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信用支樟。而现实中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金融会计信息失真,从根本上看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剖析了导致金融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诱因,并针对会计道德风险的症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金融会计;诚信;信息;职业道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各个会计主体之间的交易越来越频繁,他们之间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是越来越复杂。所以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诚实守信也就越来越重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会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会计又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探讨金融会计诚信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
广义的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而对于我们广大的金融会计行为者来讲,诚信就是要求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义务,也就是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为金融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偏不倚的会计信息。
二、金融会计诚信存在的不足及其根源
当前,金融会计诚信面临严峻形势,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出现了不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问题,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金融会计诚信问题,这不仅仅是道德倒退能够解释的,它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都有着密切联系。
1.高校诚信教育的不足。随着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和道德要求的越来越高,高校对会计人员的教育更是面临着挑战,不仅专业的教育是一大问题,而且道德的教育更是应注重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可分为:(1)老师自顾自地讲,学生只要负责听就是了;(2)老师在黑板上写笔记,学生就要在下面拼命地抄;(3)老师出题考试,学生就要把老师指出的重点背熟,以便考试过关。这3点不仅是专业教育的方法,也是道德教育的方法。虽然每所高校都设置了《思想道德教育》、《邓小平理论》等课程,但老师也只是按照上述3种方法教学,学生基本上就是考试时记住了书上的内容,考试过后就一个也记不住了。就算个别的记住了也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理论,并没有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经济利益的引惑。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骗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成了虚假金融会计信息产生的导火线。
三.解决金融会计诚信问题的办法
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维护金融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不仅需要从立法、制度改革上着手,也要从每个金融机构做起,从每个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做起,从每个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做起。
(一)完善金融会计的各种法制
强化会计立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并提升诚信缺失的成本,这无疑会使那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达到有效的事前控制的效果。
1.增加诚信立法,提升会计诚信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会计诚信问题目前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现行的法律都没有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而针对会计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不仅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意愿和期望,同时出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显现了政府、立法、执法机构及社会公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2.强化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计造假的法律责任,减轻会计人员造假压力。《会计法》在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将会计人员也纳入会计法律责任。
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