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写初中历史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初中历史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优化初中历史课堂展示环节的与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初中历史及情感教育及学生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关 键 词 ]展示内容,展示方法,展示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5—0047-04
展示环节是指学习者将外界学习信息内化为学习者的个体知识,然后进行记忆和存储,形成素质和能力,并根据外界需要随时提取和运用的过程.展示既是学生互相学习的方式,也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标志.初中历史课标提出,“力求在表达自己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能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示环节是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谈一些认识.
关于展示的理论依据
“展示”是古今中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论语》中的“盍各言尔志”类的师生探讨,以及柏拉图《理想国》中对话式哲学思辨,都可以视作最早的“展示”活动.而在近现代,随着各类教学实践和改革的兴起和发展,与“展示”相关的理论也层出不穷.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认为,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必定会出现思维的冲突,进而导致原有的平衡结构状态发生变化,在克服不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人的认知得到发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其核心是不在教学过程中立即直接呈现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主动探索问题;杜威认为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的贫乏,只有当有机会从其经验中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自主学习,他从人本主义的观念派生,列举了十种有助于促进自由学习的方法,其中的交朋友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参与者面临一种人与人坦诚交流的情景,从而有助于解除各种戒备心理,以便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自由的,直接的和自发的沟通;佐藤学教授指出在“学习共同体”中,必须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话关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而这种发现首先要依赖于学生的展示;查德教授指出,“展示”是把课题探究的结果汇总起来,通过某种手段如展版、教师墙壁、书架、桌面等呈现出来,由此进行系统总结、反思、欣赏、评价、提升的过程,“展示”带有评价的功能,既有助于反思已有的结果,又预示着未来设计的方向.可见,展示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手段,其对优化初中历史课堂环境和提升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
初中历史课堂展示环节面临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许多教师对展示环节的认识较为浅显模糊,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这一环节,即使使用展示环节,其组织的策略与方法也不够多元,如一堂课中展示的内容都是“是什么”类的问题,基本沿袭一问一答、会者优先的方式.笔者曾经对听过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的展示环节进行统计,一堂课学生展示近20人次,无一例外都是诸如“文艺复兴发源地、指导思想、性质、代表人和作品”的史实展示,且都是举手后读书展示;“展示环节”的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教师评定对错,对即坐下,错即请另外学生读书展示.可见目前初中课堂“展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展示环节”的成效与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初中历史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8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优化展示环节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展示内容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展示确立新的内容和方向:展示重难点和意见不统一处;展示课堂生成处,展示错比展示对更重要;展示思维过程比展示结论更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表1列举了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教材中可以展示的部分示例.
其次,教学内容的展示必须体现对基本史实的讲述.如果将历史史实仅仅抽象为时间、地点、人物,历史必将是干瘪的、无趣的,只有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学生才能有真切的感悟,才能加深理解和认识.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宁为战死鬼,不作忘国奴》这一课,可以展示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时所确定的“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政策和《卢沟桥事变形式示意图》,引导学生讲述和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不是偶然事件.对于二十九军的英勇抵抗事迹,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关注国民党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以及守军誓言“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怎么写初中历史本科论文
播放:32322次 评论:7012人
再次,教学内容的展示必须体现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横向、因果联系,以及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教学中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以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的《“蒸汽”时代的到来》为例,需要学生展示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当欧洲进行工业革命时,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正在如何发展,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方面带来怎样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衣、食、住、行又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优化展示方式
历史课堂最普遍的学生展示方式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同学如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这就使得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课堂又回到了传统课堂.那么应该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展示方式呢?
1.结果展示与过程展示相结合
三维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一般来讲,在学习中,通过浓缩的方式和文字、符号等各种媒介所获得的知识只会记录已经产生的知识,并没有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活”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典型的认知经历和体验,激活学生已学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获得“怎样知道是什么”和“怎样认识为什么”的知识,即认知方法和认知策略的知识,使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结果展示与过程展示相结合.如在讲授《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学生不仅需展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更要展示对《共产党宣言》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一说的认识,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教师引导学生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人手,阶级斗争存在的必然性、无产阶级斗争手段——全世界无产者走向联合、无产阶级斗争的目的——挣脱被压迫的锁链中,体会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逐渐明了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思想体系.由此理解这个明了过程就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 2.组内展示与组间展示相结合
该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xie/423032.html
有研究表明,课堂中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70%是学生能自学掌握的,20%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10%是需要教师点拨的,这样的实践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组内展示,尤其是历史课堂中大量的史实性内容,是学生自学教材、学习资料就能学会的,小组展示既保证了查漏补缺,又突显了巩固落实.组内展示无法解决的或重难点部分、易生成部分可以通过组间展示.如《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教师可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国籍、代表作列成表格,让学生填写,小组内交流展示,一对一进行校对,并适当识记过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选这些作品中一个进行赏析,并在组间进行展示“文艺复兴是如何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的?”学生可通过对比拉斐尔《圣母形象》和中世纪圣母形象的展示,感受其对人性的肯定,同时还可以用《蒙娜丽莎》没有眉毛这样一个细节,展示当时的社会风尚,这就使组内展示与组间展示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3.常规展示与多样展示结合
《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社会调查,采访,仿制历史文物,撰写论文,编辑报刊和专题展览”.历史课堂的展示方式绝不仅仅是师生一问一答式,要创造条件将常规展示与多样展示相结合.如:讲授《宁为战死鬼,不作忘国奴》时,让学生通过建立国民党二十九军纪念馆的方式,搜集可以入选该纪念馆的相关史实.课堂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中,让学生质疑是不可忽视的方式之一.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的展示环节里,我们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困惑之处,有学生就提出“为什么陈独秀未参加中共一大,却被选为中共一大书记?”勇于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
4.主动展示与被动展示相结合
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不爱展示观点,在课堂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主动展示,就会让很多学生自甘落后,错失机会,时间一长,可能就变成几个学生的展示了,这是不利于整体课堂教学的.因此,教师不应该是展示环节的“旁观者”,要在学生主动展示的基础上,对展示的人员、方式进行调控,如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抽号让学生展示,可以圈定异组同质进行比赛,也可以要求小组团队分工展示,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展示时,由小组长根据组内成员表现情况,确定展示人员,同时,各小组的组长可以互相抽号展示.这就使得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向“主动展示”的理想境界靠拢,为了更好地“展示”,一些平时不怎么展示的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前期的学习、准备中去,这时,学习就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自觉.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思维盲区,等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导学决策服务,提高学习效率.
5.分层展示与优先展示相结合
课堂在小组建制时,基本按照学生能力,以A-A、B-B、C-C分层结对,这就为课堂展示的有序多样提供了条件.课堂中,我们可以让B、C层进行复述类、感悟类的展示,A层进行成因、意义类、事物内在联系展示,A层还可负责对B、C层的展示进行点评或拓展.当然,这只是基本规范,在展示环节里,B、C层具有优先展示权,因为,课堂中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让B层向A层转化,C层向B层转化.如在教学《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让B、C层同学复述英国宪章运动、巴黎公社的概况,A层同学则要对“宪章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当时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理论是不科学的?宪章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展开探究和展示.这是落实分层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三)完善展示评价
发挥“展示”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1.评价目标的确定
清晰的评价目标是有效评价的关键,对学生展示的评价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这三部分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无论哪种展示,都应该首先关注学生是否全面、准确地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否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客观的解释.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和方法策略.
2.评价方式的选择
评价主体实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有即时性点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每一个展示环节后的即时性评价应遵循先学生后教师的原则,每一堂课结束时的形成性评价以小组长的操作为主,终结性评价则是指每学期根据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综合而成.评价结果则根据不同需要采取分数、等级或描述性语言.
3.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不能一成不变,一概而论,因为评价信息来源是多样化的、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学生不但要明确评价的目标,还应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这样可以更好地完善每一个学生的展示过程.下表(见表2)是我市某校师生共同研制的学习小组展示过程评价表.
优化教学展示环节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初中教学课堂,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需要对影响教学的各类要素逐项进