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内容摘要:网络经济时代是否存在会计假设是各国会计理论界的争论焦点,为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应该在对原来理论继承的基础上,深化对会计假设理论本质的认识,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其注入新的科学内涵,以期会计假设理论能更好的指导会计实践工作。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会计假设理论
在网络经济时代是否还存在会计假设,各国会计理论界大多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论述了有关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下会计假设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只描述了现象本身,未能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理论问题。所以为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应该在对原来理论继承的基础上,深化对会计假设理论本质的认识,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其注入新的科学内涵,以期会计假设理论能更好的指导会计实践工作。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Entity)是指在会计信息只反映和监督经济上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特定单位或组织的价值运动,它为会计工作规定了空间范围。这一假设是会计信息存在的前提。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交易活动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空间,使会计主体的“特定性”变得相对化,从形态上分为“物理空间实体”和“虚拟网络主体”两种会计主体存在形式,例如许多网络公司和网络交易平台、网络企业等。一方面,这种虚拟企业(VirtualFirm)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存基础,通过网络与顾客、供应商、生产商联系,以信息为纽带进行电子商务经营;另一方面,企业出于对某种经济利益的交易需求或合作的战略性考虑,通过网络提供的联结机会,将在网上要约网络伙伴成员组成“虚拟联合体”。这种联合所形成的并非法人企业或联营实体,其联结与分离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会计主体空间的可延展性和多元性。同时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客观性需求,会计主体假设不仅要服务于自身内部的经营管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要披露与企业关联的其他财务信息。
在这种条件下,传统会计主体所限定的空间将无法适应网络会计信息披露,所以笔者建议借鉴美国会计学会(AAA)对会计主体的范围限定方式,即:“利益相关的个别或整体使用者;个别或整体使用者利益的性质”。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会计主体定义为:引起相关经济利益变化的特定相关联合体,即已经通过资源的实质性联合现实形成的、保持其特定会计立场的空间范围,而不论它外在组织是何种形式。同时这样的理解应排除与会计主体发生一般性交易的客户、提供一般借款的债权人、供应商等外部主体,防止因会计立场的不明确使会计实务无所适从。这样不仅可以使传统会计主体概念外延扩大,既可以是单个企业活期内部责任中心,而且可以是集团公司及其多个子公司的合并主体或相关联经济利益网络成员组成的虚拟联合体,这样的会计假设不仅符合网络环境中虚拟联合体的实际情况,又便于会计实务操作。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Going-concern)又名连续性、继续经营等,其认为:除非存在明显的反证,否则企业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按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进行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经营,而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而所谓“反证”,就是那些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将会终止的证据,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企业已宣布破产等。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工作提供了时间上的规定,这一假设引出了历史成本原则、一贯性,划分支出原则等具体会计核算原则。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持续经营将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如价格、汇率的变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等,使可预见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期间越来越难把握,同时虚拟公司的网上联合与分离使持续经营假设受到严峻考验。所以对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应充分考虑会计主体所处的经营环境和交易风险,缩短可预见未来的时间区间,同时以“暂时性”去假设“虚拟联合体”发生的相关经济利益的变化,把虚拟企业的经营和清算看成是暂时性经济主体利益的流动形式。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