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谈会计诚信(1)

时间:2020-10-23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内容摘要:会计诚信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措施。企业与各主要利益相关者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对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不同从而产生了博弈,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博弈会计诚信

利益相关者通常指企业的经理人员、政府、债权人、所有者(股东)、投资者(潜在)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会计信息本身又是不完全透明和不对称的,这必然会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一定的冲突与对抗,从而产生了博弈。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是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本文也主要分析这三类博弈。

几点假设

所有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且只选择一次。“同时行动”是一个信息概念而非日历上的时间概念;只要每个局中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不知道其他参与人的选择,就说他们在同时行动。
局中人是完全理性的,即都会在对方战略选择做出预测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的战略。
每个局中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有完全的了解,即会计信息提供者知道使用者的所有战略选择及其效用;反之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如此。
假设会计信息市场没有监管者,中介机构及咨询机构,会计信息提供者和各利益相关的使用者完全独立自由地活动。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对于投资者而言,为了使其投资效用最大化,总是希望获得更为详细和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使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以进行有利于自身的最佳投资决策。而对于企业而言,有时可能会少披露、不披露甚至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其主要原因是:
出于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考虑
如果会计信息中体现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不佳,已经进行了投资的投资者就会重新考虑他们的后续投资。此外,一些潜在的投资者(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则会对企业的投资持观望态度,从而影响企业吸收资金增股的计划。
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管理余地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指市场交易中的双方拥有的信息量是不相等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作为“内部人”的企业经营者与作为“外部人”的企业投资者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经营者知道自己的态度和能力,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自身的经营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而且在必要时为达到某种目的,可以利用政策的变更来操纵企业的利润。而企业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者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投资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企业不愿披露涉及内部商业机密的信息,以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比如新产品信息、企业的管理手段)不惜花重金聘用专门的保密人员制定保密措施。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密制度的情况下,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就完全选择少披露甚至虚假披露有关会计信息。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博弈矩阵来更好的了解这个过程。假设企业投资者投资得到的效用为I,不投资当然得不到效用,即效用函数为0;而企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效用为H,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效用为L。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博弈的战略表达式如表1所示:

表1:投资者
投资不投资
企业真实反映H,IH,0
虚假列示L,IL,0

根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当H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