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推广的时间有限,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当前我国内控工作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包括内部控制工作本身,而且延伸到内部控制的相关评价工作中。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上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也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推行的时间有限,这也就导致了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在经验积累上有着很大的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评价,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问题,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规规定不统一。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我国已经通过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普及,我们的行政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规范对于企业的行为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在当前诸多的规范性文件中,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却有着不同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进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目前我国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不同的要求,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明确,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第二,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仍然采用详细的评价方法。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在此规范的引导下予以展开,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当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内控评价的时候,也是以这五个因素为具体的参考标准,对每一个部分做出单独的评价,然后概括总结最后的评判结果。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从整体上来看是科学的,但是从内部控制工作而言,系统整体性是它存在的一大特征,独立环节和因素的评价过于重视每一个因素的自我价值。对于每一个因素在整个系统中所发挥的功能和做出的贡献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就会导致评价结果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企业在内部控制问题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未能达到评价工作应由的效果。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策略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机制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依据。内部控制有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第一,明确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容和功能。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的时间有限,很多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理论本身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就导致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没有科学合理的认识与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本质上来讲,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内部控制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效果、执行的力度进行正确的、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与判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作用也就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因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它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受到企业内部各项因素的影响以外,整个市场经营的外部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内部控制的实施也会随着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企业内部控制所取得的成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也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企业在某一个时期或者阶段内的发展状况,能够通过有效评价直观的呈现出来。除此以外,我们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区分我国的内部控制与广义的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差别。我国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和融合,我国企业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所进行和评价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广义上的内部控制。以美国为例,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它的定义是: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在美国企业中,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这是广义内部控制涉及到的两个方面,相反,从我国已经发布的相关行政法规和规范中,我们的内部控制仅仅集中在会计控制这一个内容上。这是我国的内部控制与广义的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的差别,所以,我们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广义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着差异。了解这种不同是我们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前提。
第二,遵循风险导向原则,创新评价方法。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运行工作和运行状况有所了解,对企业可能潜在的风险或者危险予以判断。进行风险评估,是企业内控有效评价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风险预测和风险评估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因为风险虽然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对于风险的出现不能通过预期来进行降低。内控评价通过对工作环节、工作项目、工作效果的评价,发现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风险。控制活动所针对的风险事项的性质及其重要性以及一项控制活动对其他控制活动有效性的依赖等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并且,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缺陷阻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所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主体要合理确定偏离相关目标的可容忍水平,从而对严重偏离的情形进行界定在具体评价时要摈弃详细评价法,采取风险基础评价法,首先要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然后识别和确定企业充分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接着识别和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运行,最后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评估,判定是否构成重大缺陷,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三,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合理选择和设计评价指标。任何一项评价工作的开展,除了有评价对象以外,还必须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在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时,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评价指标的设定要求既满足现实基础同时也能够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予以调动,这就需要我们的评价工作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各项工作、运营能力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确定,应该与企业的结构和运营的方式相契合,需要将企业的各项具体的工作予以量化,特别是不同的工作类型本身应该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管理目标的实现都应该有着独特合理的评价标准。除了应该将不同的工作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外,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还必须重视结果和过程双重因素,结果是一种直观的效果,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更多的问题。在当前的企业内控评价工作中,更多的企业重视对结果的评价。结果是过程的最终体现,但是结果并不能反映整个内控工作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在内控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员工、不同的部门之间的交叉配合和协同努力,企业的发展除了对结果利润的最终关注以外,同样必须关注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态度,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重要的动力和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8.3
[2]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会计研究[J].2009.2
[3]财政部会计司考察团英国和法国企业内部控制考察报告.会计研究[J].2007.9
[4]朱荣恩应唯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J]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