊到清楚的转变,从而取得领导及各方面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从审计队伍来看,存在的突山问题是:小成系统,基层的工作开展不起来;数量严重不足,任务积在一起常常忙于应付: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工作难以全面深入展开:缺乏新人,后续力量薄弱,队伍活力不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均有待于提高。由此而导致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不广,深度不够。常常是山十时间紧迫以及人员知识水平等制约,使审计的质量不高,对问题的分析不深不透。另外基础工作薄弱,程序上缺乏规范性,方法和手段缺乏先进性,从硬件、软件到人员的素质都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要求。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从规范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着手。于是就产生了制定一个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的想法。
二、内容与方法
多年来由于我国没有内部审计方面的准则,所以以往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办法等均是参照国家审计或社会审计的标准。
2003年我国颁布了内部审计准则,这就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了依据。我们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其依据便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
规范包括五个部分,除了总则和附则之外,其余三个部分便是审计工作的三个阶段:审计工作的准备、实施、终结阶段。因此,从纵向看是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横向看则是全方位涵盖了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其内容将审计工作从开始至完结的每一步骤需要做什么都规定清楚。
规范基础工作需要一定的手段和载体,也就是要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采,因此要力求格式化、标准化。每个环节需要作什么记录、填什么表、有哪些签章都设计出统一的格式。从开始下达的审计通知书、被审单位承诺书,到实施阶段的各种记录和资料,终结阶段的审查报告批复以及下达审计处理文件。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本着给被审单位以方便的原则,在保证满足审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手续。
在方法上,除了使用审计专门的方法外,借鉴一些社会审计甚至法律等方面的方法和手段力口以变通运用。
审计工作质量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因此,规范审计基础工作的重点应当是审计证据。在这方面我们着重强调了工作记录、各类书证以及签章。
三、收获与体会
回顾内部审计工作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受大的环境影响,可以说是在摸索和徘徊中发展的。从社会环境看,在我国审计体系结构的三个部分中,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均滞后,不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发展的比较快。从企业环境看,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视程度不同,作用发挥不同。因此多年来审计部门的同志们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但缺乏规范性,大多为盲目干。一些骨干同志反映,以往做工作、出报告没有人指点和修改,糊里糊涂摸着干,质量好坏、水平高低无从衡量。领导大多不动手,指导也不够。一些曾做过审计工作的同志感到,很早以前就这样干,多少年了进步不大。现在以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为依据,总结审计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基础工作加以规范,工作起来感觉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应当有什么结果,非常清楚。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