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管理活动,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企业内部控制公开化,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强风险评估等工作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一、前言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企业的管理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有助于管理层改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生产经营目标;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可见,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一是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合理;二是有章不循,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作为应付检查、审计,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信息失真。主要是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完整性以及核算不实造成信息失真。例如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得不到真正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3、风险评估意识薄弱。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生存的风险更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在诸多风险中,对企业来说主要是营运风险。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强化企业管理。但是,我国企业恰恰缺乏这种机制,所以往往出现盲目扩张的风险。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在出资人、决策者、管理者和职工等权益相关人之间建立的有关企业运营与权利配置的一种机制或组织结构,以及通过这种组织结构形成的责权划分、制衡关系和配套机制等游戏规则构成的有机整体。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理想程度。因此,不断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
2、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内部控制制度必需有较高能力的称职人员来执行。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充实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则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定期考评,奖优罚劣。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强化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
(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企业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规定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个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个以上人员,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账员记账;管钱、管物、管账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代替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此外,现金收付的复核制和物资收发的复核制、复点制等,也都是防错防弊的内部控制制度。
(3)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人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方面做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账证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会计核算中规定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4)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如为了保证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账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又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账清点库现金,遇到的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要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
(5)明确规定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①计算机填输的记账凭证,无签名或盖章视为无效凭证,不得进行账务处理。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形。③对会计工作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因而必须设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码的源代码和目标代码应置于严格的保密之下。操作权限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
3、企业内部控制公开化。企业内部控制公开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借助外部的监督力量,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必须做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化。二是借助外部环境中的配套市场体系,如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等。三是充分发挥上级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管理水平。
4、必须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必须包括:①以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等。②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③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④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5、加强风险评估。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执行也深受影响。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能脱离企业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控制和风险是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一个组织的选择取决于它的经营环境以及该组织怎样看待它的业务、怎样界定其战略重点等。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机遇。不仅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进行这种分析,而且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也应该时时这样做,及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领域,防患于未然。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须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既有防错防弊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又能起到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的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种制度、方法和程序的自我调控体系,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要在认真总结、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手续安全、业务分工合理的制约方法,切忌过于繁琐。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要求内部控制必须在全面的基础上,既要有重点地进行控制,又要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做到高效率运作,低成本支出,使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能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