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1)

时间:2020-10-18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农村信用社实行内部审计对信用社的业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传统的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分析,就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提出了关于转变内审理念,理顺内审体制,健全内审制度等观点。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增长迅猛,业务品种发展较快,服务手段日新月异,但因此带来的各类风险也随之增加,各类经济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与农村信用社传统的内部审计监控缺位、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不强、内部管理跟不上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提高内审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是农村信用社各级管理人员必需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内部审计监控缺位
就农村信用社的内审体制来分析,县联社设有审计委员会和稽核部,办事处成立了审计科并设立了稽核大队,省联社成立了理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并在内设机构中成立有稽核审计部。笔者认为这种自下而上的内审体制使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覆盖在基础业务阶段并因基础业务的繁多而内审力量的缺乏导致监控缺位。就实际效果看,已呈现出局限性:一是省联社直接审计是鞭长莫及。省联社稽核审计部门面对全省数千营业网点不能也不可能进行全面的监督、评价和咨询;二是市级办事处组织审计是力不从心,虽成立有审计科和稽核大队,但成员除内审科一人外全是各联社稽核人员兼职,办事处虽积极开展工作,但也只能是一种事后监督,起不到事前预防的作用;三是县联社的内审部门是在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内审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四是即使组织跨市范围的交叉审计检查,但也只能是静态的评估,这种评估与机构的业务发展变化和全面风险管理尚不能有效匹配。
2、内审及内控意识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组织成立时间不长,在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急切需要有完善的内控制度来进行规范。同时,因所有权、经营权不明晰,从业人员的内审内控观念难以转变。一是部分联社特别是基层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重视不够,总把内控工作同业务发展对立起来,如全省信用社2006年综合业务系统全部联网上线,各项业务办理操作程序均按有关规定进行了规范,部分县联社和基层信用社的领导和员工认为太死板太苛刻,制约了业务的开拓发展;二是部分人员认识不到位,认为内控是自找矛盾,自挑毛病,影响部门关系和员工工作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制度观念不强,讲情面、讲相互方便,对原则、制度随意简化、变通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基本素质较低,不能真正领会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不理解内控制度的深刻内涵,对市场经济下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支付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觉悟。同时,多数信用社在制度上根本没有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的内容,更没有对各类风险设定限额,不能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限度内。
3、内审人员素质低、程序不规范、处理力度不够
一是内审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内审人员的素质偏低,不太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二是内审工作程序不规范,工作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质量较低,使内审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监控作用。三是内审处理力度不够,发挥不出应有的威慑作用。

二、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

要真正发挥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作用,降低信用社的风险,确保信用社安全经营,务必要转变内审理念,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理顺内审体制,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提升内审内控的科技含量,严明内部审计人员纪律,实行责任追究的监督体制。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