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经济绩效与制度架构的关系(1)

时间:2020-10-2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内容摘要:本文全面构建了会计信息、经济绩效与制度架构之间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会计信息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渠道以及制度方面的约束条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提升经济的运行绩效,但作用的大小却受制于一国的制度架构,如法律环境、治理机制等。因此,要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除了必要的会计改革外,还需要系统地破除一些不相适应的制度架构束缚。关键词:经济绩效治理功能制度环境

会计信息对于经济健康高效的运作至关重要,美国资本市场得以长期繁荣,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系统功不可没。但会计信息是如何提升经济绩效的?鲜有学者对其具体作用进行深入探析。而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我国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改革中更加有的放矢。由此本文构建了会计信息、经济绩效与制度架构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分析了会计信息和经济绩效间的关系,会计信息主要通过三种渠道提高经济绩效:引导投资的功能,有助于公司识别好的投资机会,从而改进投资效率;治理功能,在各类契约中会计信息是主要的监督工具,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和定价功能,降低公司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显著降低融资成本。

上述框架的构建为我国当前的会计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对于经济绩效的有用性,通过对会计信息具体作用渠道的分析,改革的目标可进一步具体化为加强会计信息在治理机制和降低信息不对称中的有用性,这也是评价所有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另外,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较差,除了准则质量原因外,制度架构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监管层应清醒地认识到,不系统地破除不相适应的制度架构的束缚,如落后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欠缺的公司治理机制等,单纯依靠会计改革,将无法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会计信息提升经济绩效的渠道分析


总体来说,会计信息通过三种渠道来提升经济的运行绩效(图2)。
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
会计处理中的增值税费用化问题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