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教学改革有关论文格式,关于保研文发表第一部分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学改革及跨学科及通识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学改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在2005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文鑫副校长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2001年6月,我校召开了合校后的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三创"教育理念及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四年来,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在专业结构调整,通识教育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令人鼓舞.但是,相对于即将到来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的要求还在不少指标上存在差距.尤其是通过近一年的对全校各学院本科教学的评估,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仅将直接影响到2006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而且还将影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召开本次教学工作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成绩,找出问题,加快建设,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提高质量.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四年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回顾
武汉大学的本科教学素以"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管理规范,人才培养质量高"而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四年来,我们在坚持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立"三创"教育理念,实施"三创"教育计划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中坚守的原则,信念或追求的理想,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思想保证.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不仅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而且影响着学校的现实改革和长远发展.在2001年本科教学工作会上,我校明确提出了"三创"教育理念,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创"教育积极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调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创"教育适应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三创"教育理念的提出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和国内高校的广泛认同.目前,我校开展的各类教学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活动都是在"三创"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三创"教育已经成为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三创"型复合人才也成为我校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不仅在当年写入《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也写入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结构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先后于2001年,2004年组织了两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2004年我校新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发扬了"重基础,重发展,重能力,重创新"的传统,贯彻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口径,通专并重"的方针,进一步打破了学科和专业壁垒,原则上要求同一级学科(或同一个学院)内的各专业打通培养,时间为两年半以上,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重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同时规定,各专业学生修习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不得少于12学分.
2001年10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新一轮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作为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7所高校之一,我校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于2002年3-9月先后制订并颁布了《关于做好武汉大学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武汉大学本科学科专业设置与管理暂行规定》,从而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我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同时对新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和条件,新专业申报与审批程序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据统计,合校以来,17个学院(或系)参与了本科专业调整工作,涉及专业29个.其中新增专业23个,撤销专业2个,学制调整2个,专业更名2个.截止今年,我校本科专业数达到108个.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我校还适时推动了按学科大类招生,学生自选专业方向等各项改革.
3,拓展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出现了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而且呈现出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特点,许多重大的社会危机和经济问题的有效解决,急需大量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对跨学科人才的社会需求,使跨学科教育的探索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主要通过拓宽专业口径,设置跨学科专业,推行主辅修和双学位制度,创办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进行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多种途径并举,各种方式共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新局面.
创办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是我校实施跨学科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引起了高教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全校教学改革的"试验田",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旨在不断探索和总结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好经验,好做法,待时机成熟后逐步推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自1992年创办人文科学试验班以来,我校又先后开办了世界经济中法双学士学位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世界历史试验班,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国学试验班,WTO试验班,中法临床医学试验班,法语法学试验班,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截止今年,全校跨学科教育试验班已达到11个,其中绝大多数是合校以后创办的.
2003年暑期,我们组织人员分赴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地区14个大中城市,通过问卷调查,召开校友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我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绝大多数校友认为,我校跨学科教育改革成效显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不仅使他们在本职工作中表现出众,后劲十足,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很快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岗位,新职业要求.
4,搭建通识课程平台,积极推行通识教育
在大学本科阶段广泛开展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相对专业教育而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前提或基础.我校一贯以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特色,其指导思想与通识教育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近几年来,我校借鉴国内外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精心构建具有武大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指导选修课程及通识教育任意选修课程三个层次相互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为了保证通识课程的高质量教学,学校通过课程建设立项方式,有计划,分阶段地积极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2004年,确定了51门通识指导选修课程作为重点建设项目,2005年学校又增加113门通识任意选修课程建设立项.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开放,学生选课十分踊跃,有的课程授课教师不得不增开多个课堂,以满足学生需要.这些课程为拓宽学生专业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改革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
播放:39769次 评论:6173人
5,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的核心工作,"十五"期间,我校通过精品课程,新世纪网络课程,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通识课程等多种方式,先后投入690.5万元,对248门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进行了重点建设或配套资助,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截止2004年,我校有7门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10门课程被评为理科基地名牌课程,27门课程获"湖北省精品课程"称号,56门课程被评为第三届湖北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
为了推动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学校推出了年度教改立项和年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奖活动,2002-2004年,我校校级教改立项总数达240项,省级教改立项106项,奖励教学研究论文828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不断高涨,极大促进了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2001-2005年,我校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5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80项.为了表彰部分教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的突出成绩,国家设立了"教学名师奖"
教学改革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保研文发表第一部分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