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风险角度看会计原则与规则导向之争(1)

时间:2020-10-17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内容摘要:美国一系列公司的财务丑闻出现后,引发了会计界对FASB制定的会计准则的怀疑,并进一步引发了理论界对会计准则应该以原则为导向还是以规则为导向的争论,本文从会计道德风险的角度评价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和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并提出完善原则为导向会计准则的一些措施。关键词:会计道德风险原则导向规则导向

会计准则有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具体、复杂,利用许多界限标准(bright-line)来划分不同的会计实务,为会计人员提供不同的准则指导;而原则导向的准则相对简单明了,它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原则(underlyingprinciples),执行过程中更多的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与这些特性相对应,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普遍被认为是规则导向的,而国际会计准则是原则导向的。近年来由于安然、世通和施乐等公司的财务丑闻事件的爆发,使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的一些问题得以凸现,也使得会计准则制定要以原则为导向还是以规则为导向的争论变得异常激烈。本文试通过会计道德风险角度探讨两者之争。

会计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Hazard)是指契约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采取契约的乙方(通常是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从而导致的(委托人)损失或(代理人)获利的可能性,属于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的基础概念。信息不对称对于合约的双方是相对而言的,必然有一方占有比较优势。因为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相对充分一方的所作所为将会为你带来以下的风险。这些风险有两种,一种叫做逆向选择,另一种叫做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合约达成之前的风险,道德风险是合约达成之后的风险。会计的职能是向企业外部(主要是股东)提供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客观和相关的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企业越来越社会化,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的股东比较分散,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股东,大股东及企业高层掌握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属于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中所说的占有信息比较优势的一方,而小股东就属于占有信息比较弱势的一方。这样大股东以及企业高层在制定决策时,可能就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从全体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或者损害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而为自己谋私利,从而出现道德风险。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内部人员,在大股东出现道德风险时,会计人员往往受到他们的压力使披露的信息不能客观或相关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这就产生了会计的道德风险。

不同导向准则下的会计道德风险

会计准则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条件下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规则,这种对外报告的实质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不同的会计准则势必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决定企业利益关系集团的利益分配格局,使一些方面受益而另一些方面受损。因此,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导致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分配的经济结果。在企业出现会计道德风险的时候,会计人员会在现有的会计准则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寻找可以利用的空间,通过使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偏离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为自己获得更高的利益分配。
在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下,这种道德风险将会更容易地发生。由于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为使准则更具有可操作性,提供许多界限标准(bright-line)为会计人员提供不同的准则指导,同时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还存在着大量的例外事项(exceptions),这些都为引发会计道德风险提供了目标。美国的会计准则虽然很细化,但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仍层出不穷,这说明以具体规则为导向的准则制定方式本身就存在着漏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阻止对策制定新的政策,又会导致更多的对策,而新出现的对策往往是更具体、更明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化,企业当局越来越容易通过财务操作达到规则得以实施的条件以利用特定的具体规则,这就是以具体规则为导向的准则制定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