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作新预算会计初探(1)

时间:2020-10-1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新预算会计制度从1998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以来,它完善了会计工作法规体系,理顺了会计与财务的关系,明确了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原则,改进了报表体系。本文就如何运用新算会计制度和新预算会计理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便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一、预算会计的概述在我国,会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工作是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领域和交换领域里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预算会计主要工作是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产过程中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里国家财政资金运动。预算会计是会计体系中的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国家预算执行中的预算资金及其他资金收支活动和结果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主要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也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我国的国家预算,是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节、控制和管理的主要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国家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和个体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向国家上缴的税金,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收入等。国家预算支出是国家将集中的预算资金通过拨款和支出的形式,有计划地分配给企业、事业、行政、基本建设部门和单位。由它们按照核定的预算的规定的用途,用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援农业、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社会福利救济、行政管理和国防等方面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财政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资金来源的多渠道、资金运用的多样化。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也相应拓宽,既包括预算资金收支和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的核算,也包括专用基金和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金等的核算。国家预算为了满足国家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巩固国防需要,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具体地表现为国家预算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国家预算收入,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积累水平,国家预算的支出,体现着社会再生产的速度和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可见,国家预算的一收一支,集中反映着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决策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财政分配格局和单位财务管理形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原预算会计制度及运行机制,已不适应宏观情况发展的要求,预算会计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重新划分预算体系为更有效地实行分类管理,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体系,在原来预算会计体系的基础上,将单位预算会计分解为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将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覆盖范围延伸到乡级预算。(二)会计要素由三类改为五类原预算会计会计要素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改革后的预算会计表现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要素。(三)改变了记帐方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国内通用和国际交流,将原来资金收付记帐法统一为借贷记帐法。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论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意义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