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各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执行中筹集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进行的审计监督。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业已实施多年。这些年来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必须在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中引入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其中包括人大监督、公众监督和审计监督等。通过监督,达到引起各方对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视,从而构建起防范违法行政与腐败现象的预警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目的。这种监督十分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监督必须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了了的新形势,否则就达不到上述之目的。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部门的主旋律,如果不适时调整审计行为,改进审计方法,抓住审计重点,审计质量就可能达不到要求,审计结果就可能不尽人意。这样,不仅是使审计工作陷入徒劳,而且会助长那些滥用、侵占国家财政资金现象的蔓延,还会使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丧失信心,甚至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信誉。由此可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十分重要。一、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改进之必要当前,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诸如预算细化性不够、支出透明度不高、投资的科学性不强、审批的漏洞不少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是地方财政管理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我认为也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正是这样,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地方各级人大和人民政府为改变这一状况,正在寻求一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自然审计机关便是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执行者。面对这一个新的课题,审计机关要有效地推进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就必须正视现实,不断适应新形势,努力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因此,笔者认为改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1.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决定了既定的审计模式必须随之而改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时髦话题,也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政府各项职能的转变,各种制度的建立都是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形势的变化发展,目前是一日千里。因此,人民政府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决定着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也就应相应调整。这种与此相适应的事实告诉我们,预算管理制度也要进行变革。由于政府审计是围绕政府经济活动和财政收支活动而展开的,政府职能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政府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如果我们的审计方法依旧,审计模式落后,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低劣,难以推进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因此,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2.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决定了既定的审计观念必须随之而改进。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它充分体现了《宪法》、《审计法》、《预算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力。特别是《审计法》的颁布实施,审计机关实行了预算执行审计,从根本上改变了审计机关可以对同级财政实施监督的问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极大限度地得到了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审计的报告制度,使得审计监督为宏观管理服务,为地方人大、政府服务的渠道更加畅通;同时,这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地方政府对预算管理的加强,也为地方人大加强预算监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尽管这样,但从当前审计查出的问题来看,很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审计机关一方面要摒弃经验主义的作法,为之献计献策,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变观念,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寻求科学方法,确保财政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化。3.公共财政的不断推进,决定了既定的审计意识必须随之而改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改革,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成为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日臻完善。这种体制上的根本变化,决定了我国财政也要由原来计划型模式的国家财政转到市场型模式的公共财政上来。建立公共财政不仅仅是财政模式的变革问题,而且它会直接引起我国政府行为的变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性步骤,它将大大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进程。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是对传统审计意识的严重挑战,审计机关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握新情况,不断增强与时俱进的审计意识,不断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变化发展了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才能审出成效。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目标与内容初探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