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实证分析

时间:2021-02-2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文章论文摘要】 本文从上海与马来西亚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上海如何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扩大与马来西亚间双边贸易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上海与马来西亚贸易;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而随着中国和马来西亚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人员往来的增加和两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马两国经贸合作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中马两国自1975年5月31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从1990年的11.7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64.39亿美元,增长了39倍多。在中马双边贸易总额中,上海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所占的比重将近20%.因此,研究上海和马来西亚的贸易现状对扩大两国的贸易,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十分重要。

一,          上海与马来西亚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上海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发展迅猛,双边贸易额已从1998年的2.79亿美元,猛增至2007年的77.87亿美元,增长接近28倍。自1998年到2007年(见表1),上海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年均增长39.5%,比同期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总额和上海外贸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快15%、16.7%。其中,上海对马来西亚出口额年均增长38.24%,自马来西亚进口额年均增长40.27%。2007年上海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为77.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82%。上海对马来西亚出口额为2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08%,上海自马来西亚进口额为49.84亿美元,同比增长6.75%。贸易逆差21.81亿美元,比上年规模有所缩小。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机电、音像设备和化工产品在双边贸易中比重越来越大。1990年,上海出口东盟的主要是农、副、轻、纺产品,从马来西亚进口的主要是石油化工、粮油土畜产品。近年来,上海对马来西亚出口、进口的机电和音像设备及其零件产品大幅增长,2007年分别达21.26和4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32%和12.45%,分别占上海对马来西亚出口、进口的75.85%和82.83%。双边贸易的化学工业产品也逐步扩大,2007年出口、进口额分别为11.99和16.25亿美元,同比增长49.32%、减少12.87%。

同时,上海与马来西亚贸易依存关系日益增强,论文网上海市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占上海市与东盟贸易额、上海贸易总额和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额的比重分别由1998年的12.02%、0.89%、6.54%上升为2007年的23.28%、2.75%和16.76% 。

表1 上海市与马来西亚贸易情况
上海市对马来西亚贸易情况 上海市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占上海市与东盟贸易额的比重(%) 上海市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占上海市贸易额比重(%) 上海市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占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额比重(%)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增长率(%) 进出口差额  
 
 
1998 2.79 23.45 -0.59 12.02 0.89 6.54  
1999 6.27 124.73 -3.09 19.35 1.62 11.88  
2000 9.08 44.82 -3.9 19.39 1.67 11.29  
2001 12.07 32.93 -1.61 24.79 1.98 12.81  
2002 19.87 64.62 1.29 30.46 2.73 13.92  
2003 34.67 74.48 -13.57 29.74 3.08 17.23  
2004 50.97 47.02 -18.09 28.36 3.19 19.41  
2005 60.66 19.01 -19.56 27.58 3.26 19.76  
2006 69.65 14.82 -23.73 26.25 3.06 18.77  
2007 77.87 11.82 -21.81 23.28 2.75 16.76  

表2 上海口岸与马来西亚贸易情况

年份 上海口岸对马来西亚贸易情况 上海口岸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占上海口岸与东盟贸易额的比重(%) 上海口岸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占上海口岸贸易额比重(%) 上海口岸与马来西亚贸易额占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额比重(%)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增长率(%) 进出口差额  
 
 
1998 7.32 -3.43 -1.04 13.91 1.15 17.17  
1999 9.64 31.69 -2.76 15.59 1.27 18.26  
2000 15.59 61.72 -1.95 17.03 1.43 19.38  
2001 19.8 27 -0.9 21.08 1.64 21.01  
2002 30.38 53.43 2.08 24.93 2.13 21.29  
2003 45.01 48.16 -8.29 23.96 2.24 22.36  
2004 65.85 46.3 -8.59 23.88 2.33 25.08  
2005 82.15 24.75 -5.61 23.65 2.34 26.76  
2006 98.73 20.18 -5.27 23.68 2.3 26.61  
2007 114.05 15.52 5.67 21.69 2.19 24.56  

数据来源:《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国际统计年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从上海口岸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表2)看,1998到2007年,上海口岸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从7.32亿美元增加到114.05亿美元,10年增加了15倍多,年均增长率31.6%,超出同期全国与马来西亚贸易总额和上海口岸贸易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和8.2个百分点。上海口岸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占全国与马来西亚贸易额比重从17.17%上升为24.56%,在国家对东盟的经济贸易发展战略中,地位举足轻重。

二、上海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强度分析

上海与马来西亚目前的贸易水平处于什么阶段?贸易结构如何?我们试用贸易结合度(贸易强度)指数指标体系加以分析。

衡量双方贸易关系紧密性的指标可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来表示。贸易强度指数,也称贸易结合度指数,最初是由经济学家A.J.Brown(1949)提出的,其后经过了Kiyoshi Kojima(1964)等人的完善和发展。可分为出口强度和进口强度。

 

我们对上海与马来西亚的贸易结合度计算结果见表3:

表3:上海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强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

项目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TIIx 0.642 0.787 0.862 1.679 2.82 2.134 2.006 2.132 1.951 1.884
TIIm 0.783 1.601 1.453 1.444 1.591 2.875 2.899 3.103 3.144 2.828

数据来源同表1.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1998年上海对马来西亚的TIIx和TIIm均小于1,这就说明上海对马来西亚的出口水平和进口水平均低于同期马来西亚在世界进口市场和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两国的双边贸易不紧密。2007年上海对马来西亚的TIIx和TIIm均大于1,上升为1.884和2.828,这表明上海对马来西亚的出口水平和进口水平均高于同期马来西亚在世界进口市场和出口市场中的份额。TIIx和TIIm总体呈上升趋势,上海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显然,在可预见的未来,上海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三、上海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结构变化分析

双边贸易结构变化的特点和经济互补性指标可以用双边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贸易竞争力指数NTB(Normalizedtrade Balassa)公式:NTB=(Xi-Mi)/(Xi+Mi),其中X、M分别代表出口额和进口额,i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该指标值均介于-1和+1之间。若该指标值为-1,则表示该国或该产业该产品只进口不出口,从出口的角度看该指标值越接近于1国际竞争力越强。如果该指数数值大于0,则此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指数数值小于0,则称此种产品具有比较劣势。如果指数绝对值在0.5以上,则表明双边有明显专业化分工。因此贸易竞争力指数NTB可以反映上海与马来西亚之间基于资源禀赋的外生比较优势形成的专业化分工特征。对2007年以来上海与马来西亚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上海与马来西亚贸易竞争力指数NTB(HS分类)(单位:百万美元)

双边不具有明显专业化分工的产品 双边具有明显专业化分工的产品
HS编码 NTB 进出口总额 HS编码 NTB 进出口总额 HS编码 NTB 进出口总额
84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0.464 1801.4 28 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等的化合物 0.742 74.2 85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 -0.64 4452.9
90 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 0.401 195.5 72 钢铁 0.934 61.4 27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 -0.62 211.9
29 有机化学品 -0.44 84.8 73 钢铁制品 0.644 59.5 39 塑料及其制品 -0.58 192
87 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 0.437 28.9 79 锌及其制品 1 34.5 15 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 -1 139.4
32 鞣料;着色料;涂料;油灰;墨水等 -0.47 25.7 76 铝及其制品 0.796 20.5 38 杂项化学产品 -0.74 75.1
55 化学纤维短纤 -0.14 23.1 62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0.987 15.5 44 木及木制品;木炭 -0.81 49.5
48 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 0.398 18.1 82 贱金属器具、利口器、餐具及零件 0.917 12.1 40 橡胶及其制品 -0.62 23.4
74 铜及其制品 -0.24 16.5 89 船舶及浮动结构体 0.989 2.5 54 化学纤维长丝 -0.57 14.4
94 家具;寝具等;灯具;活动房 0.497 15.9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表4中的计算结果表明,2007年上海与马来西亚在机械器具及零件、车辆及其零附件、光学照相医疗等仪器类工业制品上的互补效应很明显,而这几类产品也恰恰是在上海与马来西亚产业内贸易中占最大比重的。上海与马来西亚具有明显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是锌及其制品、钢铁、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船舶及浮动结构体、无机化学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动植物油、木及木制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等。其中,第62类和79类产品上海很有具国际竞争力,而第15类产品上海国际竞争力很弱。之所以出现国别专业化分工,一方面是马来西亚对其特有自然资源的出口依赖较大,而这些资源又是上海所需要且无法替代的,因此自然资源禀赋形成的专业化分工的比重较大,比如第15类产品动、植物油及精制食用油脂;另一方面是上海的一些产品较适合马来西亚的需求,需求量较大而提高了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比如第79类产品锌及其制品和第62类产品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四,上海与马来西亚产业内贸易特点的分析

其中,Xij,Mij分别代表i国j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子表示该产业的产业间的贸易量。产业内贸易指数为一个在O一1之间的数字。如果所有贸易都是在产业间进行的,则各个产业不是仅有出口就是仅有进口。在这种极端的案例中,所有贸易都是产业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O。如果各产业的进口量与出口量相同(X=M),则产业内贸易指数为1,这时的贸易完全是产业内贸易。GL指数的值介于0-1之间,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产业内贸易程度的高低。GL指数数值越高,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若GL指数大于0.5 表示该产业的贸易模式中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GL指数小于0.5 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我们在分析上海与马来西亚的产业内贸易时,要用到这一计量方法,用以测度双方同产业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差异。我们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将上海-马来西亚2007年的产业内贸易分为初级产品、工业制品两大项及下一子项并分别计算其产业内贸易指数,见表5:

表5 2007年上海与马来西亚各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单位:千美元)

分类(SITC) 品名 出口额 进口额 GL
第一类-第五类 初级产品 52,583.7 325,500.0 0.28
第一类(01~05) 活动物;动物产品 289.4 941.0 0.47
第二类(06~14) 植物产品 3,394.9 644.2 0.32
第三类 (15) 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 187.5 139,199.2 0.003
第四类(16~24) 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 7,024.0 10,489.1 0.80
第五类(25~27) 矿产品 41,687.9 174,226.6 0.39
第六类-第二十类 工业制品 2,749,031.8 4,658,664.7 0.74
第六类(28~38)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 119,946.0 162,503.1 0.85
第七类(39~40)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 44,676.4 170,775.6 0.41
第八类(41~43) 革、毛皮及制品;箱包;肠线制品 4,207.1 365.2 0.16
第九类(44~46) 木及制品;木炭;软木;编结品 4,624.8 44,944.8 0.19
第十类(47~49) 木浆等;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 14,299.0 5,595.1 0.56
第十一类(50~63)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56,531.9 30,135.6 0.70
第十二类(64~67) 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 3,251.6 65.8 0.04
第十三类(68~70) 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 7,407.8 5,907.8 0.89
第十四类(71) 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 3.4 2.6 0.88
第十五类(72~83) 贱金属及其制品 185,808.9 36,410.4 0.33
第十六类(84~85)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2,125,851.1 4,128,494.4 0.68
第十七类(86~89)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 23,416.2 8,160.0 0.52
第十八类(90~92) 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 137,326.2 58,687.4 0.60
第十九类(93) 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 0.0 0.0 0.00
第二十类(94~96) 杂项制品 21,681.3 6,617.0 0.47
第二十一类-第二十二类 其它未分类商品 962.0 0 0
第二十一类(97) 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0 0 0
第二十二类(98~99) 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 962.0 0 0

在产业内贸易的商品结构上,主要两大类商品中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只有0. 28,而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2007年已达到0.

74,明显高于0. 5的水平,这说明工业制品已经存在着很高的产业内贸易。在初级产品中,只有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8,大于0. 5的水平。而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 47,接近0. 5的水平。其它的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及蜡、矿产品等初级产品都反映出很低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说明在上海一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中,初级产品中的这几类存在着较高的产业间贸易形式,产业内贸易还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工业制品中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有第十三类矿物材料制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0. 89;第十四类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0. 88;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0.85;第十六类机器电气及录音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0.68,第十八类光学及精密仪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0. 60;木浆及纸制品、车辆等交通工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0.5以上的水平。

 

2007年上海与马来西亚的进出口商品总额77.87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进出口总额为3.78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8%,而工业制品进出口总额达到74.07亿美元,占总额的95.1%。这时的工业制品表现出很明显的产业内贸易水平0. 74,而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仅为0.28。由此可见,在占双方贸易比重小的初级产品上,两国产业内贸易不很明显。但在占双方贸易比重很大的制成品方面,贸易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产业内贸易。

上述表明,上海与马来西亚基于规模经济与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分工合作和互补的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所占份额也日益扩大,双边贸易结构正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互补分工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

五、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随着上海与马来西亚两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加深,两国已逐渐从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间贸易转型为建立在竞争优势、差异产品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随着两国市场相互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不断获得,这充分体现出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的提升。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两国在贸易领域的交往,能够为技术、资金、人才的流动提供载体和机遇。同时,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又使两国的贸易结构得到不断更新。因此,未来上海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才能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往来呢?我们的建议如下:1、必须加快外贸工业制成品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强上海与马来西亚双边和多边合作并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两国的商贸信息沟通; 2、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降税政策,有意识的扩大双边产业内贸易的进出口规模。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希望上海和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将进一步深化,双边的经贸关系将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本文数据主要根据《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1998年-2008年)、《上海海关统计年鉴》(2000年-2008年)、《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年-2008年)、《上海统计年鉴》(2008年)整理得出,国际数据来自《国际统计年鉴》和东盟官方网站

2、张重、胡彦: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06 , (05 ) .

3 、徐康宁、韩剑: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2005 , (07) .

4 、戴枫、耿利敏、孙文远: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探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 , (05 ) .

5 、王娟: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J ] ,东南亚纵横,2004 , (06) .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