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一、专业文化的概念
专业文化是指在长期专业发展实践中积淀和提炼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专业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本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专业文化形成后,会对该专业中每个人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将专业思想转变为专业成员的自觉行为。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相对于本科院校应融入更多的行业和产业的元素。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是以进出口货物贸易为研究对象的一些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其专业教学不能简单地依靠教师讲授教材内容来传授知识,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基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能否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成为衡量其专业发展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在实训基地、双师素质、教学改革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一个优秀的成熟的专业,除了要在以上方面不断完善外,还必须具有优秀的成熟的专业文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借鉴和引进现代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探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时代精神的专业文化建设之路。
三、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将专业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
如前文所述,专业文化包括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内容,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并不等同于校园文化。一些院校把专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交给学生社团、团委等类似的机构或组织去完成,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关注更多的往往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职业素养的提高帮助不大。
2.专业文化建设中缺少行业和企业元素。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其专业设置主要根据职业或岗位而定。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在于其培养过程中的职业性特点。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也应体现更多的行业、企业元素,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
四、完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做好专业文化建设规划。
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要认识到专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在专业发展目标明确,专业实施条件完善、日常管理规范等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历史和积淀进行提炼,长期积累才能慢慢形成本专业的文化。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日常管理等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将所提炼的专业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最终形成师生同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而言,要求本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能与一线企业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将真实的经贸案例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给学生,这要以管理者和教师达到观念上的统一为前提。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文化。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理论水平上,更体现在与企业的对接程度,即是否毕业就能上岗。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更要注重校企合作。从院校的角度看,校企合作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及把握专业文化建设方向;从企业的角度看,有利于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能够直接上岗的员工;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学习期间对行业和企业有了基本了解,对今后择业与求职大有裨益。另外,了解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经验、社会责任等方面也会激发起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来说,校企合作往往是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形式体现,如按照外贸公司真实工作场景设计布置实训室、在学校张贴企业介绍、优秀毕业生宣传海报等,营造与专业文化建设相协调的校园氛围。一些院校还将外贸公司直接引进到校园中来,适时安排学生观摩外贸公司的具体业务,同时在课堂之外也架起了学生与一线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
3.借鉴和吸收优秀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招聘员工的标准不仅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求具备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等职业素养。为此,学校除了在环境上要营造出融入行业和企业元素的专业文化外,在日常教育与管理中也要适当运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润物无声地去引导与影响学生。在这方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是通过以下形式去实现:首先,在第一学期开设国际贸易认知实训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相关岗位及其要求,岗位与未来所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安排去淮安海关等有关单位参观等,使学生对本专业初步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其次,邀请外贸企业管理人员进课堂与学生交流企业对员工在能力与素质方面的要求,介绍企业文化,展望行业发展前景等。另外,还可以将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介绍给在校学生,通过面对面或QQ、E-MAIL等形式进行交流,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4.打造具备专业素养和企业精神的教学团队。
通过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政策,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院教师与企业岗位(技术)实现零距离对接,让专业教师亲身感受蕴涵于现代企业文化之中的企业精神,强化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定期邀请职教专家、企业家等来校讲学,以开拓教师的视野,专业教师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
5.加强专业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
在各专业的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的教育。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在大二或大三,但是这时很多学生都忙着做毕业设计或找工作,已经没有时间再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建议将这门课程调整到大一,教师在授课前也应对专业有基本的了解,或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择一些有外贸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来授课,授课时结合专业情况,指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包括参观校外实训基地、邀请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进课堂、观看VCR等形式。这样新生一入学就对今后可能从事的岗位有了基本的了解,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相对务实的规划,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转专业的情况出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