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效绩审计的发展与思考(1)

时间:2020-10-18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美国绩效审计发展状况

(一)绩效审计的形成

绩效审计在美国政府审计实践过程中出现并逐步形成规范,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活动的凯恩斯主义兴起,由此带来政府职能迅速扩张,公共开支急剧增加,占用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同时随着民主政治体制的进步,公众要求评估政府绩效、减少和优化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资格的审计组织对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政府官员所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使授予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权利的公众及其代表能够直接了解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状况和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帮助立法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监督政府,从而把财务审计推进到绩效审计。此外,随着科学管理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也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国际审计组织在1977年第九届国际大会上指出“除了重要性和意义都不容置疑的财务审计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对政府工作的绩效、效果、经济性和效率进行的审计”。财务审计检查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绩效审计则进一步检查资产管理运行的有效性。此后,在《绩效审计指南(草案)》中绩效审计被归纳为,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资源使用的效率性、达到目标的效果性进行的审计。

(二)绩效审计的内容

绩效审计又称“三E”审计,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其主要特征,一是强调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三方面的审计;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其职责过程的审计。绩效审计的要点是计划和输入的经济性、过程的效率性、结果的效果性。经济性是指成本向投入的转换率,是否以最低的成本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花得少;效率性是指投入向产出的转换率,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花得好;效果性是指产出向效益的转换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花得值。如对一家医院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审计,一要检查经济性。根据投标、合同以及项目控制程序,确定医院及其附属设施是否根据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用最低的成本或在批准的费用范围内建成,有无浪费;二要检查效率性。检查病房、病床、手术室和设备的使用,医疗和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备及结构,服务的完善,维护、管理和资源分配的适当性等;三要检查效果性。医院是否满足了居民就医和增进健康的需要,比如检查病人排队等候现象、手术次数、诊断和治愈比例等。在实际过程上,经济、效率和效果三者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多采取综合检查方式。

(三)绩效审计的主要方法步骤

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绩效审计没有严格的审计准则可供遵循,其报告格式多样。它吸收了管理咨询中专业分析的合理成分,同时严格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报告的技术要求。绩效审计除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主要运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绩效审计覆盖范围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选择性检查,指对有可能浪费、不经济、效率低下、内控薄弱点以及可能违反法律法规的业务环节实施的检查;二是对重要事件的大范围检查,指对重大活动、项目、程序实施的检查;三是对标准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检查,对一般性程序、系统实施的检查;四是小规模检查。

绩效审计步骤可分为: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确保资料新,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