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1)

时间:2020-10-27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只有建立和实施起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文章论述了科研单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相应措施。关键词: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一、科研单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

科研单位建立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其合理利用国家资产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促进科研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防止舞弊行为发生,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可强化科研单位内部的管理,使得组织的经营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目前,较多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其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和单位财产带来损失。所以,从提高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来看,科研单位尽快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科研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极为迫切,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科技资产为例,其作为无形资产在目前的科研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被引进,这使得较多的科技资产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计量,这样会导致科研单位中的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无法在会计核算上面得到充分体现,并且我国的科研单位正逐渐走向市场化,如果以目前的核算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来看,科研单位很难适应未来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
现行的一些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虽然适用范围包括了事业单位,但是侧重点基本上放在企业方面,几乎没有关于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这使得现在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较多的空子可钻。如科研单位中,用一般的经济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的一些专门的经费管理方法,这样只能规定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但是很难解决单位资金的安全问题。另外,在科研单位中,内部控制也没有与业绩考核很好的挂钩,缺乏约束力。

二、目前建立和完善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

(一)区分单位的支出,加强对成本的核算
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渐上升,所以在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中,应该合理的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以保证财务核算的真实性。事业单位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成本的核算,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具体说来:首先,单位应该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一般说来,科研单位实行以科研课题、项目、产品或者部门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其次,要正确划分成本与费用之间的界限;再次,要分清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生产费用与一定的时期相联系,而与生产的产品无关;最后,还要认真分清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生产费用应当记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对于确认期间费用的费用,还必须进一步划分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逐步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合二为一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的差别在缩小。首先,两者的会计目标逐渐趋于一致。作为科研单位来讲,其接受其他单位的投资,必须满足债权人对事业单位经营情况和利润情况的了解,所以要提供给债权人事业单位的一些偿债能力信息,以及自身发展状况信息等;其次,两者的业务内容趋于一致。事业单位统一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方法,科研单位每年都会收到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在搞科研的同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能够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应当可以将其作为企业的业务类型对待;再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方面两者也具有一致性。所以,将科研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合并存在着可能性。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