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社会信息化的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的标准化,代写论文以便在社会化的广度和信息化的深度上,共享和加工利用社会各界积累的、每天不断生成的会计数据和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其潜在的巨大价值,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各行各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着大量的会计数据和信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各企事业单位日复一日的数据采集、输入、储存、处理、传递、发布等过程中,将海量的、历史的会计数据和信息积累在各单位的计算机中。从社会的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但是,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以各单位为中心的加工利用水平上,基本上还没有在社会化的广度上充分共享,也没有在信息化的深度上进行加工和利用,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二是缺乏会计数据和信息充分共享的完整统一的标准。
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海量的数据采集、储存在数据仓库(DW)之中,并且能够以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等技术进行共享和深加工利用。所以,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具备,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会计数据和信息的标准化———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
一、会计数据和信息的标准化
观察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加工处理流程(确认、计量、输入、储存、处理、传递、反馈、输出、发布),可以把会计数据和信息资源分为三类:原始会计数据、中间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发布的会计信息。
(一)原始会计数据的标准化采集输入和储存
对于原始会计数据的确认、计量、标准化采集和储存,实际上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各企事业单位对业务进行分析,从中查找有规律可循的各类经济业务,并通过公式定义等方式存储于公式库文件之中,而对于少数不经常发生的、无规律可循的经济业务,则暂时采用人工方法加以填制。所以,国内不少软件中都有了各自的模式凭证和自动转账凭证,国外软件也能自动生成各种凭证,例如SAPR/3,能够自动生成和校验各种记账凭证,能将每月必有的、可按一定规律形成的会计凭证全部实行自动生成。
在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GB/T19581-2004)中,已经对记账凭证的数据元素(数据项)进行了规范。所以,可以结合电子商务和ERP系统,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以网络实时数据采集方式,由各项业务的经办人员操作,根据财会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提示和引导,把原始会计数据导入临时数据库。临时数据库中的会计数据,由会计人员确认后,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分类整理和格式转换、存入基于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的数据仓库。会计人员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控制管理,完成原始会计数据的标准化储存工作,用实时更新的数据仓库提“供原汁原味”的会计数据。
会计部门和各类信息使用者(管理、审计、投资、政府部门)可以依据各自的权限,方便地进入数据仓库的相应层次,运用各自预先准备好的专用软件,自动查阅采集所需的会计数据。
对临时数据库中经济业务的数据格式,在软件的初始化时,需要预先规定统一的标准,代写职称论文并且设置好“默认值”和“必须填写数据”等输入控制参数。对数据仓库的结构、元数据和多维数据模型,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进行设置。
原始会计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储存,将做到实时、准确、减少冗余,协调电子商务(例如用XML描述的电子单证)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联系,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笔者认为:可以在进一步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基础上,参考传统手工会计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的“记账凭证(”包括模式凭证和自动转账凭证)、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单证,借鉴“会计业务序时簿”,利用电子商务中的方法,根据“事项法”的观点,预先对各种原始会计数据的确认、计量、采集和储存方法,进行标准化的工作。由于这方面的工作量非常大,可以先规定各个行业的统一标准,再逐步形成地方标准和全国标准。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